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地球消失记——无处堆放的垃圾
7319300000009

第9章 垃圾的处理方式(1)

既然垃圾造成了令人头痛的环境公害,难道我们对此就毫无办法了吗?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不是天生的,它是由资源转变成的,它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让垃圾变废为宝,关键在于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垃圾的减量化,垃圾的资源化,垃圾的无害化。

在了解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之前,我们首先来一趟垃圾之旅,看看垃圾出了我们的家门后,都去了哪些地方7通常人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处理垃圾的?

垃圾之旅

第一站:楼区垃圾装箱。在北京察慈小区,我们看到保洁员每天早上4:30到8:∞,把小区里5个楼的垃圾运到集装箱里,再把集装箱装上垃圾车运走。垃圾的运输费每天是100元,而每户每月交的2.5元卫生费只够给小区雇的民工发工资。

第二站:垃圾转运站。北京东、西城区的部分居民生活垃圾被运到亚运村北边的大屯转运站,我们在这里看到,一箱箱垃圾被倒入料槽,进行挤压紧缩,经压缩后的垃圾被送进巨大的斯太尔装运车内。

第三站:垃圾填埋场。我们跟着垃圾车来到北京阿苏卫卫生填埋场。这个填埋场占地60公顷,分南北两区,南区下挖10米深,挖出的土堆在北区,每填一层垃圾,就铺一层黄土,避免垃圾暴露。

原来,垃圾是跑到填埋场去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以上,而剩下的则被焚烧。

为了消纳上亿吨的垃圾,我国建设了一些垃圾填埋场。大中型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有:

日处理量2000吨的北京阿苏卫卫生填埋场,

日处理量1200吨的广州大田山、杭州天子岭卫生填埋场,

日处理量1000吨的苏州七子山、广州里坑、福州红庙卫生填埋场,

日处理量350吨的广东中山市卫生填埋场,

日处理量210吨的包头青山卫生填埋场。

垃圾处理方式

说到垃圾填埋场,人们会问,除了填埋外,还有其他垃圾处理的方法吗?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露天堆放、卫生填埋、焚烧、堆肥与分类回收、重复使用。

露天堆放就是把垃圾堆放在某一地点,不采取任何措施。此法最不卫生,堆放场就是病虫、病菌的繁殖地。而且,污染也最严重,垃圾堆中的病菌和脏物会在刮风时卷入空中,污染空气,也会在下雨时随水乱流,污染水源。因此,此法已在许多国家被禁止。可是,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绝大部分仍是露天堆放。

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传统的堆放、填坑基础上,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工程技术。卫生填埋必须进行科学选址、场地防护处理、周密的填埋计划、渗出液收集和处理、填埋气收集和处理、严格的监测网络、最终封场与土地恢复利用等多项工序才能建成。

填埋场建好启用后,清洁工人每天将垃圾收集、压紧、装车后,送往垃圾填埋场。当晚,填埋场将白天运来的垃圾用土覆盖,再压紧,以免鼠、虫、乌来吃垃圾,传播病菌。此法可以避免一些垃圾露天堆放弓I起的病菌传播,其缺点是修建填埋场占用土地面积大,而且填埋场地的使用时间有限(北京的为10年左右)。北京有一个阿苏卫垃圾填埋场,投资1亿元,工期近两年,占地60公顷。就是这么大一个垃圾填埋场,也只能处理北京市五分之一的垃圾,而且,花了这么多投资的填埋场,将在11年左右的时间内被填满。北京已经竣工投产的垃圾填埋场还有北神树、安定、六里屯三处,其中六里屯填埋场占地47公顷,日处理垃圾1500吨。连同阿苏卫填埋场,北京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只有50%。另外,垃圾中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被埋掉了,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不好的情况下,地下水和土壤仍然易受到来自垃圾的毒素污染。

上面两种方式就像把垃圾灌进了“监狱”,可是垃圾并没有老实,它们在里面仍然作恶,并且修这样的“监狱”需要占用大片的土地。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来说,占用大量的土地来堆放、填埋垃圾,是对宝贵的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不要说对土地和水体的污染了。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两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焚烧垃圾在“监狱”里继续作恶,那么把它烧掉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焚烧是将垃圾放在特殊设计的封闭炉内,在1000摄氏度左右烧成灰,然后送去填埋。此法可将垃圾的体积缩小50%一95%。另外,垃圾焚烧可以用于发电。现在,我国垃圾中可燃的有机物不断增加,垃圾的热值越来越高,北京市的垃圾热值由过去的800大卡/千克上升到1400大卡/千克。但是垃圾焚烧投资大,运行费用昂贵,操作管理要求高。建设一个日处理垃圾1000吨的焚烧炉及附属热能回收设备,大约需要7~8亿元。

