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姓名学
7382100000001

第1章 姓名的内涵与意义(1)

(第一节)名字的重要性

名字,是生命的标志,人生的旗帜,许多有为于国家、有为于社会、有为于时代的卓越人物,都是本着做人先立“名”的原则,去开创永不磨灭的壮丽事业,去确定自己光辉的人生之路。

名字不仅是一个符号,它还能折射出不同家庭的思想观念、文化素养、情趣追求等差异,有时还代表一个人的形象、层次和品位。“名不正则言不顺”,人的名字就是代表着一个人存在的生命,因此,名字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名字就是个人的品牌。

人名是个体生命的代称,同时具有个体特征。人诞生后,名字就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名字就是生命的象征。一个精心构思的名字,往往能反映人的文化素养、价值观念、情趣理想等,一个小小的名字,饱含着父母最丰富、最深刻、最真挚的情感。

汉字有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在平常的社会交往中,高雅、深意的名字,往往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妙如诗、美如画、醇如酒,令人难以忘怀。而庸名俗字则给人一种不愉快的厌恶感或排斥感。正如一件很平常的东西,经精美的饰物包装,就会收到非凡的效果。语音的优美多变,字义的丰富玄妙,字形的多姿多彩,以灵活生动和气韵传神的汉字,选择富有时代内涵和审美情趣的好名字,足可以装饰人生,增添异彩。

名字好比一个人的着装,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识,首先是从对方的着装开始的,得体的、适合自己的打扮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名字也好比一个人的谈吐,我们在审视一个陌生人的时候,要听他的语言表述能力,从而判断这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名字也好比一个人的形体,健美的体形、大方的举止总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经常有人说某某人“人如其名”,这是因为,父母在给孩子取名字时,都寄予了某种期望,并把这种期望寓于名字之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把这种期望告知孩子。同时,名字也会对孩子有一定的提醒作用和心理暗示,坚定孩子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同时,父母因为期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教育孩子时,就会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常常会在名字中表现出来。

名字寄寓了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希望、远大前程的憧憬、生活富足的向往、聪明俊美的追求、健康吉祥的祝福、意志坚强的企盼、胸怀大志的激励、学识渊博的向往,因此名字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符号或标志。

姓名乃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民俗学之综合成果,是一个人形象、素质、品位之标志。一个符合自己的好名雅号,能给人心理上以暗示和引导,给人自信,助人成功。因为姓名跟随人一生,影响人一生。

中国象形字源于自然界的“物”,如“采”字,甲骨文中上半部分为手的象形,下半部分为树木,意味着手在采摘果实;又如“休”字,甲骨文中是一个人背靠着树木,表示劳动累了在休息。汉字本身具有生命之灵气,这是西方字母文字所不具备的。当文字成为人的姓名时,常常寄托着人的企求和希望。

一个动听响亮的名字,能使人终生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好的名字不易被人忘记,足以说明形象、好记和琅琅上口的名字是至关重要的,名字与人生的发展不无关系,有相当大的暗示力。好的名字可以催人奋进,激发向上,使人有所作为。同样,不好的名字则使人产生压抑、悲观的情绪,对人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可以从中国传统的符咒文化上得到验证。

有个好名字再加上父母后天的栽培,可以给子女一个好的发展空间。一个好名字不仅代表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意,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美好的愿望、虔诚的祝福,而且能影响孩子一生,让孩子健康、发达、幸福,受益终身。

(第二节)姓名的内涵

姓氏不只是私人的事,亦不只是家庭的事,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姓名,蕴涵了人的精、气、神。

凡人必有姓与名,名与姓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俗话也说:“人如其名。”由此可见姓名对一个人生活和事业的重要影响。

“姓”、“氏”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姓者,生也”,“因生赐姓”,这是血缘传承的标志;“氏”者,旁支别属也,“胙土命氏”,这是地位身份的象征。“姓”重血统,而“氏”重地域;一纵坐标,一横坐标,两者交叉,便把每个人固定在了唯一的坐标上,给后人回溯历史提供了无上的方便。“姓”、“氏”合流以后,“氏”升为“姓”,“姓”、“氏”都统一表示血统。

名字不仅是一个人的符号和称谓,要伴其一生,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一生的缩影。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姓名都是以“姓”和“名”两部分构成,大多是三个字,即由一个字的“姓”和两个字的“名”构成,或由一个字的“姓”和一个字的“名”组成两个字的姓名。也有两个字的“姓”,即“复姓”,与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姓名。一个名字有多种解释,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姓名的分解中看出家庭的希望与本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操、抱负和理想,也可窥见友情、习俗、民风、时代特点等等。从姓名中我们可以读出或侧重政治、军事,或“九代封侯”,或“数世科名,门第清华”,或专心于一门而成工商世家、书画世家、医药世家……在姓名文化里,我们既可读到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又可读到祖先之生存状态、处世心境、价值观念,更可读到吾土吾民之悲欢离合、之生灭盛衰、之死去活来……

有人认为,人的姓名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代号或符号,信手拈来,随便取名即可,其实不然,一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其血型、生理节律、内在信息就已经确定了,而人们所能看到的或者每天都要互相打招呼的是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名字,而隐含在名字里的更深一层的生命寓意,却在不经意中被人所忽略了。文如其人,人如其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发展中,一个人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文化,绝不是毫无意义的可以任意取之的代名词。

