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犍连上前对佛说:“我想去这个国家,改变那里的人民。”佛同意他去。大目犍连去那里讲经说法:“应该为善。若做各种恶事,罪孽难以预料。”结果全国人都打骂他,不听他的话。于是只好回来了。舍利弗对目犍连说:“要教化别人,应该使用智慧,而你却不用智慧遭到诋毁。”舍利弗对佛说:“我想到那里去,劝度那里的人民。”佛同意。他讲经说戒,人民仍然不听从,不实行,反而遭受唾骂。大迦叶及尊贵弟子,共五百人,轮流前往,也不能济度他们,而且都受到轻视诋毁。阿难对佛说:“那个国家的人恶,不接受善的教化,还总是指责侮辱众人。侮辱一个罗汉,其罪就不轻了,何况违反这么多人的善教,当遭受重罪天地不容。”佛说:“他们的罪虽然深重,然而在菩萨看来,却视为无罪。”
佛派遣文殊师利,前往济度。刚到那个国家都城,就赞叹说:“各位贤者所作所为,多么让人感到快意呀!”到了国王那里,也都是当面称赞。无论老少,使每人都知道,说某人勇敢强健,某人仁义孝顺,某人有胆有谋……随所到之处,都顺民意赞誉他们,人们欢喜得不得了,说:“此大人所说神妙,他了解我们的志行与节操,多让人高兴啊!”大家拿着金宝、香花,撒在菩萨头上。又都拿上好的棉布、锦彩衣服、甜脆果品、美味佳肴供奉菩萨,他们都发无上平等道心。
文殊师利对人民说:“你们供养我,不如供养我的导师。我的导师名佛,你们可以与我一起去供养他,福分会加倍,没有限量。”大家很高兴,随文殊师利来到佛那里。佛为他们说经,当时就证得阿惟越致地。三千大世界的所有国土大震动,山林树木都赞扬,感叹:“文殊师利,这么善于度人!”
佛对阿难说:“深重的罪孽,如今还有吗?”五百罗汉仆倒在地,流出眼泪说:“菩萨威德神力,如此善于教化;何况如来佛,有什么方法形容呢?我们是败种,无益于众生啊!”
[点评]
文殊师利不愧为智慧第一,对需要劝告教化者不强扭之,而是先予赞扬。顺耳悦目,善意引导,深得民心。
小乘比丘,以舍利弗为智慧第一;大乘菩萨,以文殊师利为智慧第一。小乘讲究独善其身,大乘讲究普度众生。大目犍连等属于小乘,他无力解救愚昧国的众生,完全在情理之中。
当今,小乘、大乘的鸿沟越来越微不足道,佛家已经不再过分强调二者的差别。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菩萨的慈悲心。
(六十八)佛坐树下说法喻
昔佛坐树下时,佛为无央数人说法。中有得须陀洹,有斯陀含,有阿那含,有得罗汉者……如是之等不可计数。
时佛面色无有精光,状类如愁。阿难深知佛意,长跪①白佛:“礼侍佛八年②,未曾见佛尊颜无有光明如今日也。有何变应,令佛如此?今日谁有失大行者?谁有为恶堕地狱者?谁有离远本际③者耶?”佛告阿难:“譬如商客,多持珍宝,及数千万,远行求利。道逢盗贼,亡失财宝,其身裸住,无以自活,宁愁忧不?”阿难白佛:“其愁甚剧。”佛告阿难:“我从无数劫来,勤苦为道,欲救度一切人民,皆令得佛。我今已为自得作佛,而无一人作功德者,是以不乐,身色为变。”阿难白佛:“今佛弟子有得罗汉已过去者,今现在住,及当来者,不可计数。有得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亦尔叵计。云何无因功德度者?”佛告阿难:“譬老公妪,生十数女,当能典家④成门户不?”阿难言:“不能也。”佛言:“虽有罗汉无央数千,因我法生,犹非我子,会⑤亦不能坐佛树下故。譬如生女,虽为众多,行嫁适人,公妪孤独,我亦如是。”
时佛涕泣,堕三滴泪。三千世界,为大震动。无央数天、龙、神、人民皆发无上平等度意。应时佛面端正悦好,无数光明,千亿万变,十方彻照,倍异于常。其见光者,无不蒙度。阿难白佛:“何以重光神变⑥妙好⑦乃如是?”佛告阿难:“如老公妪,祠天祷地,求索子姓,晚得生男。竖立门户,岂不欢喜而自劳贺?今诸一切,发摩诃衍⑧意,是以踊跃,佛种不绝故也。”