更重要的是垃圾焚烧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烧掉了大量的纸张、塑料等可回收的资源:二是产生“二次污染”,比如焚烧中释放出污染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气等),产生有毒有害的灰烬。英国的《金融时报》报道:“在日本,公众对垃圾焚烧炉释放出的有毒气体发出强烈抗议。两年前,大阪郊外一个垃圾焚烧炉附近的土地,发现含有世界上最高浓度的二氧芑,这种燃烧所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会导致胎儿畸形,诱发皮肤病和癌症。在法国,因为发现奶牛的奶中含有二氧芑而关闭了附近3个垃圾焚烧炉。”

堆肥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堆肥场,主要采用机械化堆肥和简易高温堆肥技术。其间存在的问题是产品肥效低。比较好的堆肥技术,是把有机垃圾送入机械消化机中,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变成高效有机肥。另外,如果有毒有害的废物混在里面,那生产出来的肥料岂不是成了有毒肥料吗?所以一定要把有毒有害的废物,如废电池、废塑料等分拣出来,剩下有机物才能去堆肥。

这么多办法都不能制服垃圾,我们该怎么办?别着急,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它就是——源头减量,分类回收,综合处理,重复使用。当前处理垃圾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其特征是动员全体民众参与三个R行动。三个R的行动口号是: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

堆放、填埋、焚烧虽然解决了一些垃圾问题,但对环境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要消除垃圾和垃圾对环境及人的危害,就必须在源头控制垃圾的产生量。对垃圾中可回收的废弃物分类回收,剩下的垃圾进行综合处理:可堆肥的用于堆肥;可焚烧的焚烧;剩下的渣土填埋。这时,填埋的垃圾量已经大大地减少了。而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垃圾分类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垃圾处理面面观

日本处理生活垃圾的新方式

第一次来日本的外国游客,最吃惊的莫过于日本城市街道的整洁。走在日本的大街上,你不会看见一点垃圾,街道、房屋都显得那么整洁,就连公共厕所也是一尘不染。可是你却看不见清洁工人的身影。

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日本的大街上你几乎看不到一个垃圾箱,更不用说垃圾站了。无论是在银座、新宿的繁华街头,还是在乡村的僻静小道,除了饮料自动售货机旁会设置一些供丢弃饮料瓶、罐的专用垃圾箱外,如果你想丢弃一张废纸,都找不到垃圾箱。

日本人的做法是把垃圾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外国人感到不太适应,但客观上却保障了日本街道的整洁。

在日本,垃圾是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一般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及资源垃圾(金属、纸张、玻璃)三大类。居民根据当地政府的规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用标准的垃圾袋盛好垃圾摆放在固定地点。以东京都23区为例,每周三、周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居民用东京都23区指定的白色垃圾袋盛好垃圾,摆放在自家附近的垃圾摆放点。上午8点左右,区政府的垃圾清理车会沿居民区收集垃圾,然后直接运往垃圾处理厂。

及时地处理垃圾,才能保证城市的整洁。特别是夏天,由于垃圾直接被运往垃圾处理厂,在城市街道停留时间极短,避免了垃圾因腐烂而发出的异味污染空气,也避免了乌鸦等鸟类啄破垃圾袋而破坏环境。

在垃圾处理厂,根据垃圾种类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资源垃圾可以循环再利用,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而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

从成田机场沿首都高速公路去东京市区的路上,可以看见一些非常漂亮的厂房,它们像公园一样种满鲜花和绿草,还有一个像剑一样高耸的建筑。据介绍,那就是垃圾处理厂,鲜花和绿草是用垃圾肥料培育的,而像剑一样的建筑就是燃烧车间的烟囱。由于采用了新技术,烧垃圾时烟囱是不冒黑烟的。

日本的儿童从小就要学习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对日本人来说,必须要会处理垃圾,不会处理垃圾就无法在日本生活。但对于不按规定处理垃圾的人,日本的法律相对宽松,一般都是由政府派人上门拜访、说服。

