书城古籍司马法
7240100000007

第7章 定爵第三(2)

居[1]国惠以信[2],在军广以武[3],刃[4]上果以敏[5]。居国和[6],在军法[7],刃上察[8]。居国见好[9],在军见方[10],刃上见信[11]。

【注释】

[1]居:治理。

[2]惠以信:给老百姓实惠,并且讲诚信。

[3]广以武:对待士卒心胸要宽广,同时还要注意威严。广,宽广,宽容。

[4]刃:兵刃相接,指近距离发生战争时。

[5]果以敏:果断坚决。

[6]和:和谐。

[7]法:法令。

[8]察:仔细审察。

[9]见好:被人们爱戴。见,“被”的意思。

[10]见方:被民众拥戴。

[11]见信:为广大兵士所相信。

【译文】

治理国家要广施恩惠,讲求信用,治理军队既宽厚又有威严,面对交锋时刻要坚决善断。治理国家一定要和睦安定,统率军队要法令严明,临阵对敌要察明情势。治理国家一定要被民众爱戴,统率军队一定要被士卒敬重,临阵交战一定要被大家信赖。

(七)

【原文】

凡陈[1],行惟疏[2],战惟密[3],兵惟杂[4]。人教厚[5],静乃治[6]。威利章[7],相守义[8],则人勉[9]。虑多成则人服[10],时中服[11]厥次治。物[12]既章,目乃明[13]。虑既定[14],心乃强[15]。进退无疑[16],见敌无谋,听诛[17]。无诳其名[18],无变其旗[19]。

【注释】

[1]陈:布置军阵。

[2]行惟疏:军队行列间要注意间隔。

[3]战惟密:战斗的时候要注意战斗阵形的结合紧密。

[4]杂:混合配置使用。

[5]人教厚:士兵训练有素,沉着冷静。

[6]治:森严整齐。

[7]威利章:军令威严而明确。章,同“彰”,彰显,显著。

[8]守义:恪守信义。

[9]人勉:人们相互勉励。

[10]虑多成则人服:战斗中的权谋能够多次成功,士兵们对将帅的指挥就会心悦诚服。

[11]时中服:人人心悦诚服。

[12]物:这里指旗帜。

[13]明:明了,明白。

[14]虑既定:作战计划一经确定。

[15]心乃强:信心就会增强。

[16]进退无疑:拿不定进退的主意。

[17]听诛:听受惩罚。

[18]无诳其名:不要随意使用金鼓,使下级产生迷惑。

[19]无变其旗:不要随便改变旗号,使下级产生错觉。

【译文】

布置军阵的时候,要注意队列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以便于各种兵器的配合使用,但同时要注意在战争中队伍要紧密配合,不能给敌人留下可乘的缝隙,在战斗中,兵器要注意长短搭配。士兵训练要严格有素,气度要沉着冷静,只有保持冷静,在战斗中士卒们才能保持整齐的队伍。军令明确且有威严,将士们都能恪守信义,则人人都会在战斗中勉力向前,共同战斗。战斗中的权谋能够多次成功,士兵们就对将帅的指挥心悦诚服,事情就能依次处理好。军队中的旗帜鲜明,兵士们就能看得清楚明了,作战计划一旦确定下来,信心就会增强。对于那些在战斗中拿不定进退的主意、遇到敌人没有一点谋略的人,要予以惩罚。在作战的时候,士兵们不能乱使用金鼓,从而使下级产生迷惑。将帅也不能随便改变旗帜的颜色,从而使下级产生错觉,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八)

【原文】

凡事善则长[1],因古[2]则行。誓[3]作章,人乃强,灭历祥[4]。灭厉之道[5]:一曰义[6],被之以信,临之以强[7],成基一天下之形[8],人莫不说[9],是谓兼用其人[10]。一曰权[11]。成其溢[12],夺其好[13],我自其外,使自其内。

