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7349900000048

第48章 勤学好问 博大精深(1)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赤壁大战时,周瑜叫诸葛亮10天之内监造10万枝箭。诸葛亮明知这是要加害自己,却欣然从命,还把日期缩短为3天,当场立了“军令状”。第3天,浓雾笼罩大江,远近难分,诸葛亮在鲁肃的陪同下,指挥20只草船向曹军水槽驶去,对方箭如雨发,诸葛亮满载而归,鲁肃吃惊地问:“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诸葛亮答道:“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3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3日之限。”可见,领导者具备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能通情达理,深谋远虑,办起事来成效就大。在现阶段,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真才实学的领导者是不合乎条件的。

一、领导者的知识结构

两个事物即使其因素相同,但由于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其特点也有很大差别。例如,木炭、石墨、金刚石均由碳原子组成,但因为原子排列式不同。而其性质差异极大:木炭疏松易燃,石墨质地柔软,金刚石则坚硬无比。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凡是事业的成功者,都具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每一个领导者应围绕自己的职责,对浩瀚的知识,进行科学的选择和优化组合。

最佳的知识结构具有以下特性:

(一)目标性

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或理想、抱负)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少走弯路而节省精力、时间。对于某一区段的目标应具备哪些知识,再去检查这些知识有无、多寡,以便明确自己努力学习的方向,不能摸到什么就学习什么,也不能凭一时的兴趣,更不能把掌握知识当作装璜。

(二)整体性

各种知识在构成上,必须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领导者应把所掌握的各种知识,进行综合、消化,并在领导活动中,以最佳的工作能力、科学的领导方法和精湛的领导艺术显示其整体性功能。

(三)合理性

即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比例关系,包括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主干知识与相关知识的关系、知识的广博性与专深性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比例关系处理适当,就可以使各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应当注意的是,处于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对所掌握的知识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大小,要有不同的要求。

(四)有序性

知识的吸收、消化、运用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即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同时,对应获取的有关知识,哪个先学,哪个后学,哪个学得深些、专些、哪个一般掌握,要进行科学的安排。

(五)动态性

即使是最优的知识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知识体系的建立,是在不断发展中趋于定型、成熟的,要经历一个不断地自我调节的动态过程。如适应事业的发展需要或职业岗位的变更情况进行调节,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情况进行调节。据统计,18世纪知识更新期长达80至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知识更新期为30年;如今,知识更新期已缩短到5至10年。国外一些教育家认为,人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仅仅占一生中所获得知识的10%。因此,领导者应如饥似渴地学习当今涌现出来的新知识,以保持自己知识结构的先进性。

某些学者对领导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设想(即模型):

1.“T”字型。其知识面要广,可用“一”表示;同时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要有造诣较深的专业知识,可用“丨”表示。具备“T”型知识结构的人才有广泛的适应性,即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也可成为通才。

2.“X”字型。指系统地掌握两门较系统、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这两门专业知识有一个明显的交叉点、结合部。具有“X”型知识结构的人有较强的创造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X”型人才更显得重要。如对军队管理,既要懂军事科学又要懂现代管理理论;又如当一个厂长,既要懂企业管理,又要懂生产经营。

3.宝塔型。从塔基至塔尖依次分成4个层次的知识结构:一般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主要专业知识、目标。塔基体积大,因此基础知识应当是面广而扎实,由于潜力大而可以极大地促进专业知识的增长。

4.蛛网型。网的核心是基本的领导理论、领导科学,领导者要精通;网的中间层是与专业相近的知识,如管理科学、决策理论、行为科学等。网的外层是与专业较远的基础理论,如文学、数学、心理学等。

5.飞机型。机头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及其它宏观管理理论。机身部分:领导活动中的实践经验。机尾部分:具体的领导理论,如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协调、控制等。两翼分别为数学和外文。

二、领导者应具备的知识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深有体会地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列宁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这充分说明领导者具备的知识越丰富也就越有才干。一般来说,领导者应具备下列几类知识:

(一)要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

一定的文化知识是进一步学好理论、学好科学、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外语、逻辑、自然、电子计算机等。