对于那些顽固分子自然也有办法。日本TBs电视台有一个专栏,专门在全国寻找不处理垃圾的人,然后由节目主持人与他们接触,帮助他们一同处理垃圾。在大众面前,大多数人还是会妥协的。出人意料的是,该节目的收视率还相当高,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看瑞典人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许多来过瑞典的人都会这样说:“瑞典看上去很美。”作为游客,这是他们大多数人对瑞典的第一印象。但是作为一个长年居住在瑞典的人来说,却清楚地知道瑞典为什么看上去那么美丽一一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运用垃圾处理系统。许多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做法,尽管中国有些城市也开始采取类似的措施了,不过,瑞典的垃圾处理系统还是有不少新颖的、值得一提的地方。

生活在瑞典,在公寓,小区里有生活垃圾倾倒处,住独立的房子也各有自家的垃圾箱,由环卫部门定期来处理,这自不必说。事实上,在瑞典甚至连落叶、泥土、沙石也是不能随便丢弃的,如果你家里有花园,那么你每次清扫花园后产生的垃圾,都需要装好送到回收站。这样一来,花园里的花土岂不是越来越少了,没错,但是瑞典政府替你想好了,他们把你送来的枯枝残叶,回收处理后再卖给你,5包普通的花土卖100克朗,不贵,但不免费。初到瑞典时,这的确让我觉得过于严苛,而且颇不方便。而瑞典人似乎早已习惯了,一般周末去回收站送花园垃圾的人比较多,特别是开春后,回收站总是排着长龙。瑞典人普遍觉得随便倾倒垃圾是很丢脸的事,因为环境是大家的,可见瑞典人在这点上整体意识相当高。

瑞典人在废品回收方面也非常聪明,他们不仅仅回收旧轮胎、旧报纸、旧汽车、旧电池,现在又有新的条文来规范电子类产品回收,比如电视、电脑等,而且已经贯彻执行超过了每人10千克电子垃圾的目标,这大概算是世界记录了。其实有不少电器完全还可以继续用的,只是过时而被淘汰。政府的回收公司将它们处理后又可以派上用场。这就是回收的好处,保护了环境,也合理回收利用资源,使得废品不废。

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处理系统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一环,瑞典所有的大中型超市都设有回收站。这里会分门别类摆放着许多垃圾箱,上面标明专“吃”某种垃圾。有的回收金属类包装盒,有的回收报纸杂志,有的回收塑料包装瓶和罐,分类很细,甚至玻璃制品连有色的和无色的都要分开放置。

瑞典家庭上超市会习惯带着空的饮料瓶和易拉罐,这种回收是有钱折回的。机械化年代,完全自助式,废品回收也很简便,不懂语言都没有关系,各类瓶子的标示很直观。瓶子放进机器,全部放完,按一下按钮,就会有收条出来,然后拿着这收条在超市购物或者直接兑换成现金。

瑞典有些小孩会在公众场所拾拣这类饮料瓶和易拉罐,然后在超市兑换成零用钱,那是瑞典的垃圾清理小“义工”。但瑞典也并不是人人高素质,随便扔垃圾的也会有,看看学校附近或者人流量大的地方,就知道了,所以这些小义工的作用还不小呢!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牙膏皮、橘子皮、玻璃瓶等等只要能够回收的全都被踊跃地送到废品收购站,难道是因为那时候我们国家穷?然而现在“富裕”了,这样的事就没人愿意做了,甚至就连曾经活跃在巷尾街头的废品回收站也都渐渐消失了。

南极考察站的污水和垃圾处理

南极考察站的污水处理

为了保护洁净的南极环境,各个国家都重视南极考察的环境保护。1991年,南极条约国签署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对南极环境的保护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对固体废弃物、食品废弃物、化学药品废弃物及可燃性废弃物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要造成对环境的损害。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守则规定了中国南极考察站有关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的规定,考察站应定期组织队员对站区进行环境清扫,检查环境保护工作。考察站安装了自动污水处理设备,这使生活污水经过处理之后,达到了有关排放要求,最后排入大海。对于无法用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化学溶液等,要收集保存,运回国内处理。

南极考察站的垃圾处理

根据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的规定,各个国家的南极考察站一般设有垃圾处理设备,主要是焚烧炉,用以处理可以进行无害燃烧的固体废弃物,也就是可燃垃圾。经过焚烧炉的高温焚烧处理,只剩下极少量的灰烬。对于考察站上不具备条件处理的废弃物、不能燃烧或燃烧时产生有害物质的塑料等垃圾,需要尽量减少体积,比如玻璃瓶要打碎、易拉罐要压扁,垃圾要妥善保管,待船运回国内处理。

我国城市垃圾出路

由于城市垃圾成分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一般是随国情不同而不同,甚至往往一个国家中不同地区也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