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毛泽东和“三国”
7367300000002

第2章 1910年

毛泽东准备去县城东山学堂读书。他把杂物卷成一捆,扎到扁担的一头,另一头系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他的两本宝书:《三国演义》和《水浒》。[2]

[2] 萧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第10页。

毛泽东在东山小学拼命用功学习,五个月后,已经突飞猛进……。毛惊喜地发现自己现在看《三国演义》和《水浒》比以往容易多了。很快地,他的伙伴们公认健为有关三国历史和一百零八将的故事大王。他常常给他们讲述书中的故事,他们聚精会神地听得津津有味。[3]

[3] 萧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第13、14页。

[附注]少年毛泽东认为《三国演义》是历史,有多家记述。据萧子升回忆:“然而,《三国演义》实际上并不是记录三国时代的历史书。它是对历史事实进行高度艺术想象后的产物。这一点,少年毛泽东简直不敢苟同。这些故事在毛的生命中扎下了根。”

美国学者R·特里尔所著《毛泽东传》也说,关于这一点,他和历史教师发生过争论,一对任何同意那位教师观点的同学,毛泽东都对其大加指责,甚至用椅子打了一个同学……

“关于小说的争论,他甚至找到校长那儿,当这位博学的校长也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不认为《三国演义》是三国时期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时,他给湘乡县令写了一封请愿书,要求撒换校长,并强迫进退两难的同学签名。”

因此,孙琴安在《毛泽东和中国文学》(未刊稿)中说:“少年时的毛泽东一直是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来读的,并认为通过这本小说可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因此,他对《三国演义》等小说都读得非常认真,绝不是泛泛而读,只作消遣。”李锐在《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中也曾说:毛泽东在读《三国演义》等旧小说时,“极其用心,也像读正课一样,打上圈点等记号,或写上批语,这是他一直保持的一种优良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