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之谜
7350300000023

第23章 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远古时代(2)

在公元15世纪中叶,秘鲁利马附近的一个土著印第安人部落,通过不断兼并邻近部落,建立起了一个奴隶制国家——印加帝国。它的首都建立在一个叫库斯科的地方。据说,印加人非常崇拜太阳神,他们看到黄金发出光泽与太阳的光辉同样璀璨,因此特别钟爱黄金,千方百计地聚敛黄金。印加国的黄金多极了!他们国内所有神庙和宫殿,都使用了大量的黄金,大多数印加人都佩戴黄金制品和收藏着黄金。

有关印加国黄金的传说,在当时,引起了一些殖民主义者的占有欲望。

公元1525年1月,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西班牙殖民军,开始入侵印加帝国,一心想把印加帝国的巨量黄金掠为已有。1532年,皮萨罗率军攻占了印加帝国的卡哈马卡城后,用计把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瓦尔帕交出40万公斤黄金来赎身。阿塔瓦尔帕被迫答应了皮萨罗的要求,下令要国民向皮萨罗交纳黄金。可是,就在印加人忙于向卡哈马卡城运交黄金,眼看着巨量黄金就要落入皮萨罗之手时,谁知心狠手毒的皮萨罗却感到不满足起来,他突然变封,竟出人意料地以谋反罪名,把阿塔瓦尔帕皇帝在卡哈马卡城文场给处决了。

皮萨罗处决了印加皇帝以后不久,攻进了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他满心以为,这下子可以把印加人历来聚敛的黄金全部动掠到手了。然而,事实却与他的愿望相反。皮萨罗率军占领库斯科之后,到处搜寻黄金。他们费了九牛二虎这力,虽然也看到了一些用黄金装饰起来的庙宇和宫殿,并在库斯科城近郊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一些黄金器皿和一些金子做成的螃蟹、蛇、鸟等珍贵的物品,但是找来找去,就是没有能找到传说中那么多的黄金。

皮萨罗十分震怒,誓不甘心失败。

有一天,皮萨罗听一个印加人来报告说,在印加国内的维拉贡加镇附近有一个洞穴,那里藏着皇帝弟弟阿斯卡敛集的大量黄金。皮萨罗喜出望外,当下即高速兵遣将,准备前往维拉贡加镇。然而,正当他一切准备就绪打算出发时,却突然发现来报告的那个印加人奇怪地失踪了。因此,他寻找洞穴的打算也就成了泡影。

公元1533年前后,皮萨罗不知从哪里得一个消息说,印加帝国的大量黄金在阿塔瓦尔帕皇帝遭到杀害后,被一部分印加人偷偷地运到印加帝国“圣地”的的喀喀湖中隐藏起来了。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安第斯山脉中,湖面海拔高度为3800多米,面积为8290平方公里,水深一般在20米以上,最深处达3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通航的淡水湖。自古以来,土著印第安人就生活在湖的周围。据说,当时印加人带着巨量的黄金和宝物到了的的喀喀湖以后,便乘坐芦苇筏子向湖心划去。等到划了一段距离后,印加人就把带来的所有黄金宝物都投进了湖里。皮萨罗得知这个消息后,在1533年12月,就派部下迭戈·德尔圭罗和佩德罗·马丁内斯,前去的的喀喀湖探宝。他们到了湖上东寻西找,相继干了七八年,直到皮萨罗被暗杀而死,也没有能在湖上发现巨量黄金的下落。

皮萨罗寻找黄金接连遭到挫折,这就使得原来关于印加帝国藏有巨量黄金的传说,变得玄虚起来。当时有不少人开始怀疑传说是无中生有,但是,有不少人,特别是一些西班牙殖民者,对传说却是置信不疑。

在皮萨罗之后的一些西班牙殖民者,了解到位于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北面两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萨克萨伊瓦曼的要塞,那里的地道是印加人藏宝的传统之地。他们猜测印加的巨量黄金这次可能也被隐藏在那里,于是,他们就一次次到萨克萨伊瓦曼进行搜寻。萨克萨伊瓦曼要塞建在一个山坡上,共有三道用巨石砌成的墙围着,每道墙高18米。要塞一共有21个堡垒和瞭望台。在山腰较高的一座平台上有一块坚硬的巨石,它是历代印加皇帝检阅印加部队时的宝座。要塞里还建有太阳神庙、王室浴池和竞技场等各种建筑。在要塞的中央耸立着一座圆塔式建筑物,整个要塞就像迷宫一亲,十分复杂。因此,西班牙殖民者每一次进入要塞都是碰壁而回。他们在这里一次一次折腾,就是始终找不到地道的秘密入口处。

西班牙殖民者在萨克萨伊瓦曼要塞一无所获之后听人说:印加帝国的大量黄金和珍宝,也许隐藏在安第斯山脉中一个叫做马丘比丘的神秘城堡中。于是,他们又转而找起马丘比丘来。西班牙殖民者在安第斯山脉的群峰密林中出没,但是,一直寻了好久,也没有能找到马丘比丘城堡的踪影。

