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毛泽东和“三国”
7367300000005

第5章 1914年

毛泽东比较致力的功课是国文、修身和历史、地理等。除《韩昌黎全集》和《昭明文选》中许多文章读得最熟外,也喜好孔融、陈同甫、叶水心等人的文集。[6]

[6]李锐:《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第38—39页。

《三国演义》中有桃园三结义。毛泽东与杨教授的另外两个学生,也自称他们是三个豪杰,一个是萧子升,另一位是蔡和森。[7]

[7]R·特里尔《毛泽东传》。

蔡和森、毛泽东、萧旭东被认为是学校中最有才华的三个学生,他们也以此自负,喜欢自称三个豪杰。豪杰一词,是毛泽东爱读的小说《三国演义》的常用语,表示不仅有力量和勇气,而且智慧过人、品德高尚。[8]

[8]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

[附注]《韩昌黎全集》,唐朝韩愈(768-824)的诗文集。

《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主编的自秦汉以来的诗文选,有六十卷。

孔融(153—708),东汉末期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今山东昌乐西)相,后任将作大匠、少府,为曹操所杀。有《孔北海集》,为明朝人辑。

陈同甫(1143一1194),即陈亮,字同甫,南宋思想家、词人,有《龙川文集》。

叶水心(1150—1223),即叶适,字水心,南宋思想家,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

杨教授,即杨昌济,当时是湖南第一师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