佛遣须摩提⑨菩萨,上国六十亿恒沙数刹,令诣彼国取师子座⑩,众饮食具。如伸臂顷,还来到此。严庄师子高广之座,请诸一切,无不会者。其发无上平等度意者,皆坐自然师子千叶金莲华上座,有于七宝交露帐中及于七宝树下坐者。竖诸幢幡{11},七宝为柄,天锦为幡,天缯为花盖。佛应时令大千国土变为浴池,七宝莲华,满其中生。佛自变身,现作菩萨,或复现形如释、梵、四天王者。广为大檀{12},供养一切。百味{13}饭食,其香广闻,十方一切。其闻食香,皆发无上平等度意,香香遍身,从毛孔出。展转复闻毛孔之香者,亦发无上平等度意。十方无涯坻{14}刹,为大震动。刹刹诸佛,各遣左右尊菩萨来贺释迦文,用一切人民多发菩萨之心故也。中有持紫磨金莲花来者,有持摩尼宝莲花来者,有持{15}明月珠莲花来者。各各持杂尊宝莲花,共散佛上。佛之威神,皆令所散合成花盖,覆遍十方无央数刹。花盖光明,亦照诸刹,幽冥之处恒为明。泥犁、薜荔{16}、禽兽、六畜,皆发大意,咸欲求佛。
佛为一切会者说经。不可计菩萨皆得阿惟颜住,复不可计天、人得无所从生法忍{17},复不可计龙、神、人民得阿惟越致,复一切菩萨、和萨{18}皆发无上平等度意。
[注释]
①长跪:礼法之一。两足屈膝着地,上身挺立,以示礼敬。
②八年:《资福藏》本作“以来”,亦通。
③本际:指根本究竟之边际,又作真际、真如、实际。此处本际指终极真理。
④典家:掌管家业。
⑤会:应当。
⑥神变:为教化众生,佛、菩萨等以超人间不可思议力(神通力),变现于外在各种形状与动作。狭义言之,一般系以身来表现,即指六神通中之神足通;广义言之,则包括身、语、意。
⑦妙好:精巧的,优秀的。
⑧摩诃衍:即摩诃衍那mahā-yāna。大乘。
⑨须摩提:梵名Sumati,为菩萨之名。
⑩师子座:原指释迦牟尼之座席;佛为人中狮子,故佛所坐之处(床、地等),总称师子座;后泛指寺院中佛、菩萨之台座以及高僧说法时之座席。文殊菩萨像,跨乘狮子,意亦如上述。
{11}幢幡(chuánɡ fān):幢、幡皆为旌旗之属。竿柱高秀,头安宝珠,以种种之彩帛庄严之为幢;长帛下垂者为幡。又自幢竿垂幢为幢幡。
{12}大檀:檀,梵语dāna之略译,意即布施。梵汉并举,而称檀施。大檀,广行施舍。
{13}百味:原本作“万味”。
{14}坻(zhǐ):坁之讹字。止。
{15}持:原本作“将”。
{16}薜荔:梵语Preta,又称薜荔多。饿鬼。
{17}无所从生法忍:即无生法忍,谓观诸法无生无灭之理而谛认之,安住且不动心。
{18}和萨:又称和合僧、和合众、和僧,比丘三人以上集在一处,持同戒,行同道。
[今译]
从前,佛坐树下为无数人说法。其中有的证得须陀洹果位,有的证得斯陀含果位,有的证得阿那含果位,有的证得阿罗汉果位……这样的人不计其数。
其时,佛的脸色无光彩,像是忧愁的样子。阿难深知佛意,长跪佛前说:“弟子恭恭敬敬地侍奉您八年,未曾见您的尊颜像今天这样无光。什么缘故,使您如此忧愁?今日是哪位在大节上有过失?谁因作恶堕入地狱?谁背离了终极真理?”佛告诉阿难:“像是商人,持很多珍宝,价值数千万,到很远的地方经商求利。路上遇到盗贼,失去财宝,赤裸身体待在路上,没办法生存,你说愁不愁?”阿难对佛说:“很愁。”佛对阿难说:“我从无数劫来,含辛茹苦修持道法,欲救度所有的人,让他们都得道成佛。现在我成佛了,但无一人作功德,所以不乐,肤色也变了。”阿难对佛说:“现在,佛弟子中有的过去得到阿罗汉果位,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数不胜数。还有得到阿那含果位、斯陀含果位、须陀洹果位的,也数不清。为什么说没有因功德而得济度的?”佛对阿难说:“好像老两口子,生有十几个女儿,能支撑门户吗?”阿难说:“不能。”佛说:“我虽有罗汉无数,可他们都是依我的法而生,还不是我的孩子,他们不能坐在佛树下顿悟成佛。所以好像生女儿,虽多也要出嫁的,还是孤老无靠,我也如此啊。”