在当今社会,人名作为一个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名字作为符号的含义。如今名字已带有时代的信息,铭刻着文化观念,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寄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和目标追求,它对人的一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姓名又具有抽象性的特征。是因为姓名均由相对抽象的汉字所组成,如“白景祺”,不可以叫做“白墙”,因为形象化的姓名会在使用中失去意义,形象化的姓名意义直白,内涵浅薄,易与现实事物混淆。抽象性的名字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因此说名字是家庭教育的起步,是父母对孩子人生前景的信息密码的锁定,是强化个人愿望或社会责任的“固化剂。”

另外人的名字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而且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所不能缺少的工具伴其一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当我们一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时,立刻就会想到这个人的外貌、性情、气质、经历和事迹。正如唐代诗人李益的一联名句:“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突然碰到阔别多年的友人,竟茫然不识,自报了姓氏之后印象仍很模糊;只有一提到名字时,友人昔日的音容笑貌才在脑海里凸现出来,宛如昨日。可见,名字与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人的名字要伴随人的一生,始终和人荣辱与共,人可以改变或抛弃它,而它却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人名即人,言其名即可以想其人。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最初接触到的就是对方的名字,一个好的名字往往会给对方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一个一般的名字往往留不下多少印象,有时一个名字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因为名字走运或背运的逸事,有些虽然近于荒唐,但从中却可以窥见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成功的名字不仅可以激励自己奋发进取,而且是迈向社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一、姓名是代表符号

姓名伴随人一生一世。人从呱呱坠地,便有了自己的姓名,并带着它进入社会活动。

姓名的直接功能便是作为姓名所有者与他人相区别而独有的代表符号,供人们称呼,供人们识别。

姓名是一个人独特的代表符号,它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简单代称,还代表了许多人更本质的内涵,包括品格、职业、出身、文化程度、形象、社会地位,乃至优点和缺点。人与人交流时,通过姓名传递各种信息。比如说陈景润,我们知道他是我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拿破仑,我们就想起他是小个子的法兰西大军事家。

同时,作为一个代表符号,因为其社会性,姓名又具有法律意义:一个经公安机关登记,有了国籍、户籍(特定国家的公民和特定社区的居民)的姓名,又成了人身内容的一部分,它代表着人的权利(包括公民权、名誉权等)、义务(必须遵守法律、进行社会活动或从事某种职业的法规政策)。

二、姓名承载丰富的内涵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姓名亦从发端到演变,逐渐被赋予宏富、复杂的内涵,从简单的“代号”演变为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字学、文学、美学、音韵学等内容的“综合文化。”

1.姓名的传承性

明末清初顾炎武说:“姓千年成而不变,氏一再传而变。”意思是说人们的“姓”是不可以改变的,是具有传承性的。

姓名的产生形式(一般是长辈为晚辈命名)就揭示了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可谓为“传宗接代”;表示姓氏的继承,又表示家族成员之间血脉相连,表明生命基因的延续。尤其是人们长期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更是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之间的血缘亲和关系,把人的个体生命延续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下去,形成家族坚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匿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2.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中国人一般都习惯地继承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传递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可以这样假设,不管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均携有“姓氏基因”,均在每代显示其姓氏的功能。唯有Y染色体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征的性能,而X染色体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性能。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的原因。

3.姓氏载有丰富内涵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从而打开郁积心中的大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咙又足谁?”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至于太昧于自己之短暂人生。“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古代社会的姓氏也曾有高低贵贱之别。“氏”曾经为贵族所独有,丢“氏”即是丢贵族之地位,故“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有“氏”者贵,无“氏”者贱,这在古代是常理;据说上古三代以前,有贵族身份的男子是只称“氏”与“名”,而不称“姓”的,只有妇人称“姓。”至于“庶人”,当然无“氏”,故只称“名。”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什么人之间不能通婚。同姓是一道门槛,我们的祖先三千年前就已规定,所有的男女均不能跨越这道门槛而走进婚姻的殿堂。但“同姓不婚”不是“同氏不婚”,若谓“氏”重在“别贵贱”,“姓”则重在“明婚姻”:“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氏”可改变,而“姓”则是不可变的。至秦汉,“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

比如说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文化内涵极少。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而且没有源头及意义,多数是以位置名来代表,如松下、井上、田中,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传联系起来。

在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颜色和眼球颜色来确定。

而在英国,姓氏则比较稳定,其来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或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等来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还有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还有反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而在王室,旧时采用“爱德华”作为姓氏,后来还出现了较新的“温莎。”

在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曾把同一姓氏的军人分为一组,用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姓名的意愿色彩

根据汉字丰富的内涵,人们赋予姓名形形色色的含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正道,能有所作为,在为子女取名时往往寄寓美好的期望。因此姓名又凝聚着对新生命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望,也隐喻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追求:有的希望光宗耀祖,有的希望吉庆安康,有的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不一而足。

5.姓名的时代性

人之取名,因时而变,与社会背景、环境、形势及时代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从人名演变的历史中会发现,名字的起用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从封建社会人们追求功名富贵,到建国后“建国”、“国庆”、“超英”、“文革”、“卫东”等弥漫浓烈的政治色彩,再到当今社会姓名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在名字中都折射出不同时代特定时期的人文氛围和价值取向。

三、姓氏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人群的分布和迁移

1.姓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