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安意如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
7359400000032

第32章 忆年时·望江南

望江南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憔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

忆年时

赵秀亭《纳兰丛话》(续):“性德有双调《望江南》二首,俱作于双林禅院。此二词,显然为悼怀卢氏之作。其可怪者,何为屡栖佛寺?又何为每至佛寺辄生悼亡之感?久久寻思,始得恍然,盖卢氏卒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葬于十七年七月,其间一年有余,灵柩必暂厝于双林禅院也。性德不时入寺守灵,遂而有怀思诸作。《望江南》第一阕有‘暗飘金井叶’句,当为康熙十六年秋作;第二阕有‘忆年时’句,则必作于康熙十七年。据《日下旧闻》、《天府广记》等载,双林禅院在阜成门外二里沟,初建于万历四年。”

容若宿于寺舍僧房,不但不能遗忘世俗情孽,反而在清净中更勾起对亡妻的刻骨怀念。他并非一朝踏破情关,而是在这种似悟非悟的心灰意冷中继续自我深陷,对前情更不能忘。

据1961年发现的纳兰致好友张纯修的手简中写道:“亡妇灵柩决于十七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洒酸泪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可知卢氏落葬以后,容若的心情并没有平复的迹象。

第二阕亦写自己禅院枯坐,时日飞转,已是翌年,耳听得秋风秋雨消磨,心里前尘旧事如灯影飘摇,被禅钟诵经声惊动。耳中所听、眼中所见都是凄迷情景,更增添了惆怅。内心似悟非悟,像站在秋风原野上一片荒芜迷惘。全词意境语调如杜鹃啼血,声声切切,叫人不忍卒读。

程垓《满江红》词中有“薄霭笼花天欲暮,小风吹角声初咽”之句,容若将“天欲暮”改作“娇欲泣”,传神而生动,把薄雾下沾露的花枝那股娇怯可怜,仿佛美人带泪的样子活现纸上。明写物,暗为写人,此三字之易,已重造一番意境。

“未梦已先疑”一句词到,意到;然而,词未尽,意也未尽,是此词筋骨。

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

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