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细说万事之谜
7354900000035

第35章 特殊的地理现象(4)

过一段时间他去查看,除了两块外,其余的都改变了原来的位置。不到一年时间,有一块已移动多次,共“走”了258米,另一块九盎司重的石头,则创造了一次行程最远的纪录:207米。夏普研究了石头的“足迹”,并查核当时的天气情况,发现石头移动与风雨有关,移动方向与盛行风方向一致,这是有力的证据。

干盐湖每年平均雨量很少超过6厘米,但是即使微量雨水也会形成潮湿的薄膜,使坚硬的黏土变得滑溜。这时,只要附近山间吹来一阵强风,就足以使石头沿着湿滑的泥面滑动,速度可高达每秒0.9米。

石头能走路的谜底虽然已经揭开,但这种奇景却依然令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因此到这儿来旅游的人接连不断。

■ 会“生蛋”的岩石

在贵州省南部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有一个7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壁上竟有大大小小几十个等待“降生”的石蛋。这些石蛋布满了整个悬崖,有的只露出一丁点儿“蛋头”,有的露出一半,有的则已挤出岩石,就要降生落地。“生下”的石蛋沿着悬崖依次排列,有大有小。

地质学家们分析,此处山岩的形成已有四五亿年,石蛋是在岩石最初的形成和此后的挤压中,由于原始成分的差异和形状的不同,在地质运动中逐渐产生的。也有的地质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岩石与周围岩石不同,经过上亿年的沧桑风雨,相继脱离原岩石而产生的。

但不管怎么说,人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一悬崖峭壁定时“生蛋”的奇观。

■ 能预报天气的奇石

在武陵山区深处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有一精美奇特的怪石,能准确地预知天气,当地农人称之为“神石”。

这块石头位于该县境内的钟灵乡石门村一座小山的顶部,呈圆形,直径有120厘米,厚约20厘米,外观呈银白色,光滑平整,晶莹秀丽。

每到天晴的前3天内,此石自身便发出“叽喳、叽喳”的声音,在50米内能清晰地听到;当有雨或寒潮到来的前3天,这块石则发出“嗡、嗡、嗡”沉闷的响声,方圆半千米之内都能听到。当地的人们根据此石的不同音响,判断出天气的变化,及早安排农事。

这块堪称世间一绝的“神石”为何有此奇特功能至今还无人破译。

无独有偶。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马武乡咸水村的安田,也有一块能预报天气的石头。如果此石的某一方集满了水珠,就预示那一方将要下雨;若水珠集在石头中央,则表明附近各地将普降大雨。

石头表面潮湿发黑时,则预示当地的天气将阴雨连绵。在阴天的日子里,如果石头表面干燥发白,便是将要晴天的象征。因为这块石头预报的天气情况总是十分准确,所以被当地土家族人誉为“雨化石”。

■ 能敲出乐曲的奇石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万福村西边约300米处的河沟中,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人称“琴石”,能敲打出美妙的乐曲来。

琴石高约180厘米,宽有150厘米,厚度在120厘米左右。该石共有8道向外突出的棱角,用石头自下而上敲击那些突出的边缘,可清晰听出1-2-3-4-5-6-7-i等8个高低不一的音阶,很像敲击编钟发出的声音。

据说,曾有人用石块敲打出《东方红》的乐曲来。

石头为什么能够弹出乐曲呢?

海南省资深地质专家李福认为,“琴石”处于陵水深田河上游的河床中,它是颗粒细腻的中生代形成的“闪长岩”,不易风化。由于地质构造和河水冲刷,形成了多道长短、厚薄和深浅不一的沟槽,所以敲击时产生的共振频率高低不一,这是“琴石”能够弹出乐曲的原因。

■ 会自己跳动的石头

科学家们在对深海地质情况进行研究时,经常要采集一些深海的石头作为标本。这些从深海采集上来的石头放在甲板上时,经常会突然跳动起来,并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些会跳动的石块,都是来自海底的火山,火山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石块中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这些石块在海底的时候,由于海水压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它们被采集到水面上,由于压力减小,石块里的二氧化碳气体便使得石块向上浮起,产生了蹦蹦跳跳的情况,而且由于气体不断地从石块中逸出,体积膨胀,还会发出声响。人们通常把这种石头称为“跳石”。

■ 山西宁武五大千古之谜

山西宁武县地处晋西北管涔山南麓,是三晋母亲河——汾河的发源地。境内数不清的溪流瀑布和看不尽的奇石秀木,形成了以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为主的十大景观系列。

