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者修养文库——怎样当领导
7349900000009

第9章 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1)

古人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在古代“豫”通“预”,“预”即有预见,预先有准备。一位精明的领导者要有“月晕而识风,础润而知雨”的眼光,在运筹决策,安排计划之前,要仔细地观察、研究现状,正确地估计形势,知晓事物发展的规律,看到事物发展前景,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领导活动。在生产高度社会化和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一个管理系统(如企业、事业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领导者的眼光要敏锐,要做到审时度势。1973年,世界出现了石油危机,美国的通用、福特和日本的丰田等汽车公司“见机而动,不俟终日”,很快设计并制造了大批耗油量少的小型汽车,而美国的K汽车公司木然不动,照样生产耗油量大的大型汽车。结果,1978年石油危机再度出现时,大型汽车销量大大下降,积货如山,每天损失200万美元。到1979年9月亏损达7亿美元,打破了美国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该企业濒临破产。

名列世界第二的银行家、新加坡丰隆集团主席郭芳枫先生,由一个资产仅有一张草席、一条床单的过海华人,变成了拥有十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巨富。他的成功秘诀是:“做生意要有远大眼光,要配合时代的需要。”

一、调查实际情况

进行调查是为了达到“情况明”的目的;只有情况明,才能决心大。一般来说,一个领导者的决策来自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则来自对客观实际情况周详的调查了解。特别是当前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情况比过去更加复杂,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高度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

(一)调查工作中的要求

1.要唯实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意识的源泉;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不断地认识客观真理,顺利地指导实践并成功地达到预计的目标。领导者在调查中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忠于事实,力戒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具体做到“三不唯”:一不唯书,不能一切从本本出发,不能把书本上的只言片语当做万古不变的教条、当做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当然,绝大多数本本上的内容是属于真理一类的,但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其存在条件的,这样,无论任何真理,都带上了相对性,不存在绝对真理和终极真理。因此,我们一定要反对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二不唯上。在调查中不能拘泥于上面定的调子和下的结论。上级的文件、首长的指示只能是调查的线索、方向和指导,决不应该成为束缚调查的框框。通过调查,不论和上级的精神是否一致,都要如实地反映。如果仅仅照着文件指示的口径去套客观情况;不看具体事实,而是带着事先设计好的结论,到实际中去寻找个别例子加以印证或说明,这种态度和做法是违反实事求是的原则的。任何结论的作出,不应在调查之前,而应在调查之后。三不唯己。就是不能单凭自己主观想象、主观愿望、主观热情、主观意志去进行调查。如果不是从整体利益出发、不是采取客观的态度,而是带上主观色彩,如个人的喜好、愿望、动机、需要,那么,调查的情况就可能失实,通过这些失实的材料进行研究,其结论就可能是错误的。

2.要虚心调查研究的实质是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向群众寻求真理,因此,领导者的态度要端正,要虚心,要有诚意,才能使群众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领导者要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要“不耻下问”,这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决不可有一点点先入为主的成见。“胸有成竹”应该是在反复调查研究的最后结果。领导者既对正面的意见、多数人的意见要虚心听取,也要对反面的意见、少数人的意见虚心听取。就是片面的、错误的意见也不能用敌对的态度一棍子打死,应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在做好说理教育的同时,深深地自我反思,为什么对方有这种意见,我们的工作还有什么不足,作为领导应吸收什么教训。有时候,有些敏感的问题,还需要从侧面去了解。

3.要说真话 敢不敢说真话关系到调查研究最后结论的正确与否。领导者要放下官架子,对群众要有满腔的热忱,对群众的工作、生活、学习等热情关怀,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乐群众所乐,忧群众所忧。热心才能换来热心;信赖必然换来信赖。信任是感情交流的基础,有了信任的感情才能相互合作,群众才能吐真情、说实话,才能保证所了解材料的真实性。基层领导者或部门领导者对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还应如实地向上级领导反映。有时,如果讲了真话,反映了真实情况.就可能受到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为了坚持真理,还应树立不怕邪的大无畏的精神。

为了防止在调查工作中出现某些偏向,有的同志提出以下八戒:一戒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二戒胆小怕事,见风使舵;三戒人云亦云,缺乏主见;四戒粗枝大叶,笼笼统统;五戒蜻蜓点水,不求甚解;六戒道听途说,以假当真;七戒居高临下,装腔作势;八戒四肢不勤,感官迟钝。

(二)调查的方法

1.口头调查

它是通过访问调查对象,收集口述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主要有个别交谈和调查会两种形式。口头调查可以把问、听、议、看结合起来,能够了解到更生动、更具体、更真实的材料。怎样搞好口头调查呢?