(二)要有较全面的社会科学知识

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创造学、人才学、国民经济管理学等。

(三)要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除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思维科学、人际关系学等所有领导者必须掌握外,各个行业,各个层次的领导者还应精通本专业、本岗位的专门知识,成为本行的专家。例如,一个商业经理就应学习并掌握市场营销、预测决策、经济核算、购销合同、销售服务、商品学等知识。

(四)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

领导者要处理各种问题,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如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不同层次、不同职别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心理特点和生活特点等。这样,在领导活动中,就会细心观察自己面临的环境,考虑群众的思想状况和风俗习惯、历史的沿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进行领导工作。

上面草草列了近40门科学知识,可能有的朋友认为是太多了。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看看名人们怎样说的。俄国文豪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他又说:“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俄国经济学家拉吉舍夫形象地指出:“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阔。”为了说明知识对管理者的重要性,有人列了如下一个公式:

管理者的能力=管理科学知识+管理艺术+经验积累

列公式者并队为:管理艺术和管理经验,其功率仅为50%;剩下的50%功率为管理科学知识;而且,管理艺术与管理经验在较大程度上受管理科学知识所制约。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新的形势,社会主义事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下苦功夫开拓知识面,在向“纵深”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向“广博”的方向进军。丰富的综合知识能够使我们的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会随之得到可喜的变化。

值得提出的是.大脑不是单纯地装知识的仓库,领导者应把学到的知识善于转化为能力。如何转化呢?一要融合知识,不能囫囵吞枣,要领会精神实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才能灵活运用;二是驾驭知识,不要做书本的奴隶,而要学会综合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去观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三要超越知识,不能被所学知识框死,不能迷信本本,而应在原来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经过思考、概括、提炼,有新的认识、新的思想、新的创见、新的发明。

三、领导者怎样求取知识

在我国特别是基层单位的领导者,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还不是少数。这些同志要系统地掌握上述科学知识,除了脱产去大学或有关培训班学习之外,主要是靠自学。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大军事家没有进过大学门,而是靠自学成才的。清朝诗人萧伦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即用较少的时间、精力而取得较大的学习成果,人们总结了不少经验可以借鉴,如有人从反面提出“学风十戒”,即: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识;戒浮,浮则不深;戒躁,躁则无得;戒急,急则不达;戒惰,惰则无进;戒粗,粗则易错;戒袭,袭则无创;戒奇,奇则常谬;戒名,名则难实。

笔者综合各家学习经验,加之个人体会,对领导者如何求取知识,提出以下“十要·十忌”:

第一,要订好计划,忌信马由缰。

列宁曾多次强调,要系统地有计划地自学。自学计划一般包括自学的内容、目标、进度等几个方面。学习内容应根据眼下工作岗位及个人理想要求,从自己的现有的文化水平及所掌握的知识出发,并考虑客观条件,如每日、每月可挤出的自学时间等。学习要突出重点,不能多头并进,四面出击,更不能漫无目的。苏东坡认为“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在一段时间内,有目的有重点地集中学习、思考一个问题,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要以学为乐,忌畏难怕苦。

孔子认为,读书学习同其它事务一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仅仅从道理上知道它(需要)不如从感情上喜爱它;一般地喜爱,又不如把它当作一种人生的乐趣好。又说:“好学近乎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因此,他主张在阅读中必须首先注意养成好学乐学的心理和习惯。“求知”的过程如同攀登高峰,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劳动,攀登者的足迹上,都渗透着汗水和心血。对于比较难懂的必读的书,鲁迅主张“硬看”,就是要依靠毅力、钻劲、工具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

第三,要专心致志,忌心猿意马。

读书学习只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体会,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专注,是读书学习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荀子《劝学》中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可见,只有精诚专一,才能深明事理,取得大的成绩。古人说:“痴迷而成才”,“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痴者,志也”,无数事实说明,只要专心,只要入迷,只要“外物不移”,就一定有所成就。

为了集中读书的注意力,加深理解书的内容和增强记忆,应做学习笔记。徐特立有句名言:“不动笔墨不看书。”这应当成为我们学习中的座右铭。

第四,要善挤时间,忌松懈疲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