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五胞胎和他们的爱心爸妈
7380800000002

第2章 生命垂危“潮阳五胞胎”抢救医治了近3月

根据当年有关的医疗记载,中国已经发生了3例“五胞胎”。不过,像林少华一样,自然怀孕、自然分娩的,“潮阳五胞胎”却是第一例。这一生命奇迹,极大地激发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生命科学研究热情。尽管“五胞胎”的生命体征异常微弱,医生和护士们仍然满怀希望,以强烈的责任感,承担起抢救、医治和护理“潮阳五胞胎”的责任。

“五胞胎”被安置到新生儿中心。这里,是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个重要的生命科研窗口,抢救过大量的“双胞胎”和“三胞胎”。2000年,新生儿中心还成功抢救了一名仅有0.8公斤的早产婴儿。“五胞胎”的来临,让医生和护士们感到稀奇和兴奋的同时,也深感挑战和压力。

在新生儿中心的保育护理室,一字排开的五张婴儿床,五个小家伙虚弱得令人揪心。每人的病历表上都写着:“生命力低下,低体重,哭声低浅,颜面紫绀……”。老二的情况最为严重:“反应差、哭声浅,口吐白沫,呻吟不安,口唇颜面发绀,呼吸浅……”。由于过分虚弱,老二、老四、老五好久都未能发出一声啼哭。医生们赶紧给小家伙打针、输液、送氧……5个小家伙的头上、脚上,一下子插满了针管。他们的小拳头攥得紧紧的,仿佛在对病魔宣战,向生命抗争。

为了“潮阳五胞胎”的生命,医生和护士们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当时,恰逢“五一”长假来临,新生儿中心的林霓阳主任、陈旭生、卢燕君等医生、护士,二话没说,全都主动取消了先前的外出度假安排,投入了抢救“潮阳五胞胎”的战斗。

按照正常的生育规律,一般婴儿的孕周应为40周左右,但“潮阳五胞胎”的孕周仅为31周,比之前的“北京五胞胎”的孕周还要少3周时间。这一先天条件,注定“潮阳五胞胎”的体重超乎寻常的轻低,喂养难,治疗难,健康生存更难。

怎么办?刚开始,医生和护士们尝试采取鼻饲的方法,但孩子那么小,鼻孔就更小,每次竭尽全力也只能饲入约2毫升的营养物质,那怕是每天鼻饲10次,也难以供给婴儿每天必需的热量。于是,医生们研究后决定通过静脉注射,为“潮阳五胞胎”提供营养。略懂医疗知识的人都知道,一般婴儿的静脉都很细小很难找到。现在,每天要给“五胞胎”这么小得可怜的婴儿找静脉注射,真的是难乎其难。

“找!不管多难,都得全力保住5个婴儿的生命!”医院领导的态度丝毫不含糊。一个由相关优秀医生和优秀护士组成的医疗小组成立了。高超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护理水平,为“潮阳五胞胎”筑起一道生命的保护网。

葡萄糖、维生素、脂肪乳等营养物质,通过细如发丝的静脉,源源不断输进“五胞胎”细弱的肌体,使“五胞胎”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通宵达旦的特殊医疗护理,一次又一次把“五胞胎”弱小的生命从死神的手中抢了回来。入院第3天当晚,老二就出现呼吸暂停、心率不齐等休克症状,幸亏值班护士及时发现,医生抢救得力,才恢复了正常生命体征。病情最重的老四,入院时肺炎相当严重,出现反复的呼吸衰竭,3天里不得不上了4次呼吸机……为确保“潮阳五胞胎”的健康生存,汕大医附一医院先后邀请来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儿科专家,莅临汕头会诊,给“潮阳五胞胎”制订了切实有效的救治方案。医生、护士们全力以赴,实施24小时特殊监护,帮助“潮阳五胞胎”闯过了呼吸暂停、黄疸感染、电解质混乱等一道又一道威胁生命存亡的难关,使他们燃起生命的希望之灯。

经过医生、护士两个多月的爱心治疗和护理,2002年7月5日,老大、老二、老三、老五被先安排出院回家,原来只有1.5公斤左右的体重都已长大了一倍,最重的3.4公斤,最轻的也已经3公斤。7月25日,因存在黄疸症状被留下来进行一段时间的巩固治疗的老四,也康复出院。这时,这个刚出生时生命体征最微弱,体重只有1.5公斤的老四,已经体重增至3.9公斤。在强大的医疗技术、细微的爱心照护下,“潮阳五胞胎”焕发出生命科学的神奇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