【注释】

[1]凡事善则长:做事能够从善如流就能够保持长久。

[2]因古:沿袭旧时的制度。

[3]誓:战斗誓词。

[4]灭历祥:厉,厉鬼。祥,妖祥。消灭蛊惑军心的奇谈怪论,以稳定军心。这里指消灭一切敌人。

[5]道:方法。

[6]义:道义。

[7]被之以信,临之以强:要用诚信感动敌人,以强大的气势压倒敌人。

[8]成基一天下之形:形成天下统一的局面。

[9]说:同“悦”,喜悦。

[10]兼用其人:使敌人为我所用。

[11]权:权谋。

[12]成其溢:助长敌人骄傲自满的情绪。

[13]夺其好:改变敌人的兴趣爱好。

【译文】

处世为事能够从善如流就能保持长久,沿袭古代圣王的法度办事就能顺利办成。在战斗之前,作战的誓词鲜明且有鼓动力,就能振奋人心,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大的增强,就能歼灭一切有可能的来犯之敌。消灭来犯之敌的方法一是道义,也就是要用诚信感动敌人,以强大的气势压倒敌人,使敌人不敢与我军抗衡,形成天下一统的大局面,使天下人人都喜悦并来归顺我,这样也就能够争取敌国为我所用。消灭敌人的第二个办法就是权谋,也就是通过运用手段,使敌人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改变敌人的喜好,然后我军从外部向敌军发动进攻,间谍在内部进行策应,做到内应外合,从而击败敌人。

(九)

【原文】

一曰人[1],二曰正[2],三曰辞[3],四曰巧[4],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5],是谓七政[6]。荣、利、耻、死[7],是谓四守[8]。容色积威[9],不过改意[10]。凡此道也。

【注释】

[1]人:指网罗人才并使用他。

[2]正:正义。

[3]辞:言辞。

[4]巧:用兵技巧。

[5]兵:武器装备,引申为军队建设。

[6]七政:指上述人、正、辞、巧、火、水、兵七项军政大事。

[7]死:刑戮。

[8]四守:使人们遵守法纪的四种方法。

[9]积威:威严。

[10]不过改意:不要强行超过自己的本意。

【译文】

治理国家,一是要知人善用,二是要坚持正气,以正率下,三是要注意辞令通畅,四是要注意技巧方法,五是要慎用火攻,六是要兴修水利,七是要加强军队建设,这是治理国家的七项重要政策。荣誉、利禄、耻辱、刑罚,这是治理军队的四种奖罚手段。在军队中,无论是劝人从善还是增长自己的威势,目的都是为了使别人改过从善,这就是治军的方法。

【原文】

唯仁有亲[1]。有仁无信[2],反败厥身[3]。人人[4],正正[5],辞辞[6],火火[7]。

【注释】

[1]亲:亲近。

[2]有仁无信:只讲仁爱不讲信义。

[3]反败厥身:自己会遭到灾祸。

[4]人人:知人善任。第一个人作动词用。

[5]正正:修正他人。

[6]辞辞:言辞必须义正辞严。

[7]火火:慎用火攻。

【译文】

只有主张仁爱的君主才能得到民众的亲近。如果只在口头上谈仁爱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在行动中不讲信义,这样的君主最终必然会身败名裂。任人要做到知人善任,正人必须先正己,辞令必须义正辞严,战场上用火攻必须使用适宜。

(十)

【原文】

凡战之道[1],既作其气[2],因[3]发其政[4]。假之以色[5],道之以辞[6]。因惧而戒[7],因欲而事[8],蹈敌制地[9],以职[10]命之,是谓战法。

【注释】

[1]道:原则。

[2]既作其气:士气已经高涨。作,这里是鼓舞的意思。

[3]因:随即。

[4]发其政:公布刑罚的政令。

[5]假之以色:用和颜悦色的态度开导士卒。假,借,用。色,面部表情。

[6]道之以辞:用言辞开导士卒。

[7]戒:劝诫。

[8]因欲而事:根据士卒的欲望加以使用他们。

[9]蹈敌制地:跟踪敌人并及时占据有利地形。蹈,跟踪。制,占据,控制。

[10]职:不同职位。

【译文】

作战的原则是,一旦士气已经被鼓舞起来,接着就要颁布奖赏惩罚的规定,以使士卒都有所约束。对待士卒要和颜悦色,要用诚恳的言辞开导士卒。利用士卒害怕的心理去禁止和劝诫他们的行为,利用他们对名利的欲望而驱使他们去做事。跟踪敌人,抢占有利的地形,并按照将士的职位来分配任务,守住胜利的果实,这就是作战的方法。

