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735700000030

第30章

第七章洞察世界,发现真知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主楼旁有一棵为纪念牛顿而栽的苹果树,以此来提醒世人要想认识某一事理就必须深入地思考和探究。要想认识自己、洞察世界,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把眼光放远,如此才能求得真知。希望青少年朋友们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宇宙本源一样发现万事万物的运筹规律,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这样就能在以后的人生岁月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了。

第一节人无完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李光耀在墨尔本世界华商大会上的演讲

墨尔本的华人企业家必须同澳洲其他城市的华人企业家竞争,才取得了第5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主办权。今天,在澳洲的每一个大城市里,都有一个朝气蓬勃的华人社群。这些华人社群不再集中在唐人街,他们已散布到郊区,并且在商场、专业领域、大学,同时也逐渐在州和联邦政治中,享有充分的权利。

世界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华裔移民在加利福尼亚州硅谷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贝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名教授在1999年6月24日的《华尔街日报》上就提到亚裔移民企业家如何正在协助改变硅谷,以及有几乎25%自1980年以来创建的高科技公司是由华裔和印度裔移民所管理,单单华裔移民就占了超过17%。这些数字恐怕不能很好地反映移民企业家的贡献,他们当中有许多在由美国出生的企业家管理的公司工作。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这类公司已由亚洲人管理。硅谷的亚裔移民不仅在技术上有所专长,他们的管理才能也得到认可。硅谷所发生的情况也逐渐在北美的其他地区出现。在世界各地,华人企业家在环球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华商大会之所以日益壮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年来,有大批华裔人才从中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移民到澳洲、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等地。自1979年中国开放经济以来,大陆中国人外流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不论他们身在何处,华人都保持着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如大家庭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储蓄的习惯、要在教育上取得卓越表现、感到对家庭和朋友有义务等。不论他们定居何处,这些华人的特性始终持续和被保留。华族文化很坚固,不受政治制度所影响,这些是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一个原因。

华人勤勉,对科学与数学具有天分,同时能够保持在世界各地的巨大联络网,这使他们能为21世纪的知识型经济做好充分的准备。太平洋两岸的华裔科学家、软件工程师和企业家在高科技领域里取得了越来越显赫的名声,正好说明了这种趋势。

虽然华人的价值体系中很多观念都适用于当前的经济情况,但有一些却再也不管用了。当一家企业的成长超越某个水平时,其运作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如果这些企业家要与时并进,就必须愿意广招人才,让他们担任负重责的职务。不过,这种需要往往因创立有关企业的家族担心会失去控制权而受到阻挠。

在下一个世纪里,华资企业应该摆脱家族管理,转而由专业人员管理,这是很重要的。那些业务复杂而又需要寻找国际人才的企业,尤其有这个必要。要在金融和高科技领域里发展世界级的企业,专业管理人员必须能自由决定如何对不断改变的环境做出反应。

在新加坡,最成功的企业中有许多是同政府有关联的公司,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新科技、新加坡发展银行、胜宝旺和吉宝。人员的聘请和擢升完全以个人的才能为根据。这些公司正逐渐地招揽国际人才,因为新加坡必须扩大其人才的来源。最近几个月里,我们对金融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目的在于把家族拥有权和家族管理权加以分开,这是为了使新加坡的主要银行,在我们开放银行业时,能为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要从家族管理过渡到专业管理并非易事。这与根深蒂固的文化本能相抵触。那些无法在这方面向前跨越的华资企业,将无法在环球市场上竞争。华人企业家面对的另一个重大挑战,是政治效忠的问题。中国以外的华人应把个人的政治和本身的文化分开,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每当我们每隔两年在这大会上聚首时,我们是以华人企业家,而不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出席的。这可是易说难行,因为文化上的情感有时会影响到我们的政治反应。比如今年5月中国在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被炸的事件。许多西方人士在不需要证据的情况下就认为这是一次意外事故,因为美国政府或北约没有任何理由要轰炸中国大使馆。然而,许多华人,实际上许多东亚人却对轰炸事件是由于使用旧地图而造成的这样的解释,感到怀疑。在新加坡,华文报章所发表的论点和英文报章的大不相同。这些不同的情感牵引力,是生活中的一个现实,我们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当指责中国盗取美国核子武器机密的考克斯报告书发表时,许多华裔美国人感到愤怒,他们立即察觉到这是出于种族偏见。本身属于少数西班牙裔的美国能源部长里查森得费一番唇舌来向在能源部核子实验室工作的亚裔美国人保证他们不会受到种族歧视。他必须做出这项保证,因为很多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主要核子武器研究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是华裔。然而,担任敏感职位的科学家如今必须先通过测谎器的测试,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移居海外的华人应该对他们所属的新家园在政治上完全效忠,这是非常重要的。在东南亚,这个历史进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经历了许多曲折变化。今天,泰国大半的国会议员是华裔泰国人。在泰国和菲律宾,华裔和当地人在公共和私人部门,在社会各层面都不分彼此地打成一片。很多华裔和当地人也相互通婚。