第一,做好调查的准备。(1)准备好详细的访问提纲和问题。(2)熟悉与调查有关的知识,以便于深入交谈、探讨。(3)选准调查的具体对象,并尽可能地了解他们。(4)选择好谈话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场合,一般来说,最佳交谈时间是调查对象工作、劳动、家务不大繁忙,而且心情比较舒畅的时候。

第二,选择良好的空间形式。这是指口头调查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方位。一般来说,越是亲密的人,交谈时的空间距离就越近;较生疏的人,交谈时的空间距离就越远。领导者和群众交谈,应尽量拉近双方的交谈距离,以缩短心理距离,加强相互之间的感情融通。在进行个别访问时,应多采用并排坐的方式而避免相对而坐。调查会可采用较集中而不规则的坐法,这种方位模式,它可以造成一种宽松、民主的讨论气氛,有利于畅所欲言,大家对主持者没有那种权威感、中心感。

第三,注意称呼的感情色彩。称呼恰当,就为交谈开了一个好头。称呼搞错了,就会闹笑话,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影响交谈的正常进行。使用称呼要恰如其分,既不可对人不恭,又不可一味奉承。交谈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为了形成一个和谐的谈话气氛,就要选用含有亲热色彩的称呼。要尽力记住对方的名字,一见面,直呼其名,就会一下子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

第四,亲亲热热地开始。交谈开始应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热情、亲切的气氛。开头有以下几种方式:(1)交友式,如果调查者有“一见如故”的本事,很快和对象“混熟”,那以后的路就顺多了。(2)颂扬式,准确的、具体的、恰当的颂扬能赢得朋友,能巧妙地打开对方的“话匣子”。(3)求同式,例如,同乡、同学、同行、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兴趣爱好等,都可以成为最好的交谈话题。如果一时难以找到共同点,则可以从对方最熟悉的事情、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或当时当地最吸引人的新闻谈起。(4)幽默式,根据现场情况,说上几句笑话,或是和与会者开上几句有意义的玩笑,从而使座谈会的气氛热烈起来。

第五,做一个好的听众。听的得法.被调查者就会始终保持浓厚的谈话兴趣和积极性。领导者和群众交谈,要平等、礼让、热情、诚恳,不要漫不经心。如果看别的书,翻报纸,剪指甲,打瞌睡,东张西望,不时地看表,甚至反驳或说出不赞成意见,这都会影响被调查者的情绪。领导者应集中精神,洗耳静听,诚恳的凝视对方,向对方虚心地提出不清楚的问题,尽力使对方感到受到尊重,这就会使对方和你推心置腹地倾谈。

第六,做好访问记录。被调查者如果没有顾虑,便可以记录,你记得越认真,他谈得可能越起劲。如果对方有顾虑,则可当场不记,事后补记。如果征得对方的同意,可以当场录音。

口头调查一般以一两个小时为宜,如果谈得很投机,时间、环境又都允许,也可长一些,总之,要适可而止,临别时要向对方表示谢意,做到善始善终,并为以后的交谈做好铺垫。

2.普遍调查法

又称全面调查,是根据需要对一定时、空范围内客体事物进行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涉及面广,调查结果全面、准确可靠,有利于了解系统的整体情况,为进行系统分析、掌握整体发展规律提供依据。主要缺点,它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普查的基本要求是:(1)调查要全面,即对调查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和因素都要一一查到而不能漏掉;(2)调查的项目要有统一的规定和统一的解释,不得随意更改;(3)普查工作要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行动;(4)普查方案的确定、宣传材料的草拟、普查队伍的训练、报表的印发、汇总办法的规定、会议汇报的布置,都需要有集中统一的领导和规划;(5)各项调查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延。另外,统计调查也是全面调查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手段是统计报表制度。

