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省弋阳县)人。宝四年(1256)进士,与文天祥同科。任考官期间曾因出题内容被认为不妥而遭到贬职。德元年(1275),他被重新起用,曾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信州知府,还一度率兵抗元。后因城失陷流落建阳,以卜算教书维持生活。宋朝灭亡后,他改姓埋名过着隐居生活,后元朝逼迫他出仕,他宁死不从,于是绝食而亡。由于他一生在政治上很不得志,所以他的诗语调低沉,诗风沉郁苍凉,内容多反映社会历史现实。有《叠山集》。
创作背景
南宋末年,诗人流亡建阳,艰难地维持着生活。这期间他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深有体会,很同情人民的不幸,但却无能为力。而朝廷的达官贵人却无视人民生活的艰难与疾苦,只顾每天寻欢作乐,且通宵达旦,达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对这种现象非常不满,所以作此诗借蚕妇的辛勤劳动讽刺了南宋末年的统治阶。
注释
蚕妇:养蚕的妇人。
吟:咏,歌。是诗的一种体裁,如《梁甫吟》、《石灰吟》等。
子规:即杜鹃鸟,又名杜字。杜鹃喜欢在夜间啼叫。传说楚人柏灵死于江里,其尸体逆流而上,到蜀复活,蜀王杜字任其为相。暮春三月,杜字出游,柏灵篡位自立,蜀人思念杜字,闻此乌鸣,曰:“我是望帝也”。其声似“不如归去”,故蜀人称鸟为“杜字”。后人多用为思乡欲归之典故。
啼彻:不断呼叫。啼,叫,鸣。
四更:古代分一夜为五更,五更为天亮。四更指天还没有亮,公鸡开始啼晨之时。
起:起床。
视:看。
稠:密集。这里指蚕多。
叶:桑叶。蚕以桑叶为食。
稀:稀疏。这里指桑叶少。
不信:不会相信,难以相信。
楼头:楼名。
杨柳月:指月亮西转。
玉人:指美人。这里指歌舞的妓女。
未曾归:还没有回去,指歌舞通宵达旦。
今释
时间已是四更天,天快要亮了,杜鹃在不停地叫。这时,养蚕的妇人起床看桑叶是否太少,怕桑叶不够蚕食。但是令她不敢相信的是,她发现月亮已经西移,天已经快亮,而楼台中歌舞的美人们竟然还没有回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养蚕妇女的诗篇。诗作运用古乐府的表现形式,把蚕妇的辛勤劳动与达官贵人的奢侈享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蚕妇的辛苦。这实际上也是对达官贵人寻欢作乐荒淫奢侈的无声鞭挞和无情抨击。全诗对比鲜明,生动形象,真实自然,委婉含蓄,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