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724500000273

第273章

第三篇 第9章成长路上,把脉孩子的“心”

为人父母者都感叹:孩子脸,六月天,其实孩子的心也是如此。他们一会儿哭闹,一会儿欢笑;时而任性,时而听话,家长心力交瘁,依旧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难道小小年纪的他们也有所谓的心理问题?是的,人的心理是复杂而又微妙的,这一点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么下面的内容对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9章第1节孩子任性是心理需求

女儿又哭又闹,不管母亲怎么哄,也无济于事。即便爸爸说带女儿去动物园,她仍然不依不饶,硬要妈妈陪她去。母亲气得不行,起床打了几下女儿的屁股,还故意说“再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气话,但女儿还在坚持己见,母亲无奈之下,只能答应女儿的要求。她苦笑着说了一句:“你这孩子真是任性。”

孩子任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随着生理的不断成长,孩子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对于这些事物,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当父母指出他们的行为不当时,孩子便会变本加厉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兴趣,以此达到“自我强调”的目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独立性萌芽期”。

独立性萌芽期的重要表现是孩子对自我认识的确定。比如孩子看到有人拿了个新玩具出现在他面前,他就希望得到同样的玩具,但是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了,父母决定短时间内不再购买新的玩具,于是,孩子就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孩子任性、无理取闹,实则是在向父母提出自己想要参与决策。当这种心理没能得到满足时,孩子只能用哭闹喊叫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父母此时往往无计可施,这也加重了独立性萌芽期的发展。

面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现象,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观点要表示关注,询问孩子观点的产生原因及其道理,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很重视自己,让自己参与家庭生活,这样,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孩子,一切事物都想发表意见,弄个透彻,这是件好事。面对这种现象时,作为父母,不可包办代替,也不能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