【原文】

凡人之形[1],由众之求[2],试以名行[3],必善行之。若行不行,身以将之[4]。若行而行,因使勿忘[5]。三乃成章[6],人生之宜,谓之法。

【注释】

[1]形:通“型”,指规章、制度、准则。

[2]由众之求:来源于民众的愿望。

[3]试以名行:要从实践中来检验名与行是否相符。

[4]身以将之:将领亲自带头实践,以身作则。

[5]因使勿忘:使士卒记住这些规章制度。

[6]三乃成章:多次反复以后成为规章制度。

【译文】

凡是要求人们执行的规章制度,一定要来源于民众的愿望和要求。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检验他们名实是否相符。并将实践中证明好的规则继续实施下去。对那些可以做到而没有做到的,将帅应该以身示范,亲自带头做到,从而引导士卒也一并做到。如果要求做到的都已经做到了,就要求士卒不要忘记这些行为准则,并在多次的反复实践中将这些准则形成规章制度,符合民众要求的规章制度就是治理军队的“法”。

(十一)

【原文】

凡治乱之道[1],一曰仁[2],二曰信[3],三曰直[4],四曰一[5],五曰义[6],六曰变[7],七曰专[8]。

【注释】

[1]治乱之道:治理乱世的方法。

[2]仁:仁义,仁爱。

[3]信:信义,诚信。

[4]直:正直。

[5]一:统一。

[6]义:道义。

[7]变:权变,变通之道。

[8]专:政令专一,也可以理解为中央的权威。

【译文】

治理乱世的方法,一是要对人民仁爱,二是要对人民讲信义,三是管理者要正直,不能偏私,四是言行要统一,五是要崇尚道义,六是要注意权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化,七是要注意中央政令的权威性。

【原文】

立法[1],一曰受[2],二曰法[3],三曰立[4],四曰疾[5],五曰御其服[6],六曰等其色[7],七曰百官宜无淫服[8]。

【注释】

[1]立法:指立法的原则。

[2]受:可以使人接受。

[3]法:严明的法令。

[4]立:有法必依,指执法的严肃性。

[5]疾:执法的时效性。

[6]御其服:战争中的着装要求。

[7]等其色:用旗帜和服装的颜色来区别士卒的等级。

[8]淫服:指不按规定着装。

【译文】

立法的原则,一是要使法令可以为人所接纳,二是法令要严明,三是执法要严,有法必依,四是要注意法令的时效性,不能拖延法令的实施,五是要规定好服饰制度,六是要根据等级的差异来确定旗帜衣服的颜色,七是各级官吏要根据自己官阶的大小来着装,不能随便乱穿服饰。

(十二)

【原文】

凡军,使法在己曰专[1],与下畏法[2]曰法。军无小听[3],战无小利[4],日成[5]行微[6],曰道。

【注释】

[1]专:专制独断。

[2]畏法:畏惧受法律制约。

[3]小听:小道消息。

[4]小利:眼前利益。

[5]成:确定。

[6]行微:行动隐秘。

【译文】

在军队中,如果执行法令完全是由将帅说了算,这就叫做专制。如果上下级都能统一一致,以法为惧,严守法令,这才叫做法。在军队中不听信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作战中不许贪图小便宜,这样的军队在战斗中就能取得胜利。作战方针一旦确定下来,在行动中就要注意隐秘性,这就是治军的方法。

【原文】

凡战,正不行则事专[1],不服[2]则法,不相信则一[3]。若怠[4]则动[5]之,若疑[6]则变之,若人不信[7]上,则行其不复[8]。自古之政也。

【注释】

[1]正不行则事专:用正常的手段行不通,就采取专制的措施。

[2]服:服从。

[3]不相信则一:互相不信任就要形成统一的认识。一,指统一思想认识。

[4]怠:军心懈怠。

[5]动:鼓舞,鼓励。

[6]疑:疑虑。

[7]信:相信,信任。

[8]复:改变,反复。

【译文】

作战时,如果采用常规的方法不能控制军队,就要用专制的手段来控制军队。如果士卒不听从将帅的命令,就要用严明的法令来制裁他们。如果将领与士兵不能相互信任,就要加强沟通,使上下都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如果士卒有懈怠的情况,就要加以鼓励;如果士卒心存疑虑,就要设法消除这种疑虑的心理。如果下级不能相信上级,那么上级发布的命令也必须执行而不能更改,这就是自古以来治理军队的基本准则。

