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7241400000001

第1章 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出生在江苏兴化,名燮,号板桥。1732年,郑板桥中了举人。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

有一年,遇到灾荒,郑板桥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刻了一枚“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的图章明志。后来灾情更加严重了,他毅然决定打开官仓,借粮食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擅自打开官仓,是要受惩处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12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儿留念,画儿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是他贫寒而有气节的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