目前已开发形成了宁武关、天池、汾源、芦芽山、管涔山五大风景区,其旅游资源的密集度和品位为华北罕见。

同时,宁武也以其五大千古之谜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览胜,一探奥秘。它们是:

◎万年冰洞之谜。

该洞地处管涔山深处,深不可测,洞外的气候条件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可洞内却四季冰封。即使三伏炎夏,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层深处冰层愈厚,和一般地质情况越往深处气温越高形成强烈的反差。

更为奇特的是,与冰洞相距不到200米处,有千年不熄的地火,当地人称“千年火山”。这一冰一火,本是相克,却奇妙地共存于同一山上,可谓举世奇观。

◎芦芽涌翠。

在漠漠黄土高原上,竟生存下82万亩的一块绿洲,几经天灾人祸,原始次生林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

◎高山天池。

在海拔1954米的高山之巅,有一个高山湖泊群。水从何而来?湖底及附近没有泉眼,没有太大太多的河流,以宁武的降水量远不够蒸发,可是千百年来,阳旱不涸,阴霖不溢。

◎远古栈道。

在清真山腰的危崖峭壁上,有一条42华里长的古栈道,是哪朝哪代所修?为何要修?无证可考。

◎石门悬棺。

据专家考证,长江以北出现如此众多悬棺尤为罕见,何时开始?所葬何人?何时废止悬葬?皆是串串谜团。

■ 闻声出水的喊水泉

在我国湖南省慈利县伏龙山山腰,有一个石灰岩洞,在这个洞中有一个奇特的泉,它能闻声出水,故名为“喊水泉”。

喊水泉十分独特,在雨水充足的雨季,周围水流如注,而它却滴水不出。可是只要“听”见雷声,就会立刻哗哗地淌水;雷声一停,它又顷刻停止流水。在夏天,其他地方干旱炎热,这里却清凉宜人,你只要站在泉边喊叫,它就会“听话”地流出清澈甘甜的泉水,十分有趣。

为什么喊水泉要听到喊声才流水呢?据地质学家解释,“喊水泉”是一种“声震泉”,它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毛细现象,与声波震动和复杂的地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十分罕见的。

■ 天然酒泉

在江西永丰县的白水村有一眼五味泉,简直就是一处天然酿酒厂。

白水村地处吉安盆地东部,在它附近有一座九峰岭,山脚下有一股清澈的山泉。这个山泉泉眼直径约39厘米,喷出来的泉水透明无色,清澈冰凉,伴有大量的气泡。喝在口里甜味适中,又有麻辣之感,下咽时喉头略有苦味,还有一丝难于说清的酸味,可与鲜啤酒媲美。

当地人称它为“五味泉”,外乡人叫它“酒泉”,他们经常到山泉取水带回,作为啤酒畅饮。

天然酒泉的发现,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视线。他们对酒泉进行了水化学分析,认为它含有丰富的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本身不含热量,是人体理想的矿物质补充品,有益于人体健康,可以作为天然饮料开发。可是,这座“天然酿酒厂”的生成机理是什么?专家们还没有最终弄清楚。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酒泉。

广西桂平县西山南麓有一宽度、深度各两尺多的乳白泉,它常年不枯也不涨。每天早晚9点左右,流出的泉水如鲜乳莹白夺目,随后又逐渐清澈透明。用这种泉水浇灌的西山茶被奉为佳品,用此泉酿造的酒,被誉为“广西茅台”。这种泉水含有丰富的天然氧,是我国最好的软水。

河南睢县城南有一条地下流泉,泉水清冽甘美,带有槐花香味,馥郁醇厚,人称槐花水。早在北宋年间就被用来酿酒,被品酒家称为天然琼浆。

■ 喷出食盐的泉

在重庆巫溪县境内的宁厂镇附近,有一口盐泉。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猎人在大巴山南麓的森林里打猎,发现一只浑身雪白的小鹿,猎人追来追去,白鹿忽然不见了,只见眼前腾起一圈圈银色的光环,原来是一个山洞口,洞中一眼清泉汩汩涌出,升腾出水汽雾云。

猎人跑得口渴,急忙蹲下捧水而饮,不料泉水极咸,根本不能下咽。当时,这一带是食盐资源稀缺的地方,食盐极为珍贵。当地人感谢那只白鹿,便将这眼泉称为白鹿泉,后来,人们习惯叫盐泉,渐渐淡忘了原来的名称。

