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7362300000015

第15章 1935年

1月20日,毛泽东率部转战到贵州遵义县北娄山关时,见一碑,上刻“娄山关”三个红漆大字,便问陈昌奉等:“娄山关刻碑干什么?”许多人回答不出,他便解释说:“关乃要塞重地也,是出入的通道,常以碑柱碑石为界,区分和标志地名。”之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特点和价值。

5月,当红军来到离安顺场约五六里的一个大山脚下歇脚时,发现了一块石碑。大家围拢过去看碑文,半文半白的不甚明白。毛泽东也挤过来看碑文,一目了然。毛泽东指着碑文说:“同志们,这块石碑是为纪念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灭而刻立的,这石碑给我们红军竖起了一个教训!”史书典故烂熟于胸的毛泽东,夹叙夹议地给指战员讲开了石达开在安顺场被困失败的故事。战略家毛泽东站在石碑前,为石达开惋惜不已,他向石达开也向自己发问:“石达开如果是一个很有才干的战略家的话,既然渡不过大渡河,为什么不沿着左岸直上,进入西康?为什么不向下走,到大树堡拐回西昌坝子?或者再往下走,到大凉山以东的岷江沿岸去呢?那里的机动地区不是很大吗?”毛泽东紧接着向红军指战员发问:“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中国工农红军也来到石达开失败的地方。蒋介石和四川军阀抱着很大的幻想,他们以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石达开的命运,这已是注定了的,因此,他们幻想把红军也消灭在安顺场。你们说,我们能走石达开的老路吗?”指战员们齐声回答:“不能!红军不是石达开!”统帅毛泽东做结论了:“同志们说得对!石达开没有走通的路,我们一定能走通!”

[附注]石达开(1830—1863),太平天国前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封翼王。清咸丰七年(1857年)后,转战福建、广西等地。同治二年(1863年)在四川大渡河为清军包围,被俘杀。

10月,毛泽东在陕北吴起镇马梁山指挥战斗。

山顶上有块高大的界碑,碑的正面刻着“分水岭”三个大字,作为甘肃、陕西两省的分界线。毛泽东看了碑阴(碑的背面)文字,兴奋地对大家说:“我们已经走过了十个省,走下山去,就进入第十一个省——陕西省了,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的家。”

12月7日,毛泽东在陕西保安。

这天,蒋介石下令轰炸保安。敌机找到目标后,轮番俯冲、扫射、投弹,火花四起,弹片飞溅,尘土硝烟滚滚,窑洞被震得直掉沙土。警卫战士见毛泽东安然批阅文件,焦急地说:“主席,太危险了,赶快避一避。”毛泽东说:“它投它的弹,我办我的公。”敌人的第二轮轰炸又开始了。毛泽东的窑洞被震得发出隆隆响声,沙石泥土掉满了桌子。毛泽东拂去桌上的泥土,照样批阅电文。警卫人员再次劝说:“主席,请到窑洞里面去,前面有危险。”毛泽东笑着说:“不要怕,保安的石窑洞,敌人的飞机对它没办法。”敌机扔完炸弹后溜走了。毛泽东看着来看他的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听到各机关及当地群众没有伤亡的报告,高兴地说:“我们的祖先为我们挖下这么多这么好的防空洞。保安,真是保证安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