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7349900000011

第11章 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3)

2.加权平均法 是根据观察值的重要性分别给予不同的权数,按不同的权数求出平均数并作为预测值。其计算公式是:平均数=(∑∫ Xi(下标))/∑f式中,f为权数,其他符号所表示的含义与前式相同。

3.指数平滑法 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数法,利用这种方法对本期初的计划数与本期末的实际完成数以不同的比例,推算下期的预测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Ft(t下标)=axt-1(t-1下标)+(1-a)Ft-1(t-1下标)

式中,Ft(t下标)为下期预测值;Ft-1(t-1下标)为本期初计划数;xt-1(t-1下标)为本期实际完成数;a为平滑系数或加权因子,a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

从上式可看出,a的取值不一样,预测结果也就不一样。因此,关键是掌握好a的取值,在认真反复研究后,再确定a值。

4.平均增长速度法 即根据平均增长速度和本期实绩数,推算下期预测值。其计算公式是:下期预测值=a(1+r)

式中,a为本期实绩数;r为平均增长速度。

5.回归分析法 简称回归法,强调寻找事物变化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据此预测未来。根据有关因素的多少;可分为一元线性回归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和非线性回归法。下面简要介绍前一种:

一元线性回归是处理x、y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种用途较广的方法。一元是指一个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

三、领导者的观察力与预见力

预见力是人们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洞悉未来的能力。一个人善于预见则成功;不善于预见则失败。领导者要想使自己的领导活动富有成效,必须提高自己的预见力。

《三国志》详尽地记述了“隆中对”这个故事。说诸葛亮于隆中躬耕陇田,刘备慕名前去拜访,三顾茅庐,求贤问策。诸葛亮侃侃而谈,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则大事可成。”

诸葛亮的这席宏论,为刘备勾划出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图中原的战略方针。刘备采纳了,并付之以行,结果事态的发展,完全证明诸葛亮有非凡的预见力。因此说,预见力在领导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预见力,应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工作经验,有良好的观察力,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有出色的想象力和热情积极的创新力。这其中不少内容在有关章、节要详细阐述.下面重点谈谈领导者的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观察力是人的有意知觉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全面、正确、深入地识察事物特征及其规律的能力。领导者的能力大小,与其观察力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关系。观察力强的领导者,能事事、处处留心,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和别人未注意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能在常人熟视无睹的大量重复的现象中发现规律,在司空见惯和错综复杂中辨别真伪,提出真知灼见。达尔文曾这样自我评价:“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件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正因为这种“众人之上”的观察能力,使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轰动了世界,宣告了上帝创世说的破产。马克思想从资本主义世界司空见惯的商品现象中穷根究底,见人之所未见,揭开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牛顿连苹果落地这一旁人不假思索的平常现象也没有放过,而在原有思想积累基础上揭示出地心引力,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巴甫洛夫在他的实验大楼正面上,就用大字书写着他题的警句:“观察,观察,再观察。”他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也正是通过他的:“观察,观察,再观察”而得来的。一个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领导者,他可能随时发现问题,到处获得知识。所谓“留心天下皆学问”正足以说明观察的重要性。

良好的观察力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察的客观性 领导者观察客观事物,必须正确地反映其本来的面貌、特征,努力排除客观的(如观察对象的声音、颜色、标记等)、主观的(如个人的兴趣、爱好、动机、价值观等)各种因素造成的错觉与偏见。不能以假当真,以偏概全,否则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2.观察的敏锐性 领导者在观察活动中,要迅速地抓住那些反映事物的本质,而又不易觉察的现象。观察力敏锐,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领导者在现代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地发现事物的新动向,发现形势的新变化,想办法走在别人的前面。

3.观察的准确性 观察准确是领导者进行预测、决策的重要前提,是纠正谬误的重要根据。领导者观察客观事物要全神贯注、深入细致、追本求源。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的观察力达到惊人的水平。他能够根据工学团学员的外表特征,难以捉摸的鬼脸,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腔调等的观察,对学员的心理状态作出正确的判断。

4.观察的全面性 领导者观察客观事物,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看到它的反面;既要看到它的现状,又要考察它的历史;既要观察它的本身,又要了解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及相互影响。这才能做到观察的全面性。

5.观察的反复性 由于客观事物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又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为了获得可靠、真实的材料,观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反复才能成功,不能一劳永逸。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竺可桢,从青年起一直到逝世前一天,几十年如一日,每天观测记录当天的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和物候变化。他在长期的、系统的、全面的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写出了内容丰富的《物候学》和《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箸作。

如何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呢?

1.培养强烈的观察意向,明确观察目的 领导者对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才能激起强烈的观察意向,促使自己事事、处处、时时留意,勤于观察,在观察中有所收益。同时,要明确为什么观察和观察什么,这会在观察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2.掌握观察的正确方法,要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观察 应根据被观察对象的具体特点与观察的特定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观察的具体而有效的方法。是正面观察,还是侧面观察;是普遍观察,还是重点观察;是明察,还是暗访;是直接观察,还是间接观察;是自然观察,还是实验观察;是人的感官观察,还是运用科学仪器观察;等等。采用的方法科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领导者应采用“分析一综合”型的观察方法。这种方法观察的特点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应避免下面两种观察方法:一种是“分析”型,其特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一种是“综合”型,其特点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分析一综合”型的观察方法既注意全局,又重视整体,能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观察对象。

3.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知识、经验越丰富,观察能力就越强。知识、经验不仅能够使观察者更深入和更周密地去思考,而且可以使观察者更深入和更周到地去感知事物。一位有造诣的地质学家可以从一块小岩石上观察到一般人所不能观察到的重要的东西。一张人体x光照片放在眼前,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黑糊糊一片,看不出什么东西来,而对一位医生来说,很快就能觉察到有病变的部位,进而进行对症治疗。反之,无论怎样高明的医生,若给他一张机械图纸,他可能会什么也看不出来,但对工程师来说,则很容易看懂图上的一切含义。

4.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与观察过程密切相联。良好的注意品质具有集中性、广阔性、稳定性等特征,它有助于提高观察力的效应。

在领导活动或在科技创造中,即使老练的领导者或科学家,也可能在观察中产生谬误。一次,前联邦德国哥廷根正在举行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突然一位村夫模样的人仓皇地冲进会场,后面一个黑人手持短枪紧追而入。两人在会场里追逐搏斗。“砰”的一声枪响,两人一起冲了出去。从进到出,历时20秒钟。这件事是事先安排好的,全过程都录了相。会议主席当即请与会的心理学家们写出自己所目睹的事件经过。结果,在上交的40份报告中,没有一份的记载是完全正确的。其中只有一份错误少于20%;有14份的错误在20~40%之间;12份错误在40~50%之间,13份错误在50%以上。而且,一半以上的报告掺有臆造的虚假情节。至于对这两个人的长相、穿着服装的样式和颜色,也各说不一。

40个人的描述报告与事实比较,均有差距,而且差距程度不等,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外,这与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是有关系的。特别是领导者不比学者,他们的办公室也不会像学者书斋那样宁静,各种干扰都可能给领导者造成分心。这就要求领导者自觉养成在不利的环境下集中注意的习惯,要有闹中取静的本领。

5.观察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 观察事物的准确与否,往往受观察者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观察当时的动机、情绪所影响甚至所左右。因此,领导者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尊重客观事实,放弃一切先入之见,要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去观察、去感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