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有一天,我遇见了世界
7296700000005

第5章 在城市旅行,看见的是在路上的人;在书店旅行,看见的是自己

【题记:还好还好,有那么多喜爱书的人一直在做着书的梦。我走进每一家书店,就是走进了一个人的梦中。】

旅行时,常常会把当地有特色的书店列入必访之处。

甚至于,有时候逛书店就是这次旅行的目的。

喜欢逛书店,进而想了解书店背后的故事--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到同一处地方,阅读千奇百怪的书,安静地站着坐着读者想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阅读,更是一件很有文艺范儿的事。

喜欢在不同的城市寻找当地的书店,也许与我的做图书出版这个职业有关,但我认为更应该与我喜爱书有关。

曾经很羡慕学校旁边摆小书摊的大爷,他总是在每天午后时分他才姗姗来迟,将板车停在学校一侧阴凉的地方,支起一排小板凳,自己坐在正中位置,打开大蒲扇快活似神仙。

那是童年和少年的每一个夏日午后最适合我呆的地儿,已经忘了是几角钱一本看一中午,如果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呆着就来这里。

方圆百里内的书店书摊我都是常客,我的家乡不是个大城市,再远一些的书店骑个自行车半小时内也就到了。我会一下租一书包的书,看上一个星期,到了周末再去换上一批新的书。

小时候,总觉得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书,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如何能将它们全部读遍,是我做梦都在考虑的事。

后来,随着年岁渐渐长大,也渐渐放弃了做梦了权利,买次一冲动买回来许多书之后,就因为工作和生活地忙碌而将它们丢在了一边,后来就忘记去阅读它们了。

这是一件憾事,我也会想办法去弥补,像是在旅行中,我一定会从书柜挑选一两本曾经购买却没时间看的书供路途消遣。

书的售卖价钱虽然便宜,饭后甜点都比它贵,但书的内容却是无价的,看到触动心底的好书,是最幸福的时光。

像是很多人去香港都会提一个空箱子。箱子不一定很大,但一定要拉杆的,且轮子好使,很结实。要不然,没法装书。

香港的出版是有其独立品格和态度的。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观照:并不在于内地缺哪几本书,而在于内地的出版缺了些什么精神。

SOGO BOOK CLUB和诚品的出现,让香港的读书市场越加繁荣,年轻人们约人见面聊天逛街谈事,都会想到这两家书店,书店的感情在你来我往中变得有了许多文化气。

SOGO多得是日文引进书,在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书中,动漫类和侦探类占了大半的书柜,是一片书的乐园。

香港诚品保持着台湾诚品的味道,又加入了更多香港的时尚味。走进诚品,满眼都是年轻人,想象不到的人多,成了每个港人都要来此一游、每个大陆爱书者必去的目的地。

到处都有以书会友的大小不同展览区,将书文化和当下的时髦结合得非常紧密。

要是想找一些冷门的书籍, 就可以逛一逛铜锣湾一带的二楼书店, 那里比较多一些另类的书, 像是冯唐先生的许多书,都是在这里淘的。

相比香港二楼书店的书卷气,澳门二楼书店就多了一份小清新。繁华热闹的议事亭街上的二楼小书店边度有书,除了有书有画,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独立音乐与电影配乐,当然也少不了澳门本地创意商品。

坐在格子布铺上的沙发上,凭窗俯瞰这个日渐喧闹的小城,静静地看一本书,喝一杯咖啡,享受片刻的闲暇与沈淀。

相比于内地每年动辄几十万的图书品种,香港澳门书业的规模只能说是九牛一毛。然而当你沉下心来,一个一个书柜仔细端详,就能发现可看的书原来有那么多。

这便是读书的魅力,没有可看可不看的书,只有平静和不平静的心。

去到日本大阪,那里有一家寄予日本半个世纪文化情结的书店茑屋书店。2011年,它重新在东京盛大开幕,是世界上最适合阅读的书店。没有之一。

路痴的我差点迷路在代官山的小巷中,幸好在IPAD中下载了书店地图,指给7-11的店员,她小跑着出了店,为我详细指路,让我心头一热。

那是寒冬时分,已经晚上9点,她穿着粉色小圆点的衬衫牛仔裤,一腔热情地在冷风凛冽中为我这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人指引方向,说着听不懂的语言,带着害羞又焦急的表情,煞是可爱,有惹人怜爱。

而走到茑屋,会发现到处都是像她一样的年轻人,站着或是坐着,每个人都有着一种文艺气,他们都追求着各自独特的品味,每个人的妆容和穿着都有着鲜明特色,不会很夸张,但又能让你一眼便记了很久。

第一家茑屋书店就以电影、音乐和书籍的综合经营打破了以往世界上任何一家书店的经营模式,为当时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选择。

这在三十年前的世界来说,是一项非常重大的突破,茑屋书店像是一只唱着欢悦歌声的荆棘鸟,它从日本的大阪振翅而飞,飞向了世界地各个角落,为那里带去新的生活。

这种鸟儿是关不住的,只因为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

面对这一代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以及泡沫经济崩毁的人们,这只鸟儿又飞回了日本东京,带着它非常强烈地热情想再一次为年轻人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选择。

所以,这一家不仅是集合了电影、音乐和书籍,更是有着文具、咖啡和Lounge,同时有着众多独一无二服务和活动的店铺,如整个书店如同森林中的图书馆一般,毫无违和感地存在于代官山的住宅区之间。

书店由三幢2层的建筑物组成,一楼和二楼都有通道连接。

你可以在magazine street看到来自全世界最新信息;

可以在料理区域翻看美食书的同时会发现,你正在品尝着书中的美食;

可以再音乐区域畅听LG、CD甚至黑胶等多种播放设备,同一首曲子,你可以用不同器材播放试听;

可以在旅游区域指着小说中读到的某个场景,或是杂志上的一张照片,让旅行柜台的专门人员为你预定行程。

走进代官山的茑屋书店,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欢迎回到书的世界。

店内的照明基本上都是暖色调的间接照明,没有任何推销的海报,书籍之间也没有任何书店都会见到的购买指引小旗子。全书店的书籍都可以当作咖啡馆或者是餐厅读物阅读。

各种用心之处,真的让身在店中的人会误以为自己是在家看一本好书或者是听一曲好音乐,恍惚间,只觉得是推开了家里的一扇门,到了这里。

人类和文明记忆的纽带很多时候仅仅是靠书维系的,书店依旧是我们精神世界最后的念想。

曾梦想要开一家自己的书店,开心地将其视作自己珍贵的理想。

长大后,几经波动,书店的梦想默默地躺在角落,现在的我还走在要实现些什么的路上。

还好还好,有那么多喜爱书的人一直在做着书的梦。

我走进每一家书店,就是走进了一个人的梦中。

这种感觉,真好。

无论是现代元素与歌德式建筑风格相结合的荷兰天堂书店;

还是在书架上设火车轨道,让小火车在二手书阵中穿梭的英国-阿尼克火车站二手书店巴特书店;

或是是可以透过玻璃楼顶,360度仰望天空的葡萄牙-莱罗书店;

又或者是摆设了几张床铺,免费供旅人住宿的法国-巴黎莎士比亚书店;

还可以是俯视希腊绚丽的落日景致的希腊-圣托里尼亚特兰蒂斯书店……

它们都让我惊艳,看到图片就会怦然心动,心想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到他们的梦中,小心呵护,小心珍藏。

只希望我的书有一天能和他们放在一起,供喜爱书的人翻阅、评论、欢喜、购买。

通过书的交流,他们也走进了我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