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7349900000036

第36章 注意方法 讲究艺术(1)

有成效的领导者在开展领导活动中,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讲究领导艺术、技巧。他们的工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本的领导方法

领导方法是实施领导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用过河要有桥或船的形象比喻,说明了这个道理:“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领导方法包括的内容广泛,如信息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控制的方法等在有关章节做了专门介绍,下面阐述几种基本方法。

(一)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本本主义”曾造成过巨大的危害。“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是恩格斯的话。毛泽东更明确地指出:“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要尊重客观实际,不能超越实际条件盲目蛮干。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相应地调整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既要珍视过去的经验,又不能把过去的经验绝对化.并要学习新知识,不断总结新经验,掌握新的工作规律。要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全面地认识事物。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的过去,又要把握事物的现状,还要预测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既要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看到事物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既要知己,又要知彼;既要看到开展工作的有利条件,又要看到其不利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70多年的历史证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形而上学及“唯上”、“唯书”、“一刀切”、“一窝蜂”、“一阵风”、“大呼隆”、摆花架子、说大话吹牛皮等形形色色的表现,都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大敌。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办实事,讲实效。在贯彻上级方针、政策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前进,不断获得新的成就。

(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在我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和利益一致性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客观基础。领导者是广大被领导者的代表,而被领导者是领导者服务和依靠的对象。

领导者要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上级领导者制定方针政策、进行决策、下达指示,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下级领导者贯彻上级政策、指示,对上“负责”要和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即对下“负责”统一起来,而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领导者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做任何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虚心向他们学习,认真吸取群众的智慧,并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顺利而卓有成效地完成预定的任务。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基本途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必须反对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长官意志和尾巴主义。以权谋私的核心是损害群众利益。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多占住房、安插私人、提拔重用亲信和子女都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官僚主义是严重脱离群众的腐朽作风,其特点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独断专行,不了解实际,不关心群众。命令主义是用简单生硬、强迫命令的方法去强制群众执行自己的意图,其特点是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群众,只依靠自己或少数人,而不依靠广大群众。长官意志则是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重要表现。尾巴主义的错误在于:认识落后于实际、落后于群众;在实际工作中,不是带领群众开拓前进,而是拖群众的后腿。

(三)一般与个别相结合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是唯物辩证法的共性和个性对立统一原则在领导工作中的应用。人类的认识,总是由认识个别的或特殊的事物逐步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找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然后再以这种普遍规律为指导,进一步去认识和研究那些尚未认识或者尚未深入研究过的各种具体事物的特殊本质,以补充、丰富和发展对普遍规律的认识。

一般与个别相结合也就是:领导者首先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又将这一般意见拿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执行、考验,然后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工作。

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主要方法是典型调查。要认识事物的共性、普遍性,必须从认识个别事物的个性、特殊性开始。典型调查则是通过对个别事物的个性、特殊性的认识达到对事物的共性和普遍性认识的有效方法。

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最主要的方法是“一切都要经过试验”和逐步推广的方法,其主要措施必须通过典型试验才能摸索出来。同时也只有通过典型试验,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群众,消除各种思想顾虑或障碍,才能较顺利地实现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在进行典型试验中,要认真地、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进一步修正、完善初步拟定的方针、政策,进而指导面上的工作。

(四)抓重点带动一般

领导者面临要处理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从中找出并抓住重点问题和中心工作,同时又要照顾到其它各方面的工作。所谓抓工作重心,从理论上讲,就是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所谓主要矛盾,就是所有各种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解决了,就可以带动或促进其它矛盾的解决。工作重心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这项工作是整个工作的重心,在另一种条件下,另一项工作就可能转化为整个工作的重心。因此,随着条件的变化,工作重心必须及时转移。但是,在一定时期,何为重点,何为一般,往往不容易看清。因此,要分清重点和一般,就要求领导者具有邃密的洞察力和远见卓识的预见力。

抓重点并不是单打一,还应照颐好一般,要主次配合,协调一致,要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这就叫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弹钢琴不能十个指头一起按。否则就不成个调子。做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就乱无头绪。弹钢琴要有节奏,才能弹得优美动听。抓工作,主次配合得当,协调一致.关键是非重点要服从重点的需要,同时,解决重点问题要有利于非重点问题的解决,这样才能获得好的工作成绩。

二、领导艺术及其特点

领导艺术来源于领导的实践,是对领导经验和领导科学的纯熟运用。领导艺术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调查研究艺术、预测分析艺术、组织指挥艺术、运时艺术、待人艺术、处事艺术、授权艺术、激励鼓动艺术、沟通协调艺术、监督控制艺术、考核评比艺术、总结经验艺术,等等。

(一)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说领导是一门艺术,主要是把领导作为一项实践活动时,它有一系列根据实际情况行事的经验、诀窍和技巧;说领导是一门科学,主要是指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两者是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第一,领导科学来源于领导艺术。初期的领导,领导者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艺术性的领导活动。人们逐渐总结领导经验,把其中较稳定、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部分,找出其规律性,形成一系列的领导原则、思想和观念.即领导科学。第二,领导艺术又是领导科学基础上的“升华”。领导艺术所表现的创造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的积累,来源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运用,来源于诸多以科学成果所表现的信息。领导艺术只有以领导科学为基础,才能发展和提高。

