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细说万事之谜
7354900000027

第27章 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4)

1912年4月10日,英国银星轮船公司新建的,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最安全的客轮“泰坦尼克”号,从英格兰南安普敦港出发,它将横跨大西洋,目的地是美国的纽约。

4月14日,“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撞上冰山沉没,当时“泰坦尼克”号上的船员和乘客共有2208人,生还者仅695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不仅震撼了世界,也是一件疑点颇多的悬案。

有人指出,“泰坦尼克”号上总共只有20艘救生艇,这是明显不够的,当时船上完全可以多放400艘救生艇。“泰坦尼克”号设备豪华,但为何没有配备望远镜?遇难前一天,船长已经收到发现冰山的报告,但他却没有把这么重要的情况告诉全体船员。

而且,在“泰坦尼克”号发出求救信号后,有6艘船立即赶往现场,但离它最近的“加利福尼亚人”号却没有收到信号。

更令人称奇的是,1898年,英国作家摩根·罗伯逊出版了一部题为《徒劳无功》的小说,小说中所描写的情节同后来现实中的“泰坦尼克”号沉没海底几乎一模一样。这是纯属巧合?还是罗伯逊能够精确预言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没有人能知道谜底。

■ 是谁发现的澳大利亚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一块独立的大陆,称为澳大利亚大陆。大约5000万年以前,它从南极洲大陆分离出来,慢慢向北漂移。但在历史上,是谁首先发现了澳大利亚呢?

普遍的说法认为是英国航海家詹姆士。他于1770年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他为这里起了一个地名,叫“新威尔士”,并宣称该地为英国所有。1772~1775年,詹姆士又对澳大利亚进行了详尽的勘察。

在詹姆士之前,另有两位航海家到过澳大利亚,但由于没有登陆和没有深入考察,所以未被认为是最早发现澳大利亚的人。

一个是荷兰航海家约翰逊,他于1605年从印尼爪哇岛出发,在澳大利亚的卡奔塔利亚湾登陆,并发现了一种面包树。他认为自己是第一个发现澳大利亚的人。但由于他并未上岸,所以不算发现了澳大利亚。

另一个是荷兰航海家塔斯马,他于1644年到达了澳大利亚的威廉斯河口,但他觉得那里太荒芜了,就没有深入考察下去。所以也未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的最早发现者。

但近期另有学者提出,早在元末明初,即公元14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登陆澳洲了,证据是,在澳洲出土了一件中国寿星的玉雕像。

究竟是谁最早发现了澳大利亚,至今仍在争论。

■ 希特勒遗骨之谜

1945年4月,苏联人争分夺秒地压缩着围困柏林的包围圈。前线告急的战报雪片般地飞向德国总理府距地面50英尺的元首地下指挥部。众叛亲离的希特勒,此时不得不开始处理他的后事了。

4月29日夜晚,希特勒与爱娃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4月30日早晨,希特勒以镇定的语调对他的侍卫说:“我将自尽,你知道你该做什么。我已命令其他人杀出地下室,你加入其中一组,向西突围。”接着,他走近侍卫,伸出手来,一生中最后一次行了一个德国式的军礼。然后,他径直走向了自己的办公室,掩上了房门。

不久,传来一声沉闷的枪响,侍卫们立刻嗅到了一股浓烈的火药味。大家知道,预料中的事情发生了。他们迅速推门而入,只见沙发上躺着两具刚刚毙命的尸体。希特勒用一支7.65口径的手枪往右太阳穴上开了一枪。

这一支枪和另一支备用的6.35口径的手枪都落在他的脚边,他的脑袋稍稍偏向墙壁,鲜血流淌在沙发边的地毯上。爱娃的尸体紧挨在他的右边,双脚蜷缩在沙发上,肌肉抽搐的面孔,说明她服了氰化钾。毒药渗出的痕迹,在她匀称、灰白的脸庞上显而易见。装毒药的匣子还放在桌子上。

事后,希特勒的贴身侍卫格林,遵照他临终前的嘱咐,将两具尸体裹在羊毛毯内,抬到离总理府花园地下室门口不远的一个炮弹坑内,并排放着,然后淋上汽油,将点燃的新闻纸卷扔在浸透汽油的尸体上,熊熊的烈火顿时燃烧起来。

5月4日,苏联克利缅科中校在一个炮弹坑里发现希特勒和爱娃的被烧焦的尸体,旁边还有一条他最心爱的狗的尸体。经解剖鉴定,证实了尸体的真实性。然而,后来前苏联人说希特勒的尸体再次被人烧掉了。至于他的遗骨到底埋葬在什么地方,至今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 通古斯大爆炸之谜

通古斯,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附近。1908年6月30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发生了天文学史上有名的通古斯大爆炸。这次爆炸的破坏力相当于500枚原子弹和几枚氢弹的威力。爆炸使许多人和上千只动物丧生,600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全部被摧毁。

这次大爆炸实属一次罕见的异常天气现象。在爆炸发生以前这里先后刮过两次大风,到6月30日上午,第三次大风接着刮来。7点43分,这股干燥的强风夹着巨大的噪声横扫大地,接着地动山摇,许多建筑物发生了颤动,好像有许多石块撞击着各种建筑。

