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泊客中国
7348200000012

第12章 马嘉婷:永远的香格里拉

马嘉婷:我是联合国驻中国代表马和励的妻子。虽然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6年,但我们全家来到这里是在五年前。我们参与一些不同的基金项目,同时,我和我的孩子一块儿学中文,我学得不是很好,不过平时用起来也足够了。我很偶然地参与到一项跟云南有关的基金项目。四年前,在香格里拉德钦举办了一场关于旅游业的会议,与会人员包括杰出的外交官和中国政府官员。四年前,我和丈夫一来到香格里拉,就爱上了这儿,她风景迷人、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我们遇到了很多当地居民以及从中国其他地方到香格里拉做生意的外地人。我打算考察下当地手工艺的发展状况,看看如何把它发展成一个有规模的产业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我们走进了山村,一个镇一个镇地走访,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正在加工的手工艺品。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工这些手工艺品,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整个过程很有意思。于是,云南山地遗产基金会应运而生。在我看来,不是我们促使当地政府产生了保护古镇的念头,而是当地人民把古镇视为珍宝。香格里拉拥有现代设备,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像我们所想的城市里处处可见的高楼大厦。来到这儿,你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除藏族外,还有纳西和其他至少20个少数民族都居住在这儿。

龙安志: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以开发沿海工业区为中心,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而现在人们强调经济可持续发展,您认为,我们可以从香格里拉学到哪些经验?

马嘉婷:其实,香格里拉的人民也在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是香格里拉独有的,是全球都面临着这一难题。村民进城外出赚钱,村子就成了个空城,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这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村民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养了很多牛,牦牛,乳制品工业很发达。他们想知道如何生产出别人想吃的奶酪,所以我花了大量时间去倾听,和他们探讨,然后改进我原有的方案,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作为我丈夫的联合国随行人员,我在这儿学到了很多。倾听当地人民探讨经济发展议题就让我学到了很多技巧。来到香格里拉就像来到了艺术殿堂,我可以拿起画笔,大展身手,等纸上的墨迹干时,新的想法又会涌上心头,而且,我会不时地调整画笔的颜色。希望我的基金会不仅能为当地找到适应自身发展的方式,而且能为我们的一些项目找到既传统又现代的发展模式。

龙安志:展望未来,我们对环境负有怎样的责任?如何担负起这一责任?

马嘉婷:我们真的关心周边的一切吗?我们对人口与环境、生物与环境、文化与环境,应担负起哪些责任呢?我可以举个例子,大概10年前或者11年前,当香格里拉首次开通民航时,我去了山村,那时,当地人民听到即将开发旅游业时,心情很复杂,既高兴又有些担忧,因为开放,大批游客涌到了这里。我四年前去那,很多游客也都去那里,但香格里拉还是很遥远的地方,到这儿来仍然很困难,不是个发达的地方。我们看到现在机场正在扩建。这将进一步加快旅馆、餐饮和零售商品业的发展。而当地未必承受得了这些产业的快速增长。所以从微观上看,我们须提高环保意识,对于采取的每一措施,都应多多地去思考,甚至每次我们买机票时,都应想想这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这样做很难,但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在过去30年中发展非常强劲。我们意识到了保护地球和环境的重要性,只是还没有采取更多的行动。中国人做事雷厉风行、思想开放又勇于尝试,所以会成为做环保好公民的领导者。撇开我所研究的微观世界不谈,我认为香格里拉不仅仅是和平、美丽和和谐的化身,还是每个家庭、生命和城市所应有的理念,是每个人都应分享的理念。例如告诉他人香格里拉意味着什么一样。基于我做的努力,去年9月份,我获得了一项殊荣——香格里拉荣誉市民,那是我一生中最自豪的时刻。

编导手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的夫人马嘉婷,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兼任使馆参赞职务的使节夫人。她没有因为丈夫的工作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在中国的五年多时间里,在被中国山水和文化感染的同时,她创建了自己的云南山地遗产基金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常规工程项目不同,这是一个在香格里拉建立的帮助云南妇女的组织。也许是与经历有关,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马嘉婷更像是一个世界人。

为便于工作,她在建塘古镇租下当地居民的传统藏房,成了古镇上的居民。她一直往返于香格里拉和北京之间,并乐此不疲。由于她为当地发展所作的贡献,2007年迪庆政府还授予马嘉婷“荣誉市民”称号。

马嘉婷对中国书法和山水画十分醉心,来华第二年便拜师于虞启龙、虞丹青两位画家学习书法和绘画,并定期和其他学生举办联合画展。在给朋友画展的贺信中,她这样写道:“在北京和老师学习中国画已有一年,以前我在纽约艺术社团学习过多年的水彩画,并在我的家乡纽约维彻斯特数次参展。目前我和我的丈夫生活在北京,他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驻华代表。2005年,我在云南创立了一个香格里拉遗产基金会,来支持发展手工艺和环境经济旅游,并在其老城刚开办了一个妇女中心。我热爱中国画的自由,并且发现它能给我力量,它也是我生活忙碌中的一个焦点。”

在游走了世界各地后,她在中国停留下自己的脚步,并打算更久地居住下来。而过往中所遇的茶不仅成为马嘉婷了解各国文化的切入点,也在多年之后成为她和丈夫、儿子的所爱。

马嘉婷对普洱茶和酥油茶的了解是从2004年对香格里拉的一次访问开始的,那次的香格里拉之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那里的手工艺品、茶具以及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当地文化更是深深吸引了原本就热爱艺术的她。于是,在不久后她就开始了云南山地遗产基金会的筹备。马嘉婷曾说,她希望可以运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当地做点有意义的事。果然如她所说,基金会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更是吸引了世界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在云南,她结识了一位从茶的中国朋友,马嘉婷说这位朋友不仅对普洱茶着迷,而且对自己喜爱的普洱茶会追根溯源地了解茶树的品种、年龄,茶青采摘时的季节、气候,茶叶的存放条件等等复杂的背景,这些都深深感染和影响着她。

在与茶结缘的旅途上,她曾经有过一次不寻常的经历。马嘉婷回忆说,在尼泊尔工作的时候,她曾和好友一同乘车去盛产红茶的大吉岭。“那是一种很古老的火车,途程不长却开了很久”,来到山脚,火车盘旋而上,速度反而提了起来。转眼间就已来到了山顶,眼前的景色把我们惊呆了。山顶云雾缭绕、少有人烟。“如果像我们一样运气好,就会在清晨看到现出真身的山体。因为少有污染,这里的水质纯净清冽。用大吉岭水泡大吉岭茶,那真是修来的福气。在美国也有许多美丽的河流,却有很多都被周围的居民生活用水污染了。我想中国的朋友一定比我们更珍惜水资源,因为中国有这么多好茶需要用好水来泡呢。”

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