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田野上的教室
7331600000002

第2章 绪论(2)

社会人类学告诉我们: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个体的社会化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互动中才能发展出个性与自我。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价值取向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自我。所谓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所谓自我是从局外人的视角出发,在心目中成为客体的一种能力。这种价值取向不仅要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还主要表现在课堂中的提问讨论等形式,同时也要求学生走进社会,在田野中与社会进行互动,让学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在社会上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信息传播所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正是学生与社会的互动,使得学生能够进入社会角色,并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进行社会交往;也使学生形成扮演他人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辨别和理解他人使用的交往符号的意义,从而预知他人的反应,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而认识自己。文科实验教学法的这种互动性很好地体现了其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自我的价值取向。

3.参与性

参与性是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理科学生往往是进实验室作实验,文科学生则多到田野中进行实验。这种田野实验,就是运用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observation),即居住体验法,参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对他们的各种文化观察和社会问题进行直接观察。通俗地说就是以特定情境和环境的圈内人角色,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揭露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人文意义和互动关系从而形成解释性的理论。

参与观察法的这一操作过程,与文科实验教学法的要求相吻合。所以,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在田野的教室里进行实验时,基本上都采用了参与观察法,或在一个县,或在一个乡,或在一个村,或在一个家庭进行参与观察。在这种参与观察中不仅熟悉社会,了解社会,同时还验证理论,提升理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甚至锻炼自己的健康人格。使学生终身受用。这正是文科实验教学法比一般课堂教学优越之所在。

4.主位性

主位性是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的又一个重要要特点。一般来说,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从课堂上、书本上所获得的知识基本上是别人对事物的看法、分类和解释,此即人类学方法论中的客位(etic)立场。

但是,学生一进入田野,在田野教室中,他们通过与社会互动和参与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是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分类和解释,这种自观的方法,就是人类学方法论中的主位(emic)立场。所以,文科实验教学法从方法论的角度体现出了主位性的特点。

总之,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的特点,虽然还可以从其他不同角度,归纳出其他一些特点,但是,在人类学学习理论的观照下,从课堂到田野,就是运用文科实验教学法,通过有意识的进程进行所形成持久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的过程,即通过走进社会来学习,通过参与观察的强化来学习,通过主位的顿悟来学习,是符合学生认识世界的规律的话,那么田野性、互动性、参与性和主位性就是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的基本特质,即主要特点。

五、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价值

积40年的教学经验,即自己从1961年进入大学就读到1965年后在浙江武义20年的田野感悟,以及从1985年到现在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和经验,尤其是近十年研究生教学的感悟,我深感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价值。

美国着名的教育家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D·Brookfield)和斯蒂芬·普瑞斯基尔(StephenPreskill)在他们的《讨论式教写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一书中,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好处作了归纳,主要有:

1.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

2.增强了学生对含糊或复杂事情的关心和容忍度。

3.有助于学生承认和研究他们的假设。

4.鼓励学生学会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

5.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6.增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使学生都关心所谈的话题。

8.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

9.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

10.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11.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

12.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13.使学生变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

14.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15.能够导致思想转变。

这15点好处,对我们认识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价值有很大的启示。这个启示就是对于教学方法的任何评价方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性基础之上。所以,分析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价值,就应该从学生出发。从大处讲,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价值主要有:

1.认识论价值:有利于培养能正确认识世界的人才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众所周知,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世界是可知的,但认识世界必须以科学的实践论为前提和基础,这正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是从实践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探索世界的物质活动这一根本理念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正是从认识论的层面,把学生从课堂带到了田野,使学生在田野的教室里,在与社会互动和参与观察中验证理论,认识世界,从而培养能正确认识世界的人才,这正是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价值之所在。

2.文化濡化价值:能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

文化濡化是人类个体适应其文化并学会完成适合其身份与角色的行为过程。在人类学的视野中,这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的过程,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可纵贯其整个生命历程。有意义的是文化濡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育,正如赫斯科茨(M.J.Herskovits)所说:“濡化经验的那个部分,通过了学习的过程,使一个人能够进到他的位置上而成为他的社会中的一个成熟分子。”可见教育这个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将前人积累,形成的知识,经验、社会规范等文化成果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使其获得所在社会文化体系的认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作为文化濡化的必经途径,教育者就必须使受教育者获得一生受用的东西,这一点,仅凭课堂教学是得不到的,或者说不能完全得到,而田野则可以使受教育者在自己与社会的互动中,在参与观察中获得。所以,从文化濡化的角度看,这也正是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价值之所在。

3.实现自我价值:整合学生人格

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互动性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自我。而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自我,必须整合学生的人格。所谓人格即个性,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和性格特点的总和。整合人格则是随着个体心理的成熟,人格的各个方面逐渐由最初的互不相关,发展到和谐一致状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健康人格、最佳作用和实现自我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学生这个人格整合的过程中,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可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使学生从课堂走进田野,在社会互动和参与观察中铸造自己健康的人格,培养自己纵使幸运或灾难接踵而至,平静地看待生活,接受业己发生的事实,适应出乎意料的变化行为能力。这在课堂的环境里是很难做到的。

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可使学生在田野的教室里保持与自己最深刻的体验相接触,激发自己的个体潜能,塑造自己的生活,促进周围环境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很好地发挥自身的最佳作用,这在课堂的环境里也是很难做到的。

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使学生在田野的教室里,在自己的切身体验中,将个人的自我价值放在社会上掂量,不断地谋求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自我实现。而要实现自我一取决于个体经验,即学生在自我实现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经验;二取决于自我经验,即学生为寻求别人认可而照别人评价去行事的经验。学生能否实现自我,关键在于个体经验与自我经验的一致,这在课堂的环境里更是难以做到的。

由此可见,在田野的教室里所进行的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更有利于整合学生人格,使学生实现自我,这也正是文科实验教写法的价值之所在。

六、结语

正因为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具有认识论价值:文化濡化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所以能把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在一起,从而唤醒和激活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客位转为主位,从消极转为积极,在挖好自己的学术之井中,多读书、多下田野、多讨论、多交流、多做笔记,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提炼能力、收集资料能力、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十年来,我在研究生教学中坚持文科实验教学法,对众多非专业攻读人类学硕士学位的学生进行了指导,己毕业的12名研究生中,己有7人考上了人类学博士,学生分布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占毕业学生的58%。其余5人,2人在省级机关工作,2人在高校工作,1人在高校任教,表现都很优秀。

20年的高校教学实践,尤其是近10年的研究生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价值所在。为此,我愿意把它总结出来,与同仁们分享,也为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个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