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枕着唐诗梦游
7333400000057

第57章 反是生女好

姊妹弟兄皆列士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生儿育女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人类自身延续的需要。生儿育女,生男好还是生女好?最理想的,当然是一半一半。俗话说,儿女双全,赛过神仙。但现实与理想之间还是有较大距离的,生男生女,并不按人们的意愿进行,此事求神拜佛是解决不了的,即便有了现代医学,也难以控制。生男生女,让人头疼。如果不能两全其美,中国人大多想生男。生儿可以顶门立户,可以传宗接代,可以光宗耀祖。生女呢,那是学雷锋,为别人做好事,为别人家培养生命之源。

中国人重男轻女的观念,在特殊的情况下,是会有变化的。

特殊情况之一,是如白居易《长恨歌》里所说的,因杨玉环做了贵妃,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而且“三千宠爱在一身”了,杨家“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了,于是,“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了。

生了女儿能嫁入帝王家,嫁入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之家,父母乃至兄弟姐妹,整个家族都能因此而富贵荣华,出将入相,那比生儿子让他读书习武,追求功名要省心省力省事得多,成功率也高得多。因嫁女而富而贵而暴发的人,中外历史上太多太多。

特殊情况之二,是如杜甫在《兵车行》中所言,因为战争,因为“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因为“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因此之故,人们得出了“信是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的结论。

中国历史上,其实是有过重女轻男时期的。当然不是指母系社会时期,也不指至今仍沿袭母系之风的泸沽湖走婚的纳西族,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乃至当今之世。

生女生男的事情,有时是会被别人拿来做文章的。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大字报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与发挥。那时,上至国家大事,政治经济文化,下至个人恩怨好恶,同事矛盾,邻里纠纷,个人隐私,通通可以写到大字报上去。有一次,我在我父亲单位的食堂门口,看到了一个男职工给炊事员写的大字报,言炊事员如何如何态度不好,如何如何给他打的菜少,结尾说,面对炊事员见了女职工尤其个别女职工眉开眼笑、予以优待的状况,面对自己遭歧视的惨状,他不怨天不尤人,只恨自己不是女人。看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女性也有优势,以至于让这位地院毕业的地质技术员,产生了信是做男恶,反是做女好的想法。

目前的中国,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从穷困社会向小康社会、富裕社会过渡的时期。中国人,在一些观念上十分超前,比如在社会发展道路与方式问题上,而在一些观念上又十分的落后,比如在生男生女,传宗接代的问题上。

中国现在推行的是计划生育的国策,大致的内容是:城市的汉族人每对夫妻只准生一胎,农村的汉族,可以生两胎。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城市的夫妇两胎,农村的三胎。中国这几十年计划生育是有成就的,但这成就里有水分,或者说百姓们地方官员们并未真正严格意义上执行这一政策。比如在对贫困学生的报道中,在地震等灾害的报道中,人们会发现,生育三四胎的仍大有人在。前几天我陪新闻出版总署的一位司长到宁夏的泾源县考察,一位四十多岁的农民,居然生有六个女儿,大女儿已有两个孩子,小女儿才四岁。

为什么要超生多生?大半的理由是要生儿子。为了生儿子,做B超流产女婴,溺死女婴,买卖男婴,什么乌七八糟的事都有。这种现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儿女观念的继承或者说是惯性推移。

中国人仍有强烈的传宗接代的观念,养儿防老的观念。除了出现杜甫所说的“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的状况,中国人崇尚男孩的精神与情结不会立马改变。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西文化的交流,随着中国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健全,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在变,在逐步接受生男生女一个样或者大体相仿的时代理性观念。也许到了一定程度,诗人们在吟诗作赋时,就不好再拿生男生女的问题做文章了。

20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