3.典型调查法

它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先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目的是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以指导和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范围小、单位少,可做直接调查,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较短的时间,获得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方法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的两个认识过程的原理。进行典型调查注意以下几点:(1)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调查的目的;(2)在选择典型之前应对调查对象的总体有一个基本了解,根据某种标准,划分不同的类别;(3)在不同类型的单位选出那种比较完整有代表性的事物。选点方法有以下几种:择“重”选点;择“优”选点;择“中”选点;择“劣”选点。(4)精心“解剖”。即通过听取介绍、实际观察、个别访问、开座谈会、阅读各种数据和资料,从不同侧面进行详细地、深入地调查研究。(5)注意客观事物的变化。典型调查可以是定点的,也可以是不定点的。前者可进行跟踪调查,取得系统的资料;后者则是根据事物新的变化情况重新确定典型。

4.抽样调查法

它是按照随机原则,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的一种调查。它同典型调查相比,由于按随机原则抽取,排斥了人们先入为主的弊端;与全面调查相比,调查费用少、时效高。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作为科学依据,以样本调查结果推算总体,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1)纯随机抽样法,又称简单随机抽样,即从总体中不进行任何组合,仅按随机原则直接抽取样本。(2)机械抽样法,又称等距抽样法、系统抽样法,是指在某一顺序排列的总体单位,按固定间隔抽取样本进行考察的方法。(3)分层抽样法,又称分类抽样法,是指按照所研究问题的性质,把总体单位分成许多层次,再从各层次随机抽取一部分统计单位作为样本加以考察。(4)整群抽样法,是指将总体划分若干群,以群为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群作为样本群加以考察。整群抽样法的各群之间差异较大,而分层抽样的各层之间差异较小。

抽样调查的不足之处,一是调查对象总体中各个单位差异很大时,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二是只有总体具备了相应的数据时,才能进行样本推算;三是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出的总体状况,仍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差。

5.民意测验

这种方法是调查者提出问题,让被调查者独立、自由地作出回答或选择。由于它具有“匿名性”和“无干扰性”优点,近年来民意测验在我国日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并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良好形式。要使民意测验取得较好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调查目的精心设计调查内容。(2)提问项目的内容力求简明。问题的表述,一要具体,不宜抽象、笼统;二要单一,不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三要通俗、简短;四是提问的态度要客观,不能用诱导性或倾向性的用语;五是准确,文字不能含糊,以避免似是而非的回答。(3)找准并抓住调查时机,对调查范围和对象要进行科学选择,并保证足够数量。否则,可能漏掉某些举足轻重的对象和贻误调查的最佳的时间。(4)造成一种民主无拘束的活跃气氛,让被调查者把自己的真实意见发表出来。(5)既要忠于民意,对于调查得来的意见不得凭主观肆意篡改,又要对民意测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6)严格保密。有的单位为考核干部,对在“问卷”中的一些言词尖锐的意见,总想找出是谁写的。这种做法就大错了。

6.现场观察法

它主要是通过现场观察、体验获得直观的认识,它使调查的内容切实、准确、富有生气。现场观察法又具体分为“走马看花”、“下马看花”和“微服私访”等三种。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有重点调查法、资料分析法、个案调查法、蹲点调查法、实验法、访问调查法等。

为了提高调查研究的效果,有经验的同志提出如下“十忌”:一忌草率从事,心中无数;二忌装腔作势,自以为是;三忌按图索骥,先入为主;四忌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五忌感情用事,偏听偏信;六忌弄虚作假,表面文章;七忌粗枝大叶,马马虎虎;八忌单摆浮搁,以点代面;九忌情理不合,轻率结论;十忌一暴十寒,一劳永逸。

二、预测发展趋势

科学预测是指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研究,由过去和现在去推测未来,由已知去推测未知,从而揭示和预见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预测有以下特点:①超前性,它是对未来事件的超前反映;②随机性,预测总是不确切的,尤其是长期预测误差较大;⑧可能性,预测对象的发展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不一定只存在单一的可能性;④连续性,强调事物发展全过程的统一。

(一)对调查材料的分析研究

调查情况是基础,是前提;分析研究是深入,是升华。分析研究即是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过程。通过分析研究抓住事物的本质,求得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提出符合实际的、能解决问题的意见。分析研究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