盐泉开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东汉以后,人们在盐泉的出口处,安装了一个口衔宝珠的石雕龙头,盐水从宝珠两侧注入盐池,盐池下方留有出口,以竹筒相连,直接导入煎灶,烧煮泉水,蒸发成盐。清代这里有炉灶336座,煎锅1081口,号称“万灶盐烟”,过往盐商和运盐船只穿梭不息。

泉水中的盐来自何处呢?专家们认为,泉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中,途经含有大量氯化钠的岩层,氯化钠被溶解后渗入泉水之中,泉水就变成了盐水。白鹿泉成为奇异罕见的盐泉,造福了一方百姓。

■ 害羞的缩水泉

在四川省广元市龙门山上的陈家乡,流淌着一股清泉。乍一看,这泉与一般的清泉并无两样,泉水从洞口涌出,顺势向低处缓缓流去。

然而,当你拾起一块石头向流出清泉的那个洞口投去时,奇怪的现象就会出现。那泉水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发出“咯咯”的响声,缩回洞中躲藏起来。大约10多分钟后,泉水才又带着声响缓缓流出,恢复其原来的轻盈流态。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弄清了清泉被“吓得”缩回去的缘故。原来,这里的地层断层很多,形成了无数毛细管状的吸水结构。再加上当地的地下水非常丰富,于是就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岩石孔隙中溢出地表,形成泉水。

当泉水流出地带受到声响而振动时,便产生一种声压,使岩石孔隙增大,于是,从孔隙中流出的水又被吸回了岩层中,出现了短暂的“害羞”停流。当孔隙逐渐恢复原状后,泉水又重新“大胆”地流了出来。

■ 由太阳光控制的泉

在贵州省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一眼神奇的太阳泉。这股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间流出,被储在青石的泉池里。但是,你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叮咚泉流。

太阳泉神绝之处在于,它既不是一年四季长流不断的泉水,也不是间歇泉,它清流泉涌的时间是由太阳光决定的。

天气晴朗的早晨,当太阳光照到泉口石缝,清澈的泉水就缓缓流出,持续40分钟左右,水量约2吨。如果天气到中午或下午才放晴,泉水同样在太阳光照射到泉口时流出。倘若整天没有阳光,这个泉也没有一滴水流淌出来。

专家考察发现,太阳泉的水质不同,其比重比一般的水要大3%左右。据介绍,这种神奇的太阳泉现象,在别的地方尚未见报道,其科学奥秘何在,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

■ “汽水”泉

四川省丹巴县境内的边尔村附近,有一眼神奇的泉,像一座天然的汽水加工厂。方圆数十里的居民经常来这里取水,或者作为可口的饮料,或者带回家和面烙饼蒸馒头,不用发酵,不用酸碱中和,做出的面食即十分松软可口。

边尔村的“神泉”是从泥盆纪地层的一个小断层中涌出的。泉水溢出时,伴随串串气泡逸出,喝在口中与普通汽水没有什么两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典型的碳酸泉。

■ 国外奇泉揽趣

位于美国西部洛基山脉的黄石公园,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国家公园。公园内有一个世界闻名的间歇泉——老实泉。它每隔60分钟就喷发一次,每次喷4分半钟,就像向游客报时一样。

它从不失约,已经有规律地喷发了400多年。这个间歇泉喷柱高达46米,每次喷水量为4万多升。它那喷发时直冲云霄的壮丽情景和伴随而产生的轰鸣声,常使游览者流连忘返。

在南美洲乌拉圭的南格罗湖畔,也有一个报时泉,它是一个罕见的间歇泉,每天喷射三次:第一次在早晨7点,第二次在中午12点,第三次在晚上7点。由于这三个时间恰恰是当地居民吃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时间,因此,这个喷泉被人称为“三餐泉”。只要泉水一喷,人们就知道吃饭的时间又到了。

法国比利牛斯山脉中有一个小集镇,叫做劳狄斯。集镇附近遍布岩洞,其中一个岩洞后有一道泉水终年不息,这就是闻名全球的神秘的“圣泉”。

据统计,每年约有430万人来到劳狄斯,其中不少人是身患沉疾,有的甚至是已被现代医学宣判“死刑”的病人。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儿,仅在圣泉的水池内洗个澡(实际上只在水池中浸泡一下),便能病情减轻,有的竟能不药而愈!

非洲突尼斯的临犹莱山上,有一处奇异的泉水。人们在泉旁可以听到一支支曲调丰富、不断变化的乐曲。原来在泉水的出口处,挡着一块千孔百洞的空心岩石,泉水流到那里后,被分离成无数条细流,这些有着喷射力的细流从中冲击着空心的岩壁,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

■ 青海“魔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