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股指期货必备全书
7382300000037

第37章 规避股指期货的风险(6)

当股票指数为I,又假如到股指期货截止日的天数为T,银行年利率为r,若在T这段时期内有股息D元,股指期货的理论值F应为:

F=I+I×(T/365)×(r—D)

这个公式其实就是指数套利的理论和实际操作依据。当股指期货的交易价格与其理论值偏离到一定的程度,股指期货和指数间的套利交易必然会出现。

简单来说,当指数为I时,股指期货的理论值为F,而市场上股指期货的交易价格大于F时,我们便可以卖出股指期货,买进指数成份股来复制指数,并维持该投资组合到股指期货截止日为止以达到获利目的。

举例来说,在某时刻,有一指数为1000点,该指数为期半年的股指期货交易价格为1040点,假定银行6个月的年利率为5%,6个月内无任何股息,那么,此时的股指期货理论值应为:

1000+1000×0.5×5%=1025

由此可见,股指期货处于“升水”时,股指期货套利者可以估出股指期货,同时花1000元买入指数成分股来复制指数。半年的维持成本为25元,假设半年后指数收盘价为900,那么,套利者在股指期货上获利为:

1040—900=140元

而在复制指数上的损失为:1025—900=125元。因此,套利者净收入为:

140—125=15元。

指数套利经常采用程序交易方法进行,即通过一个计算机系统进行交易。

3.投机交易

股指期货的投机交易是指基金经理根据自己对股票指数价格变动趋势的预测,通过看涨时买进、看跌时卖出以获取差价利润的交易行为。其基本做法可分为买空与卖空交易两种。如某年5月,基金经理预测股指将上涨,于是买入10手9月份的S&P500股指期货合约,当时期货价格是1100点。到了8月1日,S&P500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上涨至1200点,该基金经理估计涨势已快到尽头,于是卖出先前买入的期货,按照1个指数点250美元计算,结果获利25万美元。当然如果投资者的预测与股指实际走势相反,他将出现亏损。

除了以上基本做法外,投资者还可通过股指期货不同月份、不同市场间及不同合约间的差价进行投机交易以获取利润。当然,股指期货的投机交易不是开放式基金的主要投资策略,国际上投资基金在运用股指期货时一般采用卖长买短的策略。即在股票价格低时买入股票,在股票价格高位时卖空股指期货,以防止股价回落造成的损失。如果股票价格继续上涨,股票的市价随之增加,期货上可在高位继续卖空以摊薄成本。当指数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平仓股指期货,以所得收益弥补股票现货的损失。

二、基金如何控制股指期货的风险

要使股指期货规避市场风险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交易中套期保值的股票投资者和投机套利的投机商两者的力量对比应经常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状态。这样,由于投机者的适度投机,股票投资者得以转嫁投资风险;而由于存在套期保值的投资者所提供的价差机会,投机者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也可获得高收益。为防止这一均衡状态遭到破坏,使股指期货所具备的活跃市场、规避投资风险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必须拥有严谨完善的交易制度、适当的保证金比例、完善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同时,还要提高整个市场运行机制的效率,完善市场调控手段,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对投机者加以“制衡”。

无论是套期保值、套利还是投机交易都是有风险的,因此,基金在运用股指期货时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根据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特性以及交易流程,基金的风险管理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风险管理第一阶段——提升风险意识

全面提升风险意识是有效控制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的前提条件。数年来,基金在股票、国债等方面投资的长期思维惯性使基金管理者对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意识不足,缺乏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防范的经验。

风险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如果基金整体风险意识不足,以及无法厘清基础资产与金融衍生品在组合投资中产生的特殊风险,基金管理者疏忽小的风险隐患,长此以往必然诱发大的风险事故。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任何一个环节的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巨大的交易风险,这种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应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加大培训力度。从思想上认识、接受并始终高度重视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并逐渐养成习惯。只有建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才能保证有关风险管理的规定得到严格执行,对基金而言,这是一个持续、系统和再造的过程。