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拉丁美洲史的教师海勒姆·亚·宾厄姆,来到安第斯山考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山密林中的每寸土地,后来,终于在离库斯科西北122公里处的两座峭峰之间,找到了这座传说中的马丘比丘城堡的遗址。海勒姆对马丘比丘进行了反复细致的勘测,他发现古城堡地势险要,终年云雾缭绕,十分隐蔽。城堡内既有道路、广场、城门,也有宫殿、祭台。城内的所有建筑几乎都是用浅色花岗石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差不多有上吨重。有一座祭坛的一个祭台,竟然是用一块100多吨重的花岗石板建起来的。城堡内还有许多用花岗石砌成的房屋,整个城堡充满着扑朔迷离的情景。海勒姆在古城废墟中夜以继日地工作,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最终他却未能如愿以偿地找到印加人隐藏的巨量黄金。

在海勒姆之后,又有不少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曾经去马丘比丘考察。不过,他们的运气也并不比海勒姆好到哪里。他们使用的手段虽然各不相同,付出的劳动代价也大小不一,但是结果却是一样:谁也没有在这里找到任何文字线索;对这座古城堡究竟建于何年,仍然是一无所知。至于说这里到底是不是果真藏有印加帝国的在呈黄金,那更是一个谜中之谜了

10.禹划定九州吗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九州”之称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兖州、荆州等九州。然而,一些古文献所记九州的名称并不一致。上述九州典出《尚书·禹贡》,而《周礼·职方》所记九州,有幽州、并州,而无徐州、梁州;《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无青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幽州而无梁州。古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世间就出现“三代九州”的慨念,即《尚书·禹贡》所记为夏九州,《周礼》所记为周九州,《尔雅》所记为殷九州。由于九州名称不一致,于是产生大禹究竞有没有划定九州的疑问。

肯定禹划九州的主要记载,有《尚书》、《左传》、《诗经》、《山海经》、《淮南子》、《史记》及传世《齐侯钟》、《秦公簋》等青铜器铭文。《禹贡》说禹“莫高山大川”,并详细叙述了九州岛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物产贡赋等。《吕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山海经·海内经》:“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齐候钟》铭曰:成汤受天命,“威有九州,处之堵”。《秦公簋》铭曰:秦祖先受天命,“鼎宅禹赉,十又二公在帝之环”。可见,禹划九州的证据凿凿。

最早对禹划九州持怀疑态度的是屈原《天问》:“九州安错?川谷何洿?”《淮南子·墬形训》似乎回答了《天问》的问题,说大禹派一个叫太章的人,测量了东西间的距离,又派竖亥测量了南北间的距离,还测量了洪水的深度,从昆仑山取来息壤,治平洪水,划定九州。《史记·夏本纪》也解答说,大禹“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破九泽,度九山”。屈原的怀疑,难道不成立吗?

近现代疑古派学者顾颉刚、童书业《九州之戎与戎禹》和《鲧禹的传说》,从论证大禹的天神性和神职出发,进一步肯定屈原的怀疑。他们认为大禹只是神话中的人物,是主管山川田土的神,不可能治水,更不可能划定九州,“无论如何,遍治四方名山一事,在禹的时代决计不是人力所能的”。进而考证《禹贡》中提到的地名、山川名,都是战国时代才出现的。《禹贡》作于战国时代,因此禹划九州的事,就纯属后世附会,纯属神话。这样看来,禹根本没有划定过九州。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禹划九州的神话呢?

11.“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的宫殿

2000多年来,肯定有足够的关于这位历史最有魅力的女王的传说和神话。直到1996年,海洋考古学家弗兰克、戈迪奥才在亚历山大东港发现了克娄巴特拉女王沉没的安蒂亚霍多斯岛。“奢侈豪华与众不同,色彩绚丽。”戈迪奥这样描绘这座充满了托勒密王朝末代的女王悲惨命运的水下宫殿。戈迪奥不仅发现了克娄巴特拉和凯撒所生的儿子凯撒里翁的玄武岩上身雕像,而且发现安东尼自杀的地点——安东尼是克娄巴特拉的最后一位情人和丈夫,当她的死敌渥大维占领了亚历山大后,他可能逃到了一个狭长的中岛上。据说公元前30年,安东尼就在这个岛上拔剑自刎,悲伤的克娄巴特拉与篮子中的眼镜蛇握了手。

12.亚特兰蒂斯城在哪儿

亚特兰蒂斯,又译阿特兰蒂斯,在梵蒂冈城国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冈城国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合众国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对它曾有过描述。

现代科学发现,在大洪灾之前,地球上或许真地存在过一片大陆,这片大陆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中,这片大陆沉没在大西洋中。而近一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遗迹,似乎在印证着这个假说。在民间的说法中,人们把这片陆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着史前文明的那个国度叫做“大西国”。其实,科学界早就给这片神秘消失的大陆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图提出的名字:亚特兰蒂斯。