【评析】

战争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的准备必须是相当充分的。有勇无谋,不进行任何的战争准备就想一举击溃敌人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作者认为要“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一定要做到顺应气候条件,发展国家的经济,争取民众的支持,巧妙利用地形,同时要改进武器装备。另外还要习练各种阵法,这样在作战时才会有秩序地进攻。

因此在进行战争前,国家和军队都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从人的准备到物资的准备,从士兵的训练到武器装备的提升,从将帅的选拔到管理能力的提升都是战前备战的重要内容。纵观世界战争,没有进行认真的备战而取得战争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

【战例一】

项羽赏罚不均而失天下

楚霸王项羽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他的一生中打了无数胜仗,虽然最后兵败垓下,但仍不失为一代杰出的军事家。但我们在考察项羽之所以不能得天下时,我们不得不注意项羽在用人上的失误,特别是在激励部下时的失误。

项羽在对待士卒时温和慈爱,言语温和,如果士卒生病,项羽会心疼地流泪,还会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从这一方面来说,项羽是特别得到了士卒的感恩和爱戴的。但项羽却不能很好地对待那些有军功的人,不能很好地按照论功行赏的原则来对立下军功的人进行奖赏,从而无法使自己的手下为自己卖命。

据《史记》记载,项羽在对待那些已经立下战功,应该加封爵位的将领时,常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而舍不得给奖赏的人,以致有的大印都被他磨得失去了棱角。拖延奖赏时间,使得将士对项羽有很大怨言,以致在战场上都不想再奋勇杀敌了,也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士气。

通观项羽对待士卒和对待立了军功的将领的态度,我们可以发现项羽在用人上还是存在很多失误的,因此韩信将项羽对待手下的仁义称为妇人之仁。特别是在灭秦以后,项羽在封赏功臣时,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而将首先攻破秦都城的刘邦分封到偏远的蜀地。因此诸侯们愤愤不平,特别是封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为王,更是激起了天下的不满。而刘邦听从韩信的建议,反项羽之道而为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将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于是留住了很多人才,将帅士卒也都愿意为刘邦拼死奋战,从而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根基。

【战例二】

曹操重赏,杨素重罚

在丰厚的赏赐激励之下,必定会有勇猛的战士出现,曹操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东汉末年,每当曹操打了胜仗,攻破敌人城镇的时候,就会将所缴获来的贵重财物,按照所建军功大小,全部都奖给有功将士。曹操对作战勇敢功劳显著的,即使赏赐千金他也不吝惜;但对那些作战不勇敢又没有立功而妄想获得奖赏的人,他连一分一毫也不给。因为曹操懂得用奖赏来激励将士,所以全军上下作战时都奋勇争先,于是曹操每次率军攻战都会取得很大的胜利。

和曹操的重赏相反,杨素则是重罚。隋朝时期,大将杨素治军非常严厉。如果有士卒违犯了军令,他就会对违犯军令的士卒立即处斩,绝不饶恕。每当要对敌交战时,他就寻找犯有过失的士卒而立即杀掉,被杀之人多时一次上百人,少时也不下数十人。鲜血流遍帐前,杨素却谈笑风生,不当一回事。杨素的这种做法,警戒了士卒不敢随便违犯军令。到了与敌交战之时,杨素先令三百人攻击敌人,若能攻陷敌阵也就罢了,如果不能攻破敌阵而活着回来的就都杀掉。然后再派三百人去进攻,仍不能攻破敌阵却活着回来的照旧杀掉。因此将士们都非常恐惧,为了不被杀掉,将士们都抱定必死之心去奋勇杀敌,所以每战都能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