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编智慧谋略大全
7379700000065

第65章 军事谋略(下)(9)

当时执政的工党政府正面临巨大困难,经济衰退,失业激增,福利主义的政策使国家财政开支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就在这种形势下,1979年初,英国货车司机、火车司机以及公共服务部门的职工,反对工党政府限制工资增长的政策,相继举行了全国大罢工,罢工人数达到460万。许多工厂停产,港口几乎瘫痪,有些城市食品蔬菜奇缺,学校停课,医院停诊。工党政府同工会的谈判毫无结果,广大群众对工党政府极为不满,形势对保守党十分有利。撒切尔夫人瞅准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机,毫不迟疑地提出了对工党政府的不信任案。这项提案经下院表决通过,卡拉汉的工党政府不得不宣布提前大选。

这一行动给了工党政府以沉重的打击,降低了它在选民中的威信和影响,而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却声名鹊起,赢得了越来越多选民的信任。5月3日举行大选,由于撒切尔夫人及其竞选班子满怀信心,积极活动,有效地宣传了保守党的竞选纲领,工党消极被动的形象相形见绌。投票结果,保守党获得了下院635个席位中的339席,取得稳定的多数。随后,女王任命撒切尔夫人为首相,负责组织内阁。撒切尔夫人终于登上了她梦寐以求的权力之巅。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政治、军事斗争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时机。谁能准确地把握时机并加以有效利用,谁就能赢得主动。撒切尔夫人能不失时机地利用工党政府的困难,果断采取行动,是她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贝·布托以假乱真

1977年7月5日,齐亚·哈克将军接管政权后,在巴基斯坦实行了军法管制,并搁浅了国家宪法和人民基本权利。巴基斯坦人民党自从1979年佐·阿·布托被齐亚迫害后,在布托夫人和女儿贝·布托的领导下,人民党始终高举着反对哈克独裁,要求恢复1973年宪法的旗帜,11年如一日,顽强斗争,百折不挠,赢得了人民的同情。1988年,齐亚·哈克迫于国内外压力和日益高涨的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抗议活动,宣布于1988年9月举行大选。

人民党11年之久的艰苦斗争终于有了一点希望之光。可就在这期间,报纸上又披露出贝·布托身怀六甲的消息。生儿育女在一般家庭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事,在党派斗争中却会成为政治问题。贝·布托小姐为自己斗争的成果感到高兴。同时,她又为自己不是时候的身孕而担忧。竞选将在9月份举行,而她的产期也在9月份。这意味着她将不能奔赴全国各地去竞选,甚至不能参加什么社会活动,如果那样,11年的斗争将付之东流。怎么办呢?一定不能让大选在9月份举行,她心想,齐亚现在还不知道她的准确产期。想到这些,她心中便有了办法。再说齐亚听说贝·布托身怀六甲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心想:凭借手中的权力,将大选日期改在贝·布托的产期,到时自己又能轻而易举地在大选中获胜了。现在的斗争就是要弄清贝·布托的产期。第二天,他便派人前去在贝·布托公开露面的地方仔细观察。哪知贝·布托早有准备,她穿了一件特别宽大的纱裙,而又把腰束得小小的。结果,齐亚的奸细怎么也看不出真情。齐亚听到回报,不无忧虑。心想:“我就不信我的三军情报局连这点消息都弄不到”。他又吩咐手下另想办法侦察。

晚上,贝·布托回到卧室,当她做弯腰运动时,忽见床上有一只小小的东西,她马上意识到那是一只窃听装置,便朝丈夫做了个暗示,让他别出声。而后只听她对丈夫说道:“亲爱的,这些日子你也跟着受累了,此后你还要辛苦,一直到大选结束,好在我们这次大有希望。要是齐亚把大选推迟到11月那就遭了,到那时我要生孩子,可就无能为力了。”她的丈夫也是个聪明人,马上明白了她的意图,附和道:“亲爱的,齐亚不会知道我们的孩子将在11月份来到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会成功的!”

再说齐亚窃得这一消息,十分高兴。为防止人民党在大选中获胜,东山再起,他改变了原来的许诺,于7月20日突然宣布推迟大选日期,改在11月16日举行大选。这次他自以为得计,可他哪里想到贝·布托于9月21日生下了一个体重6斤以上白白胖胖的儿子。贝·布托的分娩,一点也没影响从10月14日开始的竞选活动,她产孩20多天后,便与母亲、丈夫一道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激烈的竞选活动之中。

贝·布托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能够将计就计,利用齐亚的窃听器,提供错误信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为大选赢得了时间。