当时,佛哭泣,落了三滴泪。震动了大千世界。数不清的天、龙、神、民众都发无上平等道心。佛的面容立即端正和悦,无数光明,变幻无穷,照亮四方,比平常更亮几倍。见到光明的人,没有不蒙受济度的。阿难对佛说:“为什么这样放出重重光彩,神变妙好?”佛告诉阿难:“如同老两口,祈祷天地,求赐男孩,晚年得子。有支撑门户的人了,能不欢喜而相互祝贺吗?让所有这一切发大乘心,因此我激动无比,这是因为我知道佛种不会绝断的缘故啊。”
佛派遣须摩提菩萨,经过六十亿恒河沙子那样多的佛国,让他去那个佛国土取狮子座和饮食。须摩提菩萨一伸臂的工夫,就取回来了。装饰起高大的狮子座,请所有的人到会。那些发无上平等道心的,都坐在自然狮子千叶金莲花上,也有坐在缀满珍宝的帐子里的。有的坐在缀满珍宝的树下,竖起各种幢幡,以七宝为旗杆,以天上的锦缎为旗帜,以天上的丝绸为伞盖。佛当即命令大千国土变为一个浴池,池塘里长满七宝莲花。佛变换身形,现作菩萨,有时又现形为帝释、梵王、四大天王。大行施舍,供养众生。各种味道的饭食,其香味十方人士都能闻到。凡闻到食物香味的,都发无上平等道心,香气遍身,从毛孔透出。互相间接闻到毛孔香味的,也发无上平等道心。震动了十方无边的佛国土。每个佛国土的佛,都派遣身边尊贵的菩萨前往祝贺释迦牟尼,这是所有人民多发菩萨心的缘故。其中有拿着紫磨金莲花的,有拿着摩尼宝莲花的,有拿着明月珠莲花的。各自手持莲花,撒在佛身上。佛的威德神力,让飘洒的莲花合成一顶华盖,盖住十方无数佛国土。华盖放出光芒,也照亮各佛国土,连幽暗处也被照亮。地狱、饿鬼、禽兽、家畜都立下誓言,都想成佛。
佛为一切与会者说法。无数菩萨证得阿惟颜住,数不清的天神、凡人悟得无生法忍,还有数不清的龙、神、人民证得阿惟越致地,还有一切菩萨、僧众都发无上平等道心。
[点评]
佛教的“佛法无边”与基督教的“上帝万能”有些相似。其意思是说,人不是万能的,在人的上面有万能的神,我们必须敬畏。不敬畏的话,一定会有灭顶之灾。迄今人类所有的大灾难都与失去敬畏心有关系,不能不引起警戒。
(六十九)甘果上佛喻
昔有一人,年少贫苦,行诣他国,得一甘果,香美且大,世所希有。辄爱惜之,不敢啜①尝,心念父母,欲以果与,即持果归,还维耶离②。
时佛入城,与诸菩萨大弟子俱诣长者家,就檀越请。佛适过去,人未至家,手持果投在佛处。从少及长,未曾闻佛,见佛足迹,相轮③如盖,光色众变,亦无缺减。便住足边,视之无厌,心自侥幸,亡悲亡喜:地之行迹,犹尚乃尔,况此人身,诚非世有;度是行人,必当来还,我当掇置父母之分,待此人至,以果上之。佛未周旋,人坐迹旁,悲思泪出。道路行者来,问此人:“为持果坐此悲耶?”答言:“守此无极尊迹,待留神人,冀其当还。欲以此果自归上之,迟④见光颜,未得如愿,自鄙薄祐,是故悲耳。”行路问者聚观如云,岂⑤怪此人,谓之狂痴:“讵⑥知行者还在何?斯欲待之乎?”
佛到檀越长者家坐,众僧澡讫,以次坐定。长者大小,手下饭具,众味遍设,皆悉备足。佛遥达嚫⑦道中守迹持果延竦欲上佛者。于是食讫,檀越自念:世尊达嚫,属不见及,即遥祝愿外持果者,将以所供有不可乎?佛告阿难:“长者供具,福往耳。所为虽广,意有所冀,心怀四惧⑧,志在灭度。外有年少,手持甘果,一心无他,守我足迹,慈悲待我,思欲上果。用一切故,发大道意,是以在坐,并遥达嚫。”长者念言:是人果施,而无异馔,佛叹其德,甚为高妙;我虽豪富,所设为丰,计意⑨轻重,福为不如,愿侍随佛。往见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