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新编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南
7378500000014

第14章 农药的安全使用(9)

用药粉处理种苗比较简单,用药水处理则问题比较多。因为药剂在水分散状态下特别是水溶液状态下比较活泼,容易对种苗本身直接发生作用。如不注意,很容易引起药害。所以,用药水处理时,不仅要注意掌握药水的浓度,还要控制药水的温度和处理时间的长短。总的规律是,浓度、温度、时间同药害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其控制的原则(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是,药液浓度高时应降低处理温度和缩短处理时间。或者,在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温度缩短时间,或延长处理时间而降低处理温度,可以获得相似的防治效果。但究竟选择何种处理条件,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而且必须参考有关规定,或经过认真的试验。种衣剂是由农药有效成分和一种黏着剂的特殊加工产物,呈流体状,处理种子后经过干燥,就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黏附牢固的药膜。这是国际上早已普遍应用的方法,特别适合于种子公司采用。种衣剂中通常加入一定的警戒色以区别于粮食。还有一种种子包衣剂,处理油菜种子后可同时改变种子的外观,把油菜种子包起来呈圆粒状;干燥后播种,可提高种子的流动性,有利于机械化播种。

(2)药剂的理化性质。由于种子带的菌有些在种子外面如小麦黑穗病,有些在种子里面如大麦条纹病(以菌丝体潜伏种内)。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对药剂并无特殊要求,只要药剂能同种子表面接触就可发生作用。但潜伏种子内部的病菌则要求药剂能渗透到种子内才能起作用。所以,选用的药剂必须根据病原菌的存在部位来考虑。采用药粉处理种子,对粉粒细度要求比较严,一般在5微米以下的微细粉粒最好,容易黏附。所以,不是任何粉剂都可用来拌种的。可湿性粉剂可以配成药液处理种苗,但不能用于拌种。这种剂型粉粒的细度通常在40~70微米,粉粒絮结,成为较大的团粒,不易黏附在种子上。

2.种苗处理的方法

(1)拌种法。即用干的药粉处理,让药粉沾到种子上。一般采用一种能旋转的容器装入种子及称量好的药粉,使之以每分钟40~50转的速度旋转,处理数分钟即可。转速不能太快,否则种子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附在容器壁上,反而不能与药粉充分拌和。也不宜采用振荡的方法,因为振荡所产生的机械撞击力量会使已拌到种子表面的药粉又脱落。

(2)浸种法。是把种子放在药水中浸泡处理的方法。按所用药剂的种类参考该药的使用说明,配成一定的浓度后备用,并调节好药液温度。

把待处理的种子放在粗布袋或纱布袋里最好是细孔塑料网袋,先在清水中预浸一下。因为种子浸水后的初始吸水力很高,如果不经清水预浸而直接浸入药水中,比较容易受到药害。预浸后沥干水分,再浸入制备好的药水中,以药水浸没种子为度。掌握好时间,到时间即把种子取出,晾干备用。经过浸种处理的种苗不能再存放。有些种子如水稻,可结合浸泡催芽来进行药剂处理。因为浸泡催芽要较长时间,不仅药剂浓度要比常规浸种法低,而且在此期间应时时翻动种子,使药液浓度经常保持上下均匀。棉花种子浸种往往与温汤浸种的措施结合进行。水稻浸种时间长,棉花温汤浸种温度高,所以两者都不宜使用高浓度药液。

有时浸种后要进行堆放闷种。闷种的目的,一是让某些有汽化性的药剂(如甲醛)能渗透到种内;二是让某些有内吸作用的药剂(如用甲拌磷浸棉籽)进入种内。此外,浸过药水的种子经过堆放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种子吸水后即开始了呼吸过程,呼吸所产生的热量有利于药剂的渗透并提高杀菌效力。

经过浸种的种子应播在墒情较好的土壤中,不可播入干土中,否则会降低出苗率。因为浸过水的种子已开始萌动,如播在干土中会再次失水使萌动的种子受伤。

多年来棉区喜欢采用湿法拌种处理棉籽。即先用热水对棉籽进行温汤浸种,然后捞出棉籽沥去水分,在地上用草木灰搓种,把湿棉籽搓成圆粒状潮湿而分散的籽粒,然后用已加细土稀释了的药粉搓拌到潮湿棉籽上。此法虽然很方便,但往往不易拌匀。使用时应十分仔细。经过硫酸脱绒的棉籽已成为无绒毛的光籽,就比较容易进行拌种。