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辩证关系,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模式与非模式的对立统一。领导艺术表现领导者生气勃勃的创造力,它的内容丰富多采,善于立新;领导科学作为领导者实践经验的结晶,其理论体系严谨,知识规范,其形态相对稳定,表现为模式化。领导艺术则表现为非模式的技能。非模式的领导艺术与模式化的领导科学相辅相成,推动着领导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领导工作的经验性与理论性对立统一。领导艺术不论怎么高超,都没有超出经验范围,同一领导艺术,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领导者运用,其效果是不一样的。领导科学不管复杂到何种程度,都属于理论范畴,具有普遍意义,对任何领导者都有指导作用。领导艺术作为经验性的东西,它是领导科学感性来源;领导科学作为理论性的东西,它是领导艺术的理性精华。三是领导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对立统一。领导科学所揭示的规律.往往是制定政策的原则性立场;领导艺术所表现的智慧,则是执行政策时的高度灵活性。没有灵活性的领导科学,就会变成僵死的理论教条;没有原则性的领导艺术,就会变成我行我素的机会主义行动。正确的领导行为,应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领导常规性与非常规性的对立统一。领导科学一般在组织秩序较稳定及常规程序下,才会起最大作用,而在组织系统较复杂而又紊乱的非常规情况下就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领导艺术的灵活性,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因此,两者是相互补充的。五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对立统一。领导科学虽也采用定性方法,但多采用定量方法,而领导艺术的本质特征,则是离开定量的数学运算就能够从复杂事物的关系中做出重要的判断。只有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互结合,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总之,没有领导艺术,就不会有领导科学;反之,没有领导科学,领导艺术也难以进一步发展。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无限反复,螺旋上升,推动领导水平不断提高。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

领导艺术,也可表述为领导者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才华,创造性地圆满地完成既定任务的技巧。领导艺术除具有科学性外,金志涛、刘志荣等领导学者认为还有以下特点:

1.灵活性 表现为领导者思考和处理随机性事件的应变能力和技巧。它没有固定模式和严格的程序、规范,而是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变通性。

2.多样性 不同的领导者由于各具不同的个性特征,就具有不同的领导方法、艺术,同一个领导者在处理不同问题时,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艺术。

3.实践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艺术就是实践艺术。领导艺术在领导实践中产生,往往在书本上找不到。古今中外凡具有高超领导艺术者,大都是实践家。任何领导艺术乃至每个具体的技巧,都是经过了多次实践的结果。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参加实践的人,都能掌握领导艺术,这里面还有是否用心思索的问题。所谓悟性很高的人,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在领导实践中,肯于动脑.善于总结并掌握领导艺术。

4.技巧性 表现为领导者巧妙地、和谐地处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者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或是似而非的问题,如果运用的方法巧妙,就会迅速得到解决。一个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高低,主要是看他运用技巧的娴熟程度。可以说领导技巧,是各种技巧中的高级技巧。

5.创造性 运用领导艺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是没有先例可照用的。这就必须充分发挥领导者的创造才能。领导艺术高低与领导者的创造力水平密切相关。越是高层领导者就越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明确程序,这就要依靠他们自身的经验、知识、智慧、直觉和判断力。

6.综合性 特别是高级领导者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它包括思维能力、预测与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监督与控制能力等。领导艺术既具有经验、知识的基因,又有才能、素质的要素,同时还包括有效的方法和灵活的技巧手段。

三、理事艺术

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领导艺术与理事艺术正是这种“妙”、“神”魅力的体现。在有关章节,笔者对审时度势、运筹决策、计划安排、组织指挥、知人善任、沟通协调、激励鼓动等领导艺术已作了介绍,下面阐述几点理事艺术。

(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就当前来说,全国人民的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级领导者开展的各项领导活动,都应与这个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一个省、县、乡,一个企业、学校。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应制定奋斗目标,以便对群众起到激励、鼓舞作用。另一方面,又要领导群众通过辛勤的劳动,去实现长远的目标。我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脚踏实地努力,长远目标就可能成为废纸。特别是对群众生活、劳动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更要重视花大力气去给以关注、帮助,使群众得到满足。干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才能激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群众最反感的是“假、大、空”。列宁曾经说过:不要成为一个光想做大事的空想家。要做一个善于同小的要求结合起来的实事求是的政治家,这种小事情有助于争取做大事情。现在,说空话多,办实事少甚至光说空话、不干实事的领导者还有。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掉这种恶习,早晚被群众所唾弃。

(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说,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比又显得长。各个行业、地区、部门、单位乃至每一个人,既有自己的长处,又有自己的短处。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要认识本单位的特点,寻找并发挥本单位的优势,使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财尽其效。

领导者还应辩证地看待优势和劣势,具体地进行分析,而不能把它们绝对化。条件优越,优势多,但不能忽视劣势;条件差。也不能片面地强调不足,而看不到长处。同时,优势和劣势是发展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可以变成劣势,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领导者应通过努力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创造有利条件,改变原来的不利因素,使劣势变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