2300多年以来,这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城市之国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根据传说,亚特兰蒂斯城的城墙和宫殿都是用黄金筑成的,并且在公元前11500年沉没在大海中。这个神话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在《克利梯阿斯篇》和《蒂迈乌斯篇》中第一次提到亚特兰蒂斯城。根据柏拉图的记载,是地震让亚特兰蒂斯沉入大海。柏拉图把这个高度发达的富庶国家描述成“被隔开的水域和土地环绕着”——也就是被环形的运河所环绕。从此,热衷于研究亚特兰蒂斯城的人们在地球上发现了50多个可能是该城遗址的地方:在大西洋、在黑海、在亚速尔群岛、在桑托林岛和克里特岛,甚至在北海中的德国赫尔果兰岛。但是至今人们仍在继续寻找它的踪迹。

13.水晶头颅

虽然人们对玛雅文化中种种不可理解的成就早有所闻,但这个1927年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玛雅神庙中发现的水晶头颅,却依然不能不令人震惊。这个头颅用水晶雕成,高12.7厘米,重5.2公斤,大小如同真人头,是依照一个女人的头颅雕成的,据玛雅古代传说,这个水晶头颅具有神奇的力量,是玛雅神庙中求神占卜的重要用具,专家们研究过头颅的表面及其内部结构后,肯定其历史非常悠久,确是玛雅时代遗留的文物。

但令研究者们困惑的却是:这颗水晶人头雕刻得非常逼真。不仅外观,而且内部结构都与人的颅骨骨骼构造完全相符。而且工艺水平极高,隐藏在基底的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片组合在一起,发现眩目的亮光。我们知道,近代光学产生于十七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十八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这个水晶头颅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一千多年前的玛雅人是怎样掌握这些高深的解剖学和光学知识的呢?

还有,水晶即石英晶体,它的硬度非常高,仅次于钻石(即金钢石)和刚玉,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即使是现代人,要雕琢这样的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钢石等现代工具。

从这个奇异的水晶头颅来看,也许玛雅人掌握的科学技术,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高超得多。但他们又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技术的呢?这就更是谜中之谜了。

14.神秘的墓碑

1949年,考古学家阿尔韦托·鲁斯在墨西哥帕伦克“铭文庙”的最上层平台发现了一个通向坟墓的台阶。他发现了一个3.8米长、2.2米宽、带有神秘装饰图案的石板。50年来,专家们对这个图案的意义争吵不休。它展示了一个祭台上的玛雅少年吗?是一个遭到原始巨型怪物复仇的人?还是一个从脖子上长出玉米新生命的谷神?作家埃里希。冯·德尼肯基甚至从中看到了一个宇航员。只有一点是肯定的:帕伦克墓的死者是玛雅侯爵帕卡尔,他死于公元7世纪。根据传说,他死时“呼出了一口热气”。

15.这是诺亚方舟吗

一队美国探险者近日宣布,在几百英尺深的黑海海底发现了人类居住过的迹象。大约七千五百年前,这些住所被一场凶猛的洪水吞没。有科学家断言,这一灾难事件和《圣经》里讲述的诺亚方舟的故事存在着某种联系。

因在1985年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而闻名于探险界的罗伯特-巴拉德声称,他率领的一支远征小队在距土耳其沿岸十二英里远的黑海又取得重大收获。在海平面以下三百一十英尺深处,找到了一个呈长方形的地基。他怀疑那里在被大水吞噬之前,或许曾经是一座建筑的旧址。从建筑规模来判断,当年黑海周围是众多人口的聚居地。

巴拉德探险队本打算进行一次为期五周远征行动,没想到第二周就获得了突破性发现。他们准备继续探索,尽可能多地寻找地基。精确绘制水下建筑遗址草图并拍摄照片,详细记录原貌后,再组织展开打捞工作。到时候把找到的文物公诸于世,供科学界分析定性。巴拉德没有急于把《圣经》里描绘的滔天洪水和这次在黑海的发现联系起来,他还要搜集到足够证据再下结论。

三天前,探险队员用一条光缆系住一辆洗碗机大小的探测车进行海底地形拍摄。结合声纳设备的运用,找到了一块45英尺长、12英尺宽的地基。木制横梁、树木枝条和石器散落在淤泥里,它们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的过渡期,也就是大约七千年前。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考古学家弗雷德里克-希伯特指出,从海底发现的在枝条上涂抹泥巴的建筑风格,在黑海周围地区相当具有代表性。他兴奋地把这次发现誉为“又一座庞贝古城的出土”,其线索将改写这片连接欧亚两洲和中东的关键地区的文化史,意义远在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之上。

16.星象盘

在德国内布拉附近的米特尔贝格山发现的星象盘是直径为32厘米的青铜盘,重达两公斤,有3600年的历史。青铜团和银河。它价值1500万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