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泊客中国
7348200000052

第52章 后记

一篇“后记”,对我们来说,是对一路陪伴、关注、支持我们创作的嘉宾们和写下的每一段字句的一种尊重;而读者能翻开“后记”,于我们编著者而言,真的是一种恩惠;而对于我,一路创作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惯性,当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一篇“后记”则是恋恋不舍的一声Hello。

这本书的创作,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一个字——情。这里面不但有时代的情怀、“中国梦”的情愫,那些友情更是贯穿始终,除了一声谢谢,不知道还有哪些词语能贴切地表达我的感激。

赵启正先生在初稿审阅后欣然提笔为本书作序,这对我们编著者无疑是一件喜出望外的厚礼。赵先生的序言不仅仅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认可,在我看来,更是对《泊客中国》节目的激励。赵先生精彩的序言极大地厚重了本书的中国情,丰富了本书的中国梦。

30天的时间里梳理30年的历程,既要主题鲜明,又要背景深厚;既要视角独特,又要引证有力;既要深入剖析,又要浅出明理;既要描绘30年世界关注中国的变化,又要勾勒30年中国融入世界的足迹。如此纷繁复杂的要素罗列交织,如果没有对全局的统领性的强有力把握,很难想象对于这样一个宏大主题的创作能顺利地走到今天。

节目方案审定时的场景几乎无法再复制,我很难想象,David Lai(格林)这个在中国大陆定居仅仅三年的加拿大电影导演,在很多人犹豫不决是否要制作这样一期大主题、高起点、全视角的主旋律节目时,一直站出来坚持并鼓励《泊客中国》栏目组拿下这个方案。随着摄制和创作的全面深入,David Lai(格林)对这30年的深刻认知不但打消了我最初的疑惑和顾虑,在这个主旋律题材的节目里处处用心的设计和耳目一新的视角更是让我们心中一亮。如果说导演赋予作品以生命,那么Laurence(龙安志)让这个灵感激发的生命拥有了鲜活的存在。或许从文字记录到电视对白,读者和观众看到的是一个高大、帅气、充满情怀和精力充沛的龙安志,但是您在电视画面上如果可以偶然看到龙安志布满血丝的眼眶,您或许就可以相信我说的:从北京到拉萨十余天的拍摄过程中,龙安志一直被重感冒困扰。很难想象一下飞机就在拉萨病倒的他,在雅鲁藏布江的河谷健步如飞;更无法想象嗓音沙哑、头昏脑胀的他,在昼夜温差达到将近30度的12月初的拉萨在子夜接受我们的露天采访。创作自始至终,龙安志完全没有把自己仅仅定位为一个受访嘉宾,而是一个全程参与的主创人员。在飞机上他参与我们的创作讨论,在后期制作时他给我们送来了他珍藏的拍摄素材,甚至已经回美国准备圣诞假期的他还每天打来越洋电话关注制作进度和细节。通过龙安志的牵线搭桥,我们有幸结识了这次特别节目中的众多嘉宾。观察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观察他的朋友,我们通过对龙安志的了解很快拉近了和这些嘉宾的距离,而通过和这些嘉宾的交流,我们似乎对龙安志有了一次重新认识。这些嘉宾或海阔天空或深邃静谧,或贯通古今或放眼未来,或诙谐幽默或沉思凝重。每个人都可以抛开杂念聆听时代的声音,每个人又都可以敞开心扉讲述“中国—自我—世界”的故事。这些人横跨了半个多世纪的年龄层次,这些人从事的工作领域各不相同,但是,如果说他们有一点相似的话,我想那一定是炽热而真挚的泊客情、中国梦。在这里不能不单独提一句,“新红资”创意工作室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很多情怀在这里淋漓尽致地交织和抒发。

要谢谢的人太多了,黎大炜、龙安志和全体嘉宾,所有参与节目的拍摄制作的工作人员。为了使这部作品运转,所有人的努力缺一不可。

我要感谢《泊客中国》节目组年轻的编导赵奇,自始至终参与了大量的创作和编辑工作。这个充满创作激情的年轻人也用坚持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多个昼夜的心血,为这个厚重的主题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力。

特别感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局长吴伟女士。一次机缘巧合,我有幸结识了这位国家新闻出版界的权威。在气氛亲近的交谈中,我更多地感受到她的才情和智慧。吴伟女士自始至终对这部作品以及这本书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亲切的鼓励。谈到和节目的播出同步进行的这本书的出版发行,吴伟女士说:“电视作品生动直观,但是画面一闪而过,留给我们思索的时间和空间不多;书就不同了,其中的精彩可以反复重现,不会担心错过。而更为重要的是,一部作品,当把它捧在手中的时候,也越发能够感觉到它的分量。”

做一本有分量的书——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责任。挥手道别的时刻,告别的不是30年的精彩,不是“中国梦”的魂牵梦萦,也不是时代变迁的情怀,只是一种心境,随着2008年即将翻过而渐渐消隐。当人生的脚步渐渐对得准时代的节奏时,我们发现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是纪念日,生活中的每个点滴都是纪念品。稍不留意,驻足回首的人生就被今天的时代留在了昨天的回忆里。

只是,能作为一个回忆中的忠实记录者,是我和《泊客中国》的信仰。

Hello!泊客。Hello!中国。

尹畅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