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7361500000040

第40章 新制度经济学派(2)

根据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垄断者或垄断厂商是一种商品的惟一卖者,他能控制产品的销售量,从而能够控制价格。没有垄断因素的竞争则是完全竞争,也就是没有一个竞争者或者竞争厂商能够控制商品的销售量,从而能够控制价格的那种竞争。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的现象是非常少的,一般情况是“垄断竞争”。按照张伯伦的说法,“垄断竞争”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厂商颇多,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剧烈的竞争;二是存在所谓“商品的差别”,这些差别可能是由于产品本身品质上的改变,如技术的改变、新的式样,或原料较好,也可能是由于新的包装或装潢,还可能是由于服务的迅速和有礼貌,做生意的方法与众不同,或地点不同等。总之,资本主义市场上的一切商品都是有差别的,正是这种差别造成了垄断,因此,这些有差别的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全都是垄断者。但是,张伯伦同时认为,产品差别虽然是造成垄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要受到不完全代替品的竞争,因而使垄断和竞争相“混合”,就是说,使每个人既成为垄断者,同时又成为竞争者。张伯伦把这些人称为“竞争的垄断者”,把这些力量称为“垄断竞争”。

琼·罗宾逊同样认为,纯粹垄断和纯粹竞争是两个“极端”现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完全垄断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而只有“不完全竞争”。

张伯伦和琼·罗宾逊都企图把垄断说成是罕见的现象,竭力否认垄断的存在,否认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典型现象,企图以此抹杀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和垄断时代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否定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否定垄断组织的统治。

但是,他们的这些理论,同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根本不符。

现实情况是,生产和资本愈来愈集中在一小撮大垄断资本家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垄断程度不断提高,垄断统治越来越明显和不可忍受。在这种情况下,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理论”(或“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只分析了许多卖者之间的竞争,而没有着重说明销售者或生产者人数很少的那种市场。因此,他们感到这种理论已不能说服群众来为垄断辩护了,有必要提出“新的”理论来。

2.“丰裕社会”理论

战后,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广泛流行“全民福利国家”理论,一批着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加尔布雷思、萨缪尔森、希克斯、托宾等人,都大肆鼓吹这一理论。长期以来,加尔布雷思热心宣传这种“理论”。早在1958年,他就认为美国已进入一个“丰裕社会”的时代了。加尔布雷思的所谓“丰裕社会”,其实就是其他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说的“全民福利国家”。

“丰裕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收入均等化”

收入均等化,贫富悬殊现象的消除,是加尔布雷思鼓吹的“丰裕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或内容。加尔布雷思写道:“福利国家的经验是非常短暂的。贯穿全部历史几乎都是很贫困的。只有在欧洲人居住的一个小角世界上的最近少数几代是例外,这种例外在人类存在的全部期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在这里,特别是在美国,才有巨大而十分空前的丰裕。”他甚至说,现在,美国已经富裕到了“死于食物太多的人比饿死的还要多”,富裕到“特别是男人,有时故意把衣着穿得破烂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大战以后,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大为降低,低收入者的情况已“急剧改善”,似乎由于生产量激增的结果,“不均作为经济问题的兴趣已趋下降,很少比这更明显的事了。这在美国尤其如此”。

(2)“社会福利”

所谓“社会福利”或“公众服务”,是加尔布雷思鼓吹的“丰裕社会”的另一重要标志。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包括社会保险、失业救济、卫生保健、家庭补助、养老金,以及住房建筑、教育、文化活动等社会服务和设施。

加尔布雷思认为,失业救济使一个人在失去工作时购买力仍然可以受到保障,养老金和残废保险可以保证失去工作能力的人们仍然具有购买力,其他社会福利支出也是如此。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断言,有了这些社会福利,就能保障人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大多数人就能享受相当好的物质生活。加尔布雷思主张增加一些社会福利事业,说什么美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是不均,而是在收入趋向平均的情况下,一些人乱花乱用,国家没有把这些钱通过“销售税”征来用之于公众“福利事业”。然而,他又认为高额失业救济金会导致懒惰风气,建议实行所谓“商业循环分等补偿”,就是说,当失业增加时,失业补偿金应该增加,而当接近充分就业时,失业补偿金应该减少。

