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田野上的教室
7331600000007

第7章 实践教学:大学文科实验教学法(3)

今天又是阴天,风很大。竟与前天的天气一样的凄冷。我在想,平村的调查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思索并未结束。关于平村“大家庭”的农村社会构成方式,我想,封建的、传统的观念应该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而关于平村经济问题的调查,我想平来的经济发展大计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呢?……而对于师公戏这一广西传统剧种的发展,也值得我们思索。民间传统艺术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必将以消亡收场。……其实,我知道,自己的这些思索并不能解决相关的问题,只是表现了我对自己的生活的一种反思罢了。……

田野调查小记

罗美中文学院02编辑

12月24日星期三晴间多云

在我们翘首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后,大巴终于载着我们全班五十几号人马浩浩荡荡的开向南市沙镇平村,开始了我们今天的田野调查一日行。……

在去平村三队的一段小路上,我们见到了许多乡村里特有的景象。特别是在平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摆放有好几口甚至十几二十口大缸。经了解,才知道这些缸都是当地的农民用于腌制酸菜用的。……在这不常见的乡野气息中,我们这群久居城市的大学生一路哂纳感都欢歌笑语,议论纷纷,时不时扑面而来的清风,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自然的舒心和惬意。

穿小道,过弄堂,我们小组终于选定了此次调查访问的人家,一户住在五度坡的住户。由于我们抵达的时候正值午饭时分,此住户的女主人也刚好做完农活回到家中,得知我们要入户调查,这位热情的女主人便走出家门来招呼我们上去。……由于家里其他人都还在忙农活没有收工回来,家里只有她和两个小孩,……我们便与这位女主人从两个小孩身上聊起了家常。当我们得知她只有二十七岁,还很年轻时,便改口称呼她为大姐了,我的搭档一口一个“大姐”的叫得好不自然。大姐见与我们聊得甚欢,便提出要拿粽子、蕃桃果等招待我们。……回到大姐家中,男主人,一个年轻的大哥也下班回来了,还有小孩们的奶奶也从田里收工回来。我们便围在一块儿边吃杨桃边聊起了家常。……平时看起来话不多,说话也没什么艺术技巧的何同学在这次的访问中却表现极佳。他并没有就我们所要调查的问题而直接发问,只是在聊家常中巧妙地抛出这些问题,大姐及其佳人在不知不觉中给出了我们想要的答案,想不到我的搭档还真是不显山露水,好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哦!

……

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田野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悟是非常生动丰富的。虽然其中也暴露出人类学基础比较浅薄,考虑问题比较感性化等缺陷,但是,这种经历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奠基石。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太短暂和经验不足,没有能对本次课进行学生满意度测评,缺乏量化的数据来说明。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文科实验教学法的成功。我们仔细地阅读过每一篇田野调查日记,同学们对本课程尤其是社会调查实践环节的反响非常好,他们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说出了自己最真诚的心语;从这些文字当中,我们看到学生在成长,不仅积累了知识,也积累了生活的智慧,更增长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个人的使命感,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

从这些实践中,再次印证了文科实验教学法以学生为实践主体,所营造起一个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学习的关系。这种关系促使学生个性和潜力的觉醒,培养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主要经验

以上的个案,只是文科实验教学法一部分成功的经验。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文科实验教学法得到了初步的完善,并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经验之一:抓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首先,应该重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课程依托作用,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作为高校文科必修课引进课堂。原因在于,文科实验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因此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就是非常必要的。在国外高校中,人类学课程是高校教育中的通识课,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文理工商学科都非常重视,而在国内,人类学不发达甚至不为人所知的情况很长一段时间得不到改善。近年来,随着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和国内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大,人类学逐渐扩大了影响力,走出了专业教学的狭隘领域,越来越多的文科专业将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作为必修课来教学。要实施文科实验教学法,要使文科实验教学法规范化和完善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内容就是首要的条件和基础。

其次,在人类学专业教学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广泛开设和教授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提供现成的参考与借鉴,有利于提高文科实验教学法的使用效率。广西民族学院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广西民族学院将这门课程作为人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还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和社会学专业的必修课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从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学生田野调查以及教学与科研结合方面进行了立体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素质和动脑、动手能力,要培养学生成为会做人也会做事的人。在4年来,一共有上千名学生参加到这个教学实践中,课后反响好,人类学课程也一跃成为学院最受欢迎的人文课程。他们在探索中总结出了五条实用的经验做法(徐杰舜,秦红增,2005):

第一,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从2000年起由专业授课教师开始编写教材《人类学教程》,并于2002年内部刊印使用。经过三年的试用,三次修改,最终在2005年出版,其读者群定位明确,就是要供全国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

第二,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互动。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或进行现场调查,或进行辩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坚持田野调查。每个班级学习完了人类学的基本课程内容后,都坚持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田野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田野工作的方方面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教学与科研结合。在本科生的教学中,适当地让他们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如这几年学生的田野考察都是围绕“中国平话人研究”,“乡村社会变迁研究”进行的。截止到2005年,共组织了近千名学生,对600多户进行了入户调查,为科研积累了资料。

第五、请校外专家讲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每学期请1~2名国内外着名的人类学家给学生讲演,如2003年3月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景军教授讲了《人类学视野中的艾滋病防治》、2004年9月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黄应贵讲了《我的人类学田野考察》等。

从这些宝贵经验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学实践是始终围绕着以学生为核心,构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平台这个主题进行的,参与进来的不仅仅是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本科生,还包括了中文、历史、档案和对外汉语等专业的本科生。实践证明文科实验教学法的可行性,这些宝贵经验是文科实验教学法重点借鉴和吸收的部分,也是文科实验教学逐渐完善的实践基础。

经验之二:抓学科建设,多渠道、多方面系统地培养学生

文科实验教学法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的方法工具而已,而是依靠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来发展和丰富自己,来为文科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的一个有机系统。

人类学学科具有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论,具有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当前人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互动日益频繁,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对许多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和有建设性的观点。比如,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族群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从历史、民族、文化、经济、政治等层面更细致、深入地探讨族群之间的关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又如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研究,对探索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建设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问题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法,并能反思当前的不当措施。此外,在开发旅游、促进国际交流、保护生态、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解决艾滋病、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重大社会问题上,人类学都正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徐杰舜a,2004)。因此,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不只是在本专业内的理论更新,更重要的是它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具备一种兼容并包的胸怀,并且非常注重实践和应用。这就意味着,我们所提倡的文科实验教学法也是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那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就不是单一渠道的局限在专业之内,而是多渠道、多方面的一个培养系统。

本科生课时短、课程任务繁重,目前还不可能让他们像人类学专业的学生一样获得那么多的专业锻炼的机会;而课外的时间虽然大部分教学改革者都寄予了希望,然而实际上学生自身通常缺乏在课余自觉学习的劲头和动力,或者将大量的课余时间花在诸如英语等考试上面。因此,如何引起学生的自学兴趣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人类学课程的课堂教学部分。要做好这一点,就应该从人类学学科建设上找到突破口,充分展现出人类学的特色与魅力。

首先,课堂讲授应以教材为主,却要超越教材。前文说到,重视教材建设,选用定位准确的教材教学是人类学课程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人类学课程的基本依据。但是人类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人类学学科建设已有的成果,结合最新的资讯、最热门的社会话题,拉近理论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学会更深刻、更全面地观察问题和剖析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说,教师应该超越教材本身,熟悉学科的前沿动向,其自身应具备有较高的人类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