2.风险管理第二阶段——设立风险控制原则

设立风险控制原则是有效控制市场交易风险的核心。投资者在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时缺乏原则,很多抱着套期保值的愿望而来,却最终以投机亏损而结束。此类事件数不胜数,主要就是缺乏严格的风险控制原则。基金在做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时应当严格按照制定的交易方案执行,并且作好阶段性的资金管理,不能随意超越既定的交易计划,要量力而行。基金管理者在交易前就应当充分研究和考虑到每一个交易环节的可能风险,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的预案,建立风险防范的预处理机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力求防患于未然。

3.风险管理第三阶段——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是有效控制交易风险的保障。一个科学的风险管理流程将涵盖交易的全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为的交易风险。流程包括:交易流程设计、预警系统、风险管理工具、应急处理系统、责任人制度等。虽然基金已经有在基础资产投资方面的相当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文本,但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特性与基础资产有很大不同,所以基金应当制订针对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流程文本。

基金风险管理流程中最重要的是防火墙设计。防火墙设计主要包括:投资与交易从部门到人员均相互独立;交易人员与清算分属不同部门,彼此独立;监察保持较强独立,直接向最高层负责;投资与研究、财务人员与岗位分离,各部门设立分类原则;建立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去衡量、控制及报告风险,而不是由交易员去完成等。

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必须实施。例如,基金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明白股指期货交易的机理,制订有关使用的政策并推动落实这些政策;建立具体的工作程序手册,并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执行;设立适当的业务运作系统,包括计价、交易以及后勤在内都要有先进完备的运作系统;建立专门的衍生品交易部门;把现货头寸与期货头寸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风险管理;对基差变动、保证金变化、套期保值的比率、预期的收益与风险等进行动态预测与监管;特别是在内部要建立严密的风险监管制度,一旦期货头寸亏损超过确定的目标,必须强制平仓,避免出现严重的风险事件;建立交易限额制度,包括合同数量的限额、止损点的设立、VaR值等;建立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识别内部控制中的弱点和系统中的不足,提供改进的建议;经常重新评估,审定风险管理政策。

三、日本期指教训的借鉴意义:避险功能强

新加坡日经225指数期货刚推出时,日本管理部门一度不允许本国基金经理利用SIMEX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从事股指期货交易,而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则充分利用该合约,对其投资于日本的股票进行套期保值,导致日本金融机构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后来日本推出了本土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但从统计数据看,无论是市场资源还是定价权,都因本土股指期货的推出滞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全球日经225指数期货市场中,日本本土只占55.05%的份额,主要是来自其国内的需求,其余份额主要由新加坡交易所占有。而且,当年新加坡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价格主导着日本本土的日经225指数价格。可见,由于日本没有及时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新加坡的日经225抢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拥有了很大程度的定价权。

虽然目前新加坡推出的中国A50指数期货的成交规模仍较小,但随着市场发展,不排除市场对其兴趣将逐渐增长。甚至有业内人士担心,当投资者熟悉了中国A50指数期货后,未来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市场资源和定价权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这不仅有利于国内机构投资者与QFII或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公平竞争,而且可以在股指期货的定价权争夺中抢占先机。

从控制风险的角度看,股指期货作为风险管理工具,是场外低风险资金进入股市的先决条件。在没有推出股指期货之前,一些低风险偏好资金不愿大规模进入股市,是因为在一个没有风险控制工具的市场中,大资金所暴露的风险得不到控制。而在推出股指期货后,必将吸引更多的低风险偏好资金进入股市。这些资金进入股市后,建仓的股票首选那些与沪深300指数联动性强的股票,以保证套期保值时获得理想的效果。而从沪深300指数的编制原则看,优质股票是构成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主体,优质股票尤其是蓝筹股与指数的相关性能够满足这些低风险资金的需求。因此,场外低风险偏好资金因股指期货推出而进入股票市场的最直接影响是股市的定价效率提高了,优质股票的价值得到合理的体现。可见,从市场效率的角度看,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证券市场的效率将会在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和股指期货套利机制的作用下得到提高,这将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平稳良性发展。

同时,股指期货的避险功能还可大大降低熊市对本土经济的负面影响。

日本股市大级别的熊市对日本经济实力的影响并不明显,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降低股票市场上大资金的风险。因此,适时尽快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将有利于国内股票市场的平稳发展,降低股票可能的下跌对本土经济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