(3)“充分就业”

所谓“充分就业”,是加尔布雷思鼓吹的“丰裕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加尔布雷思只承认短期失业或结构性失业,认为这是在充分就业和工作机会充足的情况下,由于劳动力需求的偶然变化,或由于对教育水平低的人比较有较少的需求,所造成的失业。这些人只要肯花功夫去找,一个人总能找到新的工作,断言美国目前的问题不是“失业”,而是不善于利用“空闲”来从事创造性的精神劳动,目前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人的道德上精神上的危机。

(4)“经济安全”

加尔布雷思认为,在“丰裕社会”里,一切太平,经济不安全已经消除了。

在他看来,“经济安全”表现在下列几方面:①“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最初起,工商业家致力于消除或减轻这种不安全的来源。由单一的企业来垄断或全部控制供给从而控制价格是最终的安全。”就是说,垄断组织“有减轻竞争经济中固有的不安全的效果”,垄断程度越高,经济越安全;②政府的救济和福利基金可以保护“个人免遭经济上的不幸”,失业保险、养老金和残废金等是工人“经济安全”的保证;③由于政府的公共开支和农产品价格补贴,农民也可“免受与竞争市场价格相连的不安全”。即使是小工商业者,由于各种“立法”也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总之,根据加尔布雷思的意见,“丰裕社会”是“经济安全”的社会。

3.“新工业国”

加尔布雷思自称他的《新工业国》一书是《丰裕社会》一书的进一步发展。

他在《新工业国》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问题:以“成熟的公司”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系统”的性质是什么?这个系统与国家的关系如何?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前景将是怎样的?加尔布雷思在这本着作中正是分析了战后美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变化,企图回答这些重大问题。但是,由于站在为垄断资本辩护的立场上,他得出了完全违背事实的错误结论。他认为,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社会经济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变成所谓“新工业国”了。

在加尔布雷思看来,在美国,几百家大公司,几乎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一半。

这些大公司组成“工业社会”或“工业系统”,它们决定着现代美国社会经济的性质。加尔布雷思为了美化大公司,把“成熟的”公司(即大公司)同“企业家的”公司对立起来,认为“企业家的”公司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特点,那时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而“成熟的”公司是当前美国的特点,它们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摆脱市场的影响。加尔布雷思还说,传统概念或传统智慧所反映的不是“成熟的”公司,而是“企业家的”公司的典型情况,因而必须重新审查传统经济学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概念,现在经济理论(即他自己的理论)中发生的革命,就其意义来说,并不亚于“凯恩斯革命”。

4.“新社会主义”

(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

加尔布雷思“新工业国”理论的一个特点,是企图从社会经济方面论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趋同”(或“接近”)。加尔布雷思断言,这种“趋同”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性”的结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过是现代工业系统的不同技术组织形式。他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下列共同趋势:市场被计划所代替;大公司及“专家组合”力图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国家调节总需求以保证居民有最必需的购买力、保持价格和工资的稳定;国家在培训人员方面的作用加强,等等。

(2)二元系统与“新社会主义”

在加尔布雷思《新工业国》一书问世后不久,事实就已表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根本不是按照“新工业国”理论所论述的那样发展。在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即加尔布雷思所说的“新工业国”里,仍然是生产无政府状态,各大公司无止境地追求最大限度利润,而且经济危机愈益严重,“停滞——膨胀”长期并存,社会矛盾愈来愈尖锐,资本主义社会更加动荡不安。这种情况使得加尔布雷思不得不在其新的着作《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一书中加以考虑,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修改和补充。加尔布雷思在这本新的着作中实际上承认了所谓“新工业国”的破产,确认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不单纯由“工业系统”所组成,与之并存的还有“市场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加尔布雷思用这些矛盾来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危机过程的许多现象,并以克服这些矛盾为己任,提出了所谓“新社会主义”。

加尔布雷思的“新社会主义”以“二元系统”理论为基础,要知道什么是“新社会主义”,首先应当知道什么是“二元系统”。在加尔布雷思看来,现代美国社会由“计划系统”(在《新工业国》一书中称之为“工业系统”)和“市场系统”组成。这就是加尔布雷思说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二元系统”模式。