一开始,前苏联科学家们认为,是一颗巨大的陨石从天外飞来,引起了这次大爆炸。1927年6月,气象学家库利克在爆炸中心发现了一处陨石坠落的痕迹。但是,库利克产生了疑问:一颗陨石怎么能造成如此之大的破坏力呢?于是,他尽一切努力去探索通古斯爆炸的真实起因,然而直到他逝世,他的研究仍未取得什么成果。

而前苏联地球物理学家索洛托夫和天文学家齐盖尔则推测说,通古斯大爆炸是一个外星人的载人飞行物体造成的,它的爆炸是因放射性推进燃料过热引起的。因为他们在事故现场找到了用于制造原子弹和氢弹的铀-235和钚。而当时地球人还没有能找到这两种放射性元素。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则提出了另一种推测:在通古斯爆炸的,并不是什么天外宇宙飞船,而是一个由稀松的雪团组成的彗星,它来自太阳系遥远的地方。当它以每小时4万千米的速度冲破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时,由于摩擦产生了过热的气体。这种气体一接触地面,就产生了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破坏力的巨大冲击波。

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则认为,是一个由“反物质”组成的陨石意外地闯入了地球,是它导致了这场灾难。

虽然假说众多,但要说明通古斯大爆炸的真正起因,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 谁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

1943年4月18日,美军根据破译的密码,出动18架P-38战斗机在布干维尔岛上空设伏,一举击落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的座机,山本五十六机毁身亡。

在美军飞机返航的途中,攻击机组长托马斯·兰菲尔宣称是他打下了山本的飞机,兰菲尔因此被提前晋升为上尉。为了不暴露破译密码的机密,美军对此情况一直保密,1945年9月11日,美国陆军部正式承认兰菲尔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

但是更多的证据显示,兰菲尔的僚机雷克斯·巴伯才是真正击落山本座机的英雄。根据战友的回忆和巴伯的描述,是巴伯的战机击落了山本的轰炸机,当时巴伯并不知道这就是山本的座机。因此也就没有宣称是自己打下了山本的座机。

随着争论的深入,美国军方再也不能无视巴伯的战绩,只好将击落山本的功劳一分为二,认定为兰菲尔和巴伯共同击落。

1991年,美国战绩评审委员会正式要求美国海军最后判定,到底是谁击落了山本,但直到今日美国官方仍没有明确答复。巴伯随后向法院提出诉讼,1997年3月法院认定,巴伯一人击落了山本座机,这一结论也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认可。

■ 谁开了莱克星顿第一枪

1775~1783年,英属的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称为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4月18日夜,英军少校约翰·皮凯恩率领着800名士兵从波士顿出发,到康科德的秘密军火库去搜捕北美的爱国首领。这一消息被美国爱国者得知,民兵在约翰·派克上尉的率领下,在莱克星顿阻拦英军,随着一声枪响,北美独立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但这第一枪究竟是谁打的呢?

马萨诸塞的新闻报道认为是英军首先开的第一枪,但英国官方和媒体的观点与之相反。伦敦报刊宣称是“叛乱者”的进攻引起了冲突。一位英国少尉在日记中写到,英军无意攻击他们,但他们开了一两枪。

美国高校的历史教材《美国的历程》没有指明究竟是谁开的第一枪,而另一些史学书则指出,在那种高度紧张的情况下,谁都有可能“走火”。

■ 美国在日本投了几颗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军509混合大队大队长蒂贝茨上校驾驶着“B-29”式轰炸机“埃诺拉-盖伊”向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小男孩”原子弹。“小男孩”是内装60千克铀-235的铀弹,身高2.5米,直径0.7l米,重4082千克。这是人类史上的首次核轰炸。

8月9日,美国又向日本长崎投下了一颗“胖子”原子弹。“胖子”是内装20千克钚-239的钚弹,弹长3.3米,外形比“小男孩”胖了很多,直径是1.5米,重约4500千克。

美国在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的回忆录中却称,美国在日本共投下了三颗原子弹。

格罗夫斯明确提到,当时美军对日本的原子弹轰炸目标依次为广岛、小他兵工厂和小仓、长崎。为此,美国人一开始就准备了3颗原子弹。为投掷这3颗原子弹,509飞行大队准备了7架飞机。

8月9日凌晨,美国两架“B-29”式轰炸机携带原子弹向小仓飞去。到达小仓上空时,天空中阴云翻滚,烟雾浓密,用肉眼根本看不清目标。机长威内斯只好驾机向第三目标长崎飞去,由于飞机不可能带着核弹返回,于是两架美机将原子弹都投在了长崎。

美国在长崎投下的是两颗原子弹,当时日本长崎的防空报告,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一情况。只是其中有一颗并没有爆炸。

1992年7月28日俄罗斯《绝密报》报道:日本大本营代表将这枚未爆炸的原子弹交给了苏联情报人员,因为他们不愿让美国垄断核武器。日本代表说:“如果原子弹为美国和苏联同时掌握,日本很快便会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