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细说万事之谜
7354900000023

第23章 探索名人谜案(5)

巧合的是,1603年,女王去世以后,莎士比亚的作品数量就呈直线下降趋势,而且其质量也有所下降了。所以人们猜测这段时期出版的可能是由他人整理的女王早期的作品。更巧的是,莎士比亚第一本戏剧集的出版者潘博卢克伯爵夫人,正是女王的亲信和遗嘱执行人。

还有种说法认为,大学问家弗朗西斯·培根才是真正的莎士比亚。培根博古通今,艺术功底异常深厚,但那个时候,写戏剧被认为是一件有伤风化的事情,因此也可能是在社会压力之下,培根不得不借莎士比亚之名来创作戏剧。

■ 谜一般的达·芬奇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他创作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都是美术界的旷世奇珍。不光是在绘画上,他在解剖、数学、物理、天文、地质学和工程制造、建筑等方面同样造诣高深。

对达·芬奇奇异广博的知识结构和惊人的天赋,就连现代科学家也感到难以理解。

欧洲有人用计算机对他一生的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他完成他全部的雕塑、绘画、各种发明和研究等工作,就是连续不停地做,至少也需要74年创造性的劳动。这简直使人难以相信,因为他只活了67岁。

再者,他也不可能不休息地工作,因为他不仅不是超人,况且,有大量史料证明,达·芬奇的艺术创作是十分严谨的,刻画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他的艺术创作有时慢得让人难以容忍,这使他能高效率地完成全部创作的说法,更显得令人难以理解。

从达·芬奇的生平中,人们也感受到了某种神秘的气氛。他没有家庭,没有近友,这样使他从事的事业处于高度的机密之中。这使专家们不得不怀疑他是得到了某个神秘人物的帮助。

于是,有人把注意力落到了达·芬奇唯一的仆人托马兹·马奇尼身上,认为是他与达·芬奇合作创造了如此众多的艺术成就。但一部分历史学家却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托马兹·马奇尼这个人物并不是历史事实,而是人为臆造的。

还有一部分专家认为,达·芬奇可能是在古人创造发明的基础上改良和再创造才得到了如此丰硕的成果的。但这种说法也仅仅只是猜测。

总之,达·芬奇是一个谜一般的人。由于他的社交面窄,使人们难以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有一点谁也否定不了的是,他确确实实的是一个天才。

■ 牛顿为何精神失常

依萨克·牛顿,英国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近代力学的奠基人,18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他显示出了惊人的禀赋。从此,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创造力,对人类世界的进步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他50岁至51岁时,却突然精神失常了一年。他的这一特殊经历,在以后的200多年里,引起了无数科学家的研究兴趣。

多数人认为,牛顿之所以突然精神失常,是因为长期用脑过度,精力和体力都高度透支所致。观点的主要论据是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年7月,《原理》一书终于完成并发表。牛顿并未因此放松自己,给自己一个假期休息,而是迅速转入了下一项工作进程——进行光学研究。长期处于如此恶劣的工作、生活状态,致使牛顿才40岁出头就须发皆白了,同时也造成了他的植物神经系统严重紊乱,最终导致精神失常。

但是,另外有人不同意上面的观点。他们认为牛顿精神失常的原因是外界刺激引起的。主要是两件事,其一是他母亲的去世,其二是他的《光学》、《化学》等科学手稿的意外烧毁。

近年来,又有人提出了牛顿精神失常来源于汞中毒的观点。

有两位研究牛顿生平的学者,利用现代中子活化、中子衍射等先进手段,对牛顿的头发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中,他们发现牛顿头发中汞的含量非常高,高得令人难以相信!其他一些有毒的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

他们由此断定,牛顿的精神失常是由于长期接触汞以致汞中毒。而牛顿的身体里之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有毒元素,是因为他在长期的物理、化学实验中,长期浸淫在有毒金属蒸气中的缘故。

不过,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我们都会对这位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伟大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华盛顿死因难明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于1798年初冬,悄悄回到了自己离别16年的家乡——弗农山庄。这时,他已经66岁了,一年以后,华盛顿奇迹般地死去。

1799年12月12日,华盛顿骑上马开始巡视,他是上午10点钟出去的,下午3点钟才回来。次日早晨,他感到嗓子痛。下午,他的嗓子开始嘶哑。到了晚上,嗓子哑得更加严重。到了夜里,他冷得全身发抖,呼吸不畅。第三日清晨,女仆将利尔先生叫来。此时华盛顿已呼吸困难,话也说不清了。后来,他让人去把克雷克大夫请来,同时,在医生没来之前,让罗森斯给他放血。

4点30分左右,他让夫人整理他的两份遗嘱。5点钟左右,克雷克大夫来到房间。晚上,利尔和克雷克给他采取了各种治疗方法,但都收效甚微。大约夜里10点钟,华盛顿停止了呼吸。

但是,华盛顿的死因却一直没有被查实,他得的是什么病?医生为他诊断的结果是什么?给他吃的药对病情有没有作用、药名是什么?而他生前为自己准备两份遗嘱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其中另有隐情?两个世纪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史学家们。

■ 英国王妃戴安娜死亡之谜

1999年,颇受世人瞩目的戴安娜王妃在巴黎死于车祸,使英法两国大为震惊,媒体与记者成了人们指责的对象,并由此而引发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诉讼大战。究竟是谁制造了戴安娜的死亡事件呢?

1981年7月29日,美丽的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在白金汉宫结为夫妇。但是,婚后他们发现,两人性格差距很大,查尔斯喜爱的马球丝毫引不起王妃的兴趣;而戴安娜喜爱跳舞亦跟稳重的王子格格不入,再加上王室的礼仪烦琐,这些促使二人终于在15年后劳燕分飞。消息传出后,人们大多将责任归咎于查尔斯王子,对戴安娜王妃多抱同情态度。

后来,多迪·法耶兹出现在戴安娜的生活中,二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1999年8月31日,戴安娜与法耶兹在结束地中海之旅后返回巴黎,并在丽斯酒店共进晚餐,随后二人一同乘车前往法耶兹在巴黎第十六区的豪华住宅。

为躲避记者追踪,饭店派保罗为他们开车。保罗把车速提到每小时160千米。当车开到阿尔马桥下隧道前面时,意外事故发生了。司机保罗和多迪当场毙命,戴安娜在后座,也身受重伤。

记者们追踪而至,但是他们没有对伤者进行抢救,而是围在汽车残骸周围,举起相机从各个角度拼命拍照。尽管戴安娜后来被火速送往医院救治,但是,终因心肺受重伤不治而亡。她的保镖受重伤后幸存。

戴安娜遇难事件使英法两国为之震惊。巴黎警方迅速对戴妃死因展开调查。最初调查指出司机保罗是酒后驾驶,每升血液酒精含量达到1.75克。但是后来不断有人证实保罗早已戒酒,开车当晚并没有喝酒。

1999年,法国地方法院裁定造成车祸的原因是司机酒后开车以及超速驾驶。但控方认为,法官在作出判决时还应该考虑摄影记者的因素,因为记者的追赶是导致车祸的直接原因。于是他们向最高上诉法院提出上诉。就这样,与戴安娜遇难车祸有关的9名摄影记者和1名报社摩托车手受到控告。

最后,最高上诉法院作出判决,支持下级法院裁定,宣布这9名摄影记者和1名摩托车手杀人罪名不成立。最高上诉法院的这一判决结束了长达数年的诉讼大战。但在另外一起诉讼中,这9名摄影记者仍需接受侵犯隐私指控调查,因为他们在车祸发生后对车内拍照已触及人的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