(3)乌托邦改良方案和国家干预

加尔布雷思的“新社会主义”,是现代垄断资产阶级的乌托邦。什么是乌托邦?乌托邦是拉丁文Utopia的音译,来源于希腊文ou(乌)和topos(托邦)。按照希腊文的意思,“乌”是没有,“托邦”是地方。所谓“乌托邦”,就是一个没有的地方,是一种空想和虚构,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历史上,出现过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这些都是各个阶级的“乌托邦”,加尔布雷思的“新社会主义”是现代垄断资产阶级的乌托邦。只有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在加尔布雷思看来,要实现“新社会主义”,除了通过提高市场系统的地位和扩大它的权力,消除计划系统对市场系统的剥削和抑制它的权力,使两个系统的权力和收入“均等化”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主张实行累进收入税制;二是建议采取下列各方面措施:国家为了社会利益而非为了“计划系统”的拨款;反对通货膨胀(即物价上涨);保证各部门协调发展;三是国家调节总需求;四是教育与培训职工;五是控制工资与价格。

5.信念解放

加尔布雷思成为西方经济学的异端者,提出那么多“新概念”、“新理论”,编造的“改革”方案,莫不由“信念的解放”而来。他写道:“进行改革时首先要争取的是,从已有的信念中解放出来。”在他看来,不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动员公众,为了他们自己的目标而反对专家组合和计划系统的目标。后者在它们的目标与公共目标最相适应这一信念的保护下,将继续追求它们的目标。

不均等的发展、不均等收入、政府支出的不均等和不合常情的支配、环境的破坏、有歧视性的、效率低的稳定政策将继续存在,因为这些所反映的,将继续被认为只是偶然的、特殊的差错。而在加尔布雷思看来,这些在“计划系统”下是必然的,必须有信念的解放,进行改革才可以克服。

加尔布雷思认为,“信念的解放是改革工作中最难对付的一个问题,这一工作中的其他方面都取决于这一点。所以难对付是因为建立在信念基础上的权力是绝对权威性的;当信念的力量发挥到极点时,什么也动摇不了它。”

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打破信念。

怎样才能打破信念呢?

第一步是揭露这个神话的根源。

第二步是把使这种神话得以持续存在的那些手段指出来,并使之归于无效。

加尔布雷思所说的手段,就是经济学、教育制度、广告宣传的说服工作、政府的政策。他认为,近年来,对新古典学派经济学所长期灌输的一些信念已发生了相当广泛的反抗。对于当代重要人物的智慧,也表示了越来越明显的怀疑态度。人们一旦看到,广告以及其他商业上的说服工作的用意是使他们服从计划系统的目标,使他们不为他们自己的目标服务,就大有可能使说服工作将不再生效。

但加尔布雷思认为,信念的解放尽管已经开始,可是迄今为止还存在着严重障碍。而且,无论如何,加尔布雷思不会破除对资本主义的信念。

二、格鲁奇的新制度经济学

(一)格鲁奇的主要经济思想

1.格鲁奇的比较经济思想

格鲁奇是西方着名的比较经济学家,在其主要着作《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他对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类型,世界各种经济制度的结构、职能、成就、问题及前景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形成了他关于比较经济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旨在颂扬资本主义,诋毁社会主义。他的比较经济思想是其整个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经济制度的定义

格鲁奇认为,制度是一个广泛应用的概念,可用于许多不同的方面。各种类型的制度,都具有规则性、系统性或规律性的共同点。“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制度是构成统一整体的各个项目相互依存或相互影响的综合体或图式”。所有的制度,都是思维的产物,它可以是真实的,如垄断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等,也可以是虚构的,如“乌托邦”。任何制度,都有发生作用、发挥机能或运行的结构和方法。这些制度,可以分为静态制度和动态制度。静态制度是机械的或均衡的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不涉及变化;而动态制度则是进化过程或发展的综合,它强调变化和发展。格鲁奇指出:“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要求人们注意根本改变这些制度的力量和这些变化中制度的运动方向。”

也就是说,在动态制度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制度本身发生根本变化,或使制度的发展方向发生根本变化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