在澳大利亚、北美洲和拉丁美洲,有越来越多的华人参与地方和国家政治。随着这些华人社群在他们的新家园里进一步扎根,当华人企业家在环球经济中进行跨国界的合作时,便不会感到那么不自在。

我祝墨尔本的大会成功。

【人物剪影】

李光耀,1923年出生于新加坡,是当地的第四代华裔。李光耀自幼就接受英语教育,1936年时考入当地顶尖的英校莱佛士书院,但在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中断学业。战争结束后,李光耀荣获大英帝国女王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并于1949年毕业,随后取得律师资格。

1952年,李光耀因为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声名大噪,在工会中建立了群众基础,从而为其将来的从政之路奠定了基石。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出任总理。在任内,李光耀积极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成立了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成功使新加坡在30年内发展成为亚洲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

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他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

此外,生活中的李光耀也是一个优秀的代表,他从小就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总是把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他从小受英文教育,又努力学习华语和方言闽南话,尤其喜欢学习及背诵中国人的四字成语,在语言上显示了他出众的才华。他既精通英语,也懂马来语,还掌握了日语、泰米尔语。李光耀的英文水平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他不仅能快速阅读英文书籍,而且能用英文写作,用英文发表演说,30岁以后又开始学习华语。他能使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这对于实行种族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他最喜欢跑步、游泳,在闲暇的时候爱喝中国茶。忙于政务的他对文艺也颇有兴趣,他会唱歌、跳舞,会玩多种乐器。在一次文艺晚会上,为了活跃会场气氛,他即席唱了一首客家山歌。令人特别惊讶的是,他竟能用英文把这首歌翻译出来。

【读·品·悟】

1999年10月7日至9日,第五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澳洲墨尔本举行。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大会的开幕典礼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浅析了华人在当代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和劣势。他很客观的讲述,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发,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善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他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瑕的。人有缺点和不足不是生活的悲哀,只要你把“缺陷、不足”这块堵在心口上的石头放下来,别过分地去关注它,它也就不会成为你的障碍。假如能善于利用你那已无法改变的缺陷、不足,那么,你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正是有了缺憾,才使我们整个生命有了前进的动力。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更不要为了追求完美,而刻意地挑剔生活和他人。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吹毛求疵呢?

第一,要时刻注意反省自我。在你“情不自禁”地看到他人的缺点的时候,先不要指出来,而是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缺点,这样做有助于给自己提供一些谨慎思考的空间,不至于唐突他人;也有助于自我的反省和进步。

第二,开阔心胸,用宽容的心看待世界。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完美并不存在,在生活中他人身上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很正常的,你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这一切。

第三,抱着一颗感恩的心。请你记得:你现在的一切,都是上天恩赐你的,都是你的福气。你所做的一切不好的事,已经被时光遗忘,而你现在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你!世界也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不管什么时候,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如果抱着感恩的心,你的未来会更美好!

【链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听了赞扬之后再听批评,心理上就比较容易接受。李光耀就深谙“先褒后贬”之道。在华人大会上,面对众多华人,李光耀在历数华人的优点后,用一句“但有一些却再也不管用了”将话题一转,指出了华人的缺点和未来应该注意的问题。这种以赞扬来营造批评的氛围何其巧妙,它能让听众在愉悦的赞扬中同样愉悦地接受批评,的确不失为巧妙的批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