(3)种衣法。此法必须采用机械进行大批量的处理,由专门人员实施,这里不作详细介绍。我国有专用于种衣处理法的多种衣剂和种衣机,已开始用于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

(五)包扎法和注射法

对于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树冠喷药是长期以来采用的方法。但由于树冠大、树叶密,要做到均匀施药是相当困难的。采用常规喷雾方法,不论机动还是手动,均难以喷透,尤其是手动喷洒,即便接了加长杆,由于压力小、雾滴粗,很难穿透浓密的树冠,也难以喷到细小的枝梢部。即使内吸药剂也不可能使树冠部均匀受药。

但是把内吸剂输送到树干内,就可以使药剂达到树冠各个部位。把药剂送到树干内的方法有两种,即包扎法和注射法。药剂也可以从树根系统进入树体内向树冠输送,但这种施药方法属于土壤施药法或根区施药法,前面已作了介绍。

1.基本原理内吸药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有向基性输导作用和向顶性输导作用两种方式。目前绝大部分内吸农药是向顶性输导,即药剂施在任何部分,进入植株后都是向植株顶梢部分转移,而不能向下向后转移。

向顶性疏导的内吸性药剂,其主要运输渠道是植物木质部的导管系统。此类内吸药剂进入植物体最后会进入导管系统,然后随着植物体的蒸腾液流向上运输直到植株顶梢部和叶片。

包扎法和注射法就是采取一种强制性的办法把药剂送到树干内。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包扎法把药剂包在树干外,让药剂通过树皮皮孔而进入到木质部或导管系统,而注射法是把药剂直接注入树干,吸收更快。

采取此种施用方法的药剂应能在蒸腾液流中溶解,所以溶解度很低的农药制剂不能运用这两种方法,特别是注射法。

2.实施方法

(1)包扎法。在树干上刮去1圈粗皮,刮皮部分离地的高度需根据树种、树龄大小而定。包扎用的材料包括吸水性材料和防止药液蒸发的材料。吸水材料可就地取材,吸水性的糙纸、粗布、泡沫塑料片等均可选用。吸水材料的大小和厚度需根据所用药量而定。塑料布或塑料薄膜是最适用的防止蒸发材料,也可用油纸。吸水材料贴住刮去粗皮的树干包成一圈,外边再用塑料布包裹起来,最后用绳把包扎材料扎紧,使之不易脱落。把配好的药液注入吸水材料层中即可。

(2)注射法。各地发展了各种形式的树干注射方法,比较好的方法是一种树干注液机。例如一种称为JZ-3型手压式树干注液机,主要部件是一手压泵,可产生约0.3兆帕的压力,固定在机座上。整机重量约9千克,可手提移动。一次压动的注液量为25毫升,可连续压动连续注射。

如每棵树注射药液50~100毫升,所需时间仅为2~5分钟。注射药液量因各种树的材质而异。药液通过导管以及树干上的1只注射针头而进入树干内。针头借助1只螺口固定在树干上。操作时先用手钻直对树干钻出一小孔,直达新生木质部内1~4厘米(视树干大小而定),除净孔内木屑,然后把针旋到孔上,针头的进深以针头前方留有0.5~1厘米深度的空间为宜。

以上两种方法总的说来都比较费事、费时,主要应用于一般喷雾方法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或树木上,特别是在顶梢部喷药较困难的树木。

与上法近似的一种施药方法是涂茎法,在棉花田曾经采用过,一般在棉花幼株期采用。这种方法是用一种涂茎器把药液涂抹在棉株茎秆的下部,利用药剂的内吸作用而进入茎秆内。此法在操作时效率较低,特别是在未定苗前,由于棉苗高度及排列均不整齐,操作者在进行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药液是否都已涂到每株苗上,否则很容易遗漏。如果采取窄幅雾流的顺行平行喷雾法,不仅工效要高得多,而且不会发生漏喷现象,操作者无须注意观察每株苗的着药情况。

作物采收距最后一次施药的间隔天数就是农药安全间隔期,也就是说如果要采摘必须等待施用一定剂量的农药多少天以后才行。控制和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一项关键措施便是安全间隔期。一般来讲,农药安全间隔期与农药的降解读有关系,易降解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就短,反之。就长。同时,不同作物上使用同一种农药,也有不一样的安全间隔期,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0天,在番茄上则为7天。目前,我国多数农药已有相应的安全间隔期,并在农药标签上进行了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