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6节济人须济急时无
人生唯一的最高价值,不是为了要洞察别人的肺腑,而是为了要帮助别人完成愿望,而就是现在,正是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正是我们脆弱、丑陋得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都可落得人情,但两者之价值却有天壤之别。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雪中送炭可以把人拉出火坑,走出困境,也犹如你即将渴死在沙漠中,别人给你一口救命甘泉一样。但就内心感受来说,给濒临饿死的人送一个馒头和给富贵的人送一座金山,是完全不一样的。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锦上添花不是必要的,雪中送炭却是必不可少的。人需要关怀和帮助,也最为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用柏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人生唯一的最高价值,不是为了要洞察别人的肺腑,而是为了要帮助别人完成愿望,而就是现在,正是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正是我们脆弱、丑陋得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许许多多的艰难与困苦。当遇到断崖险阻时,人们最需要的不是一座金山银山,而只是一双愿意拉自己一把的温暖的手,哪怕是一只愿意听自己诉苦的耳朵。柏杨先生在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并与妻子倪明华办完离婚手续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人再来看他了,“只剩下丽真一个女孩子未把我遗忘,每星期都提着菜篮饭盒,从台北到景美军法处探监。”虽然后来被军官警告过后,丽真就不再来了。柏杨先生也迅速地化解了心中那一点点的惆怅,但当那一年的除夕,广播中传来“丽真”这个名字时,他还是涌出了泪水。这便是雪中送炭的力量,丽真在柏杨先生最无助的时候仍然坚持去看他,这在心灵上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安慰,宛若冬日里那些温暖的手。
马克思在创作政治经济学时,正是他在经济上最贫困的时候,恩格斯经常慷慨解囊帮助他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对此,马克思十分感激。当《资本论》出版后,马克思写了一封信表示他的衷心谢意:“这件事之所以成为可能,我只有归功于你!没有你对我的牺牲精神,我绝对不能完成那三卷巨著。”两人友好相处、患难与共长达40年之久。列宁曾盛赞这两位革命导师的友谊是“超过了一切古老的传说中最动人的友谊故事”。
帮助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简单的举手之劳或关怀的话语,就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感激。常言道: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当别人需要我们救助的时候,我们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救助别人是我们作为人的一项职责,而且有时候救助别人,往往就是在救助我们自己。
一天深夜,有位中年人沿着一条昏暗的小路回家。当他经过一片丛林时,突然听到有人挣扎的喘息声,慌忙停下脚步,仔细地听。发现是两个人在扭打,间或夹杂着衣服撕裂声。他立刻明白:一个女孩被袭击了!
他想,到底我该不该介入这个事件当中呢?他一面担心着自己的安危,一面诅咒着为什么今天晚上要选这条小路回家。如果自己也成为另一个牺牲者怎么办啊?是不是该跑到附近的电话亭打电话给警察就算了呢?
那个决定的过程好像永无止境,但实际上花不了几秒钟,而且听得出来那个女孩的呼吸挣扎声越来越微弱了。他决定一定要有所行动。于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立刻冲到丛林后面,将歹徒从那个女孩身边拉开。随后他和歹徒扭打成一团,倒在地上滚来滚去。
最后,歹徒终于放弃,跳起来逃跑了。他气喘吁吁地爬起身来,那个蹲在黑暗之中的女孩,仍然在啜泣和不停的发抖。他跟那女孩保持了一段距离,慢慢地说:“好了,那个人已经走了,你现在安全了。”一段很长的沉默,她开口了,带着不可思议的惊讶:“爸爸!是我啊!”
善有善报,而且回报得如此温情。中年人在最关键的时刻伸出了援手,但他没有想到自己救助的竟是自己的女儿。常言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当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你的手远比袖手旁观潇洒。于别人急需帮助时,施予善行,往往能收到比别人更加丰厚的回报。为别人付出你的爱心,就种下一片希望,就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就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