亚述国重振帝国雄风

公元前744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当上了亚述国王。在他继位之前,亚述这个巴比伦北面的小国虽有过几次强盛时期,但都非常短暂。他继位前夕,亚述帝国不仅无力对外扩张,而且被征服的大马士革、阿淑尔城、阿拉普哈和古赞那等城市相继反叛,国内各阶层怨声载道。如何消除国内的不满,扩张亚述的势力,重现亚述昔日的威力,成为提格拉特帕拉沙尔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看到国内行省的总督权力日大,对中央构成威胁、首都发生暴乱、军队战斗力不强的状况,提格拉特帕拉沙尔决定通过实行改革,来增强国力。他将总督的辖区(行省)缩小,削减了总督的权力。把反抗情绪较大的人迁离开亚述首都以稳固中央政权。在军事上提格拉特帕拉沙尔更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他改变了临时召集公民入伍的办法,实行募兵制,让丧失土地的贫民参加军队,由国家供养,从而大大扩大了常备军的人数,保证了军队人数的充足来源。鉴于铁器已开始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他把铁器应用于军事领域,取代青铜兵器,使亚述的士兵都身披铠甲、面戴头盔、手持盾牌,以铁制弓箭、短剑、长枪为武器,装备十分精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将军队划分为许多兵种,有由贵族组成的战车兵,还有骑兵、轻装和重装步兵、攻城部队、辎重队,并且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工兵,担负开路、搭桥、修筑营垒的任务。亚述军队中还配备有不少特制的进攻武器,如撞城柜、攻城器和土炮等。提格拉特帕拉沙尔还提出了协同作战的方法。他常使亚述军队各兵种配合作战,由200名步兵配合10名骑兵和一辆战车,战车上有2人,1人作战、1人当驭手,手持盾牌防护。通过改革,尤其是军事上的改革,提格拉特帕拉沙尔稳固了国内统治,建立起了一支西亚最凶猛、最骁勇的军队,为对外扩张准备好了条件。

公元前74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他首先向南征服了阿拉米亚人的几个部落,接着向东方和南方进军,击溃米底人。公元前743一公元前735年间,亚述几次击败西北部强敌乌拉尔图。公元前733年亚述迫使西特帕拉沙尔又率大军同大马士革王国血战7天7夜,将大马士革城变为一片废墟。公元前729年亚述又吞并了巴比伦。至此,亚述帝国的版图得到了空前扩大,东至伊朗高原西部,西达地中海,南到波斯湾,北及两河流域上游。这一庞大帝国维持了一个世纪。

治精力充沛、机智过人,他很快引起了土耳其苏丹的注意和器重,被送进宫廷学校学习。苏丹为他起了斯坎德的名字,并让他加人穆斯林教。斯坎德以优异的成绩从土耳其军事学校毕业,并作为一个军人参加了土耳其军队对外国的出征。在战斗中他表现出众,赢得了苏丹的信任,并被封为贵族称号:培。1438年,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二世封他为被征服的阿尔巴尼亚著名要塞克鲁雅的领主——苏巴什。

但是,斯坎德培内心深处却恨透了土耳其苏丹。他长期栖身敌巢,为的就是韬光养晦,骗取信任,等待时机,有朝一日突然反戈,光复祖国。

斯坎德培深知,想要再造国家,必须做长期、谨慎的准备,抓住最好的时机一举成功,而绝不能轻举妄动。否则的话,将功亏一篑,全盘皆输。为此,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斯坎德培做好长期艰苦积累的准备。他与当地的原阿尔巴尼亚公国的大公们进行广泛的联系,同时秘密地和不满土耳其人的邻国威尼斯共和国和腊古扎共和国取得联系。1440年,斯坎德培被调往第勃拉地区任最高长官。这期间,他继续秘密地进行准备,并同邻近的那不勒斯和匈牙利接触。建立暗中关系。

在斯坎德培任第勃拉长官期间,被征服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对压迫、掠夺他们的土耳其人愈来愈仇恨,他们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农民们多次恳请斯坎德培率领他们起义,反抗土耳其人。但是,斯坎德培没有回答他们的恳求,他继续装作全心全意效忠于土耳其苏丹。斯坎德培知道,时机还没有到来,如果仓促起事,那么20年之功,就会毁于一旦。他仍然不动声色地忍受、等待,甘愿承受着本国人民的误解。

1443年秋天,这一期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到了。这年的前一年,匈牙利人在领导人胡尼亚迪的率领下对土耳其人进行反攻,取得重大战果。胡尼亚迪计划在下一年展开更大规模的进攻,把土耳其人彻底赶出匈牙利国土。为此,他联络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各个国家,同它们结成联盟。胡尼亚迪派人与斯坎德培联系共抗土耳其。光复阿尔巴尼亚的国际有利形势已经形成。这同时,反对土耳其的罗马教皇也不断向阿尔巴尼亚的封建主们施加压力,要他们一俟匈牙利军队向南推进就立即拿起武器。在教皇的压力下,封建主们也加紧了准备。阿尔巴尼亚反对土耳其的国内形势也进一步具备了。

这时,土耳其苏丹对匈牙利军队的进攻十分恐惧,他把自己的军事力量大部集结在多路河边以阻挡匈军。驻守阿尔巴尼亚只有很少士兵。

1443年11月3日,匈牙利军队跨过多路河,直逼尼什城,土耳其部队士气动摇,上军总司令巴夏下令全军后撤。千载难逢的机会到了。斯坎德培在上军撤退的一片混乱中,率领300名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的骑兵队伍从前线回调,直通第勃拉,发动起义。

