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
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
便是生灵血染成。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7),字彦云,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埭县)人,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进士,做过节度史幕僚。后梁建立后,他得到后梁主朱温赏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不久病逝。由于他早年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生活体验较深,同情人民疾苦,所以他有不少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成为唐末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其诗内容深刻,但语言浅显易懂,不讲究词藻华丽,与白居易风格大体相近。他和罗隐都是晚唐最受民间欢迎的诗人。其七绝今存五十二首,内容以写景咏物为多,但也有反映唐末人民的贫苦生活的作品,比如《再经胡县城》、《蚕妇》等。
创作背景
唐朝灭亡前夕,统治阶级昏庸残暴,对人民生活漠不关心,对人民疾苦不闻不问,对人民呼声不理不睬,诗人有一年经过胡城县,他听到的到处都是人民在喊冤的呼声,第二年他又经过此县城,见到的却是县令的提拔。诗人对此感到愤怒与不平,于是写了此诗以表达自己对唐末统治黑暗的痛恨与对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同情。
注释
再:又一次。这里专指第二次。
经:经过。
胡城县:在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去岁:去年。
曾:曾经。
经:经过。
此:这,这个。
县城:指胡城县。
无:没有。
口:这里用作动词,说,喊。
今:今年。
县宰:县令。
朱绂:唐朝的官员的一种服装。唐时四品官穿深红色服装,五品官穿浅红色服装,下面官员穿青绿色服装,所以这里说加朱绂是指县令得到加官的意思。
苍生:一作“生灵”,指老百姓。
今释
去年我经过胡城县时,百姓对当地统治者残暴搜刮民脂民膏、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怨声载道,众口一词。今年当我再次经过此县城时,看到的不是县令的降黜,而是他穿着红袍的破格提升。他身上穿着的红袍,那是用百姓的鲜血染成的啊!
赏析
这是一篇政治讽刺诗。诗人通过他两年内两次经过胡城县不同的所见所闻,尖刻地讽刺了统治者的昏庸残暴。此诗语言浅显朴实,但寓意深刻,加上运用鲜明的对比,把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揭露得至深至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