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枕着唐诗梦游
7333400000010

第10章 为他人作嫁衣裳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一句常被人们引用的古诗。它的一层意思是,某人某些人所付出的辛苦、努力是为别人带来好处的。比如报纸、杂志、出版社的编辑,经年累月工作,甚至终其一生,在核对引文,在校正观点,在改正错别字,在出报纸出杂志出书,但是,文章发出、印出后,署的是作者的名,成果是人家的,自己最多署个“责任编辑”而已。名呀利呀与自己不太沾边。人家成“新娘”了,自己不过是个做嫁衣的“裁缝”。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自己所干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自己连“责任编辑”的那点好处都没有。这种牢骚,常常见之于官场。那些副职,那些小官,那些刀笔吏,常有这样的感慨。

“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作者秦韬玉,是个有些才能,但德性较差的唐代人。他能诗善文,却累举不第,后来靠谄附宦官田令孜走上了仕途。做过工部侍郎、判度支。这里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秦韬玉靠给宦官给权贵帮忙帮闲达到了他在科举场上达不到的目的,脱离草莽,甩掉布衣,有马骑有轿坐了,有官帽戴有俸禄拿了,却有了一肚子的牢骚。他嫌为别人做事做“嫁衣”了。人心难测啊!不“古”啊!

话还得说回来,秦韬玉不管是怎么当上官的,但他当官后对老百姓还是有起码的同情心的。他的《贫女》诗,写了一个贫贱的刺绣女的艰难处境,悲凉心境,表达了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不满。当然,也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一句“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排遣之语、泄愤泄懑之语、自我调侃之语、牢骚之语。

秦韬玉的话,自有它合理的成分,有真理的一面。但是,它也有片面的一面,偏执的一面,不符合生活逻辑的一面。为他人做嫁衣裳不是义务的,不是对做衣者无益的。就如秦韬玉笔下的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年年在忙碌着为别人做刺绣,但这是她的饭碗,她的生计。倘别人不需要她“作嫁衣裳”了,她靠什么去维持生活呢?应该说,为别人做嫁衣裳是双赢的。作为作嫁衣者,作为刺绣女,作为裁缝,只能愁没有顾客让自己工作,却不能怨恨他们为自己送来了工钱。

话说得学理一些,做嫁衣与穿嫁衣的,从某种角度看,只是社会分工不同。穿嫁衣的也得为别人为社会做某一方面的工作,她要靠做某件事挣来的钱,支付绣女、裁缝为自己做嫁衣的工钱。

任何社会,不能要求每个女人都必须自己缝制嫁衣。

有一首古诗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那心情,与绣女一样;那道理,也比较片面。如果穿绫罗绸缎的贵妇人也个个养蚕,“入城市”的养蚕人收获的蚕茧卖给谁去?养蚕还能糊口吗?

为他人做嫁衣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

欧美人,日本人,把最好的酒类、手表、汽车、电器等等往别人的国家倾销。这是在为别人服务为别人做嫁衣,让别人享受最好的生活吧,可他们呢,收获的是大把大把的金钱。今天的中国人,也在为欧美做“嫁衣”,衬衫、领带、袜子,什么都做,侍候到了全方位,可我们收获的,是外贸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国人的就业,国家的兴旺。

为官员做秘书等服务工作的人,虽然耗费了许多心血,所写的文字绝大多数以领导文章、讲话稿等形式与世人见面,似乎自己白辛苦了。可是,秘书工作首先有薪水,这个工作可以糊口养家;秘书工作中所写的文稿,因为挂了领导的名,才能被社会认可,那是职务行为,职务效应。如果挂上秘书自己的名,恐怕很难有发表的机会。做了秘书,大多数提职升官了。有人以为秘书升官,是中国特有的腐败,其实这话有些偏激,西方的许多官员,也是从秘书岗位上提升起来的。秘书们不只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鞍前马后”的原因得到重用,主要的,是他们在官场待得久了,参与了许多的政治过程,对于权力的运作比较熟悉,有了担任某级领导的综合素质与才能。他们的升迁,可以节约另外培养人才的政治成本和国家资源,对社会是有利的。所以说,秘书的工作,在为他人为领导“作嫁衣”的同时,也为自己作好了“嫁衣”,区别只在于先“嫁”与后“嫁”。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件苦事,是让人不得不发牢骚之事;又是好事,是自己可以展示才华与技能的事,可以养家糊口的事;更是美事,是让别人体面出嫁之后,自己也可以风光上花轿的事。

20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