第勃拉的阿尔巴尼亚人热烈响应斯坎德培。斯坎德培决定乘上军暂时晕头转向之际,在上军明白过来、调集援军之前,出其意料地把国内所有要塞都拿到手。他把第一个目标选在克鲁雅。克鲁雅是一个战略要地,它地势险要,很难用军事行动攻破。斯坎德培率军抵达克鲁雅城下,他知道城中土军还未来得及得知自己起事的消息,于是决定利用自己是土耳其苏丹宠将的身份,诈开城门,引军入城。他派人进城,送上一道假命令,城内守军急忙大开城门,放斯坎德培部入城。斯坎德培在当天深夜里将隐藏在森林中的大批部队偷偷放入城中,突然袭击城中土军。土军惊慌之下,束手被歼。这样,斯坎德培轻而易举地攻克了克鲁雅要塞,消灭了城内所有守军。

斯坎德培继续进攻,各地阿尔巴尼亚人民群起响应,反对土耳其人征服的武装总起义开始了。由于斯坎德培长期隐蔽的准备和选择了良好的时机,起义十分顺利。土耳其人万没料到斯坎德培的举动,一时措手不及,连遭重创。1443年11月8日,斯坎德培在克鲁雅宣布恢复自由的阿尔巴尼亚公国。他在克鲁雅白色的城堡上升起了阿尔巴尼亚的国旗——红底上一只黑色双头鹰。

斯坎德培扭转危局

1457年,土耳其8万精兵在久经沙场的土耳其将领伊沙克·别伊·叶弗列诺扎指挥下向阿尔巴尼亚进发。此时,阿尔巴尼亚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处境。欧洲的盟国大都自顾不暇,无法援救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国内的封建主也开始反对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斯坎德培;有些阿军将领临阵投降土耳其。斯坎德培临危不乱,他制定了在极为不利的环境下打败敌人的计策。他把自己的部队分散、隐蔽起来,不让敌人发现,在看准时机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猛击敌人一下,就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土耳其大军急切地想与阿军决战,企图一战定乾坤。然而斯坎德培却不断神出鬼没地消耗着敌人的力量,从不与敌人做正式的对面交锋。这使土军十分恼火和焦躁。

斯坎德培知道,土耳其人非常害怕自己,把自己看成是阿尔巴尼亚抵抗力量的象征。因此,他决定利用土耳其人这一心态,设计迷惑、诱骗敌军。于是,他秘密躲藏起来,同时派人四处散布谣言,说他领导的部队已土崩瓦解,还说他为了保住脑袋已藏人深山老林,再不敢出头露面。以至土耳其军队司令和他的侄子也相信了这些谣言,深信斯坎德培已不会再起任何作用了。土耳其军队欣喜若狂地庆祝阿尔巴尼亚被征服。然而,就在1457年9月7日土耳其人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克鲁雅附近的阿尔蒲莱纳平原上欢庆自己的胜利之时,斯坎德培率领阿尔巴尼亚大军从天而降,包围了不知所措的土耳其人。这一仗土军彻底被击溃,数千名土军被俘虏。阿尔蒲莱纳战斗一举扭转了阿尔巴尼亚的危境,它不但狠狠打击了土耳其人,也打击了那些动摇和背叛的封建主,驱散了对斯坎德培政权命运的任何怀疑和猜测,阿尔巴尼亚人和自己的领袖在国际上更受尊敬。

假意谈判俄国民团施缓兵之计

1610年,波兰军从攻占莫斯科,俄国大部领土陷入敌手。俄国中央政府已不复存在,统一的军队也荡然无踪。俄国下层人民自发起来拯救国家。他们以农民游击队为基础组成民团,以波扎尔斯基为首,驻扎在莫斯科以北的雅罗斯拉头尔,招募兵员,整训部队,打造武器,做收复失地的准备。

波兰军队在继续进攻。同时,英国和瑞典看到俄国形势混乱,也想乘这绝好时机插足俄国,攫取土地和财富。英国派出军队乘兵舰到达俄国港口阿尔罕格尔斯克,随时准备登陆。瑞典的野心更大,它企图借此机会,永远取得对俄国的控制统治权。早在1609年,瑞典国王就借俄皇相伊斯基向他求援的机会出兵1.5万人,开进俄国的诺夫哥德罗。如今俄国沙皇没有了,瑞典国王的打算是,一方面击败波兰侵俄军队,另方面消灭俄国的民团力量,使自己成为俄国主宰。

面对这一复杂环境,波扎尔斯基知道,自己最大的敌人是波兰,因此必须集中力量打击它。同时英国和瑞典也野心勃勃,一有机会就会狰狞毕露。要想首先打击最主要的敌人波兰,就必须时刻警惕、牵制住次要之敌英国和瑞典,同时暂时先对它们实行安抚、迷惑,尽量让它们没有举动。为此,波扎尔斯基派出一支兵马到阿尔罕格尔斯克,预防美军入侵;同时他又派另一支部队前往别洛奥泽罗地区,堵截瑞典人到莫斯科之路。波扎尔斯基的用意是防止瑞典和英国对俄军发动突然袭击,保障自己西北后方的安全,这样才能集中主力进攻莫斯科的波兰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