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百科全书
7383700000001

第1章 身体探秘篇(1)

人体奥秘纵横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你须知道自己”。我们想借用这句名言,提醒每一个中老年人,“你须知道自己”,这里的“自己”是指自己的机体。也就是说,每个中老年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点医学基础知识,如生命的起源、人体生理解剖、人体各时期的生理变化特点等。以便能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生命的过程中健康地驾驭自己。

有人会觉得,我对自己早已很熟悉了。一个正常的人体,无非是头颅、颈部、躯干、四肢四大部分,面部有五官,躯干里有五脏六腑,这都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是,机体的具体结构,各器管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每个年龄时期的生理变化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缺乏的,如果人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搞好自我保健、饮食营养、劳动保护、体育锻练及预防疾病。久之,就会影响身本健康,甚至发生疾病,缩短寿命。

人类对于认识自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在人们都知道,人的意识和活动都是由大脑支配的。可是在古代,人们认为心是意识和思考的器官,所谓“心之官则思”,所以,“思”“想”“虑”“念”等与思考有关的文字,下边都有个“心”。

关于血液循环,已知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里动力“泵”,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作用下,由动脉血管到毛细血管,之后回流到静脉,再回到心脏,这样周而复始不停地工作,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尽管人们很早以前也知道心脏和血管相连,但对动、静脉血管中的物质和各自的作用,却不十分清楚。如古希腊时代的医生们,由于从尸体上观察到血液几乎全部在静脉血管中,而动脉血管是空虚的,就认为人体动脉血管里充满着由肺脏进入的空气。公元二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大医学家盖伦认为,人的静脉和心脏的右部相连接,动脉和心脏的左部相连接。血液在肝脏生成,带有富有营养的“天然精气”。一部分血液由心脏经过静脉流到全身各部,另一部分血液却经过心脏中间间隔里看不见的血管,由心脏的右边流到心脏的左边,在那里和肺脏吸进来的空气相混合,然后这种带有“生命精气”的高级血液,又通过动脉在身体的各部象潮汐那样不停地涨落,使人体的各种器官发挥着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六世纪后半期,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又提出了静脉血液从右心室经过肺循环流入左心房,变成新鲜的动脉血液的新见解。后来英国的医生哈维,亲自解剖了八十多种动物后,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血液循环学说,并在1628年出版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一书。哈维死后,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等,用显微镜观察到动、静脉血管之间的毛细血管网,完全证实了哈维的学说,才最后完成了人们对血液循环的全部认识过程。

我国清代名医王清任,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识到一个医生掌握人体内部结构,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他除了精心研究古代解剖学外,还经常解剖观察尸体,把人体内脏的各部位详细绘制成图,并出版了《医林改错》一书,改正了古代医书中,记载脏腑结构和功能上的某些错误观点,为发展我国的解剖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前人为了认识人体,走过了一个曲折漫长的历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不断问世,解剖生理学的研究,也由宏观发展到微观,由组织细胞发展到对分子、原子的研究。人们对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机体,似乎已不成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未被揭示。如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中医认为,它是人胸部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是纵行的通路,络是横行的通道,它内联脏腑,外通肌肤,布满全身。但是,时至今日,经络在人体内的构成、形态、存在形式及与各脏腑的功能联系,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仍然是医学界需要深入探索研究的问题。

由此可见,人体的奥秘是深奥的,认识自己的机体,也非容易之事。我们意在通过介绍些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知识,中老年时期,尤其是老年时期人体生理变化特点以及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关知识,帮助广大的中老年人学习和了解机体的结构、功能、生理特点、变化规律,以便能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学习和掌握其他方面的卫生知识,实施有效的个人自我保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老年生理变化

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内逐渐发生重大生理变化,即衰老。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主要表现在人体内的细胞和各个器官的功能减退状态。“有生之年叹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便是描写人体衰老的变化过程。

人体功能的减退状态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细胞内物质代谢的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二是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三是对损伤的修复能力降低;四是对致病因素的感受力升高;五是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退;六是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因此,了解和掌握中老年人各器官、各系统的衰老变化特点,对人们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延缓衰老过程,以达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目的,为人类多作贡献更显得尤为重要。

细胞代谢的变化特点

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故细胞的老化必然导致人体的衰老;细胞内进行的物质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其代谢的减退也必然导致细胞功能和器官功能的减退。

细胞形态的衰老变化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细胞形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个变化过程也每时每刻地影响着人体衰老的进程。

一是细胞数量减少。人体约由60万亿个细胞组成,但各类细胞的寿命不同。如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存120天后死亡,便被吞噬细胞吞噬;白细胞仅有几小时至几天的寿命;肝细胞的寿命为几个月等。人体内各处的细胞总是这样不断死亡,而后由新生细胞所代替。细胞的总数在青年人和成年人体内,大都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基本不变、据研究证实,成年人体内每天约有100亿个细胞死亡,但也相应地有10O亿个细胞新生。人体细胞的新生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生的,唯有大脑细胞不能通过分裂增生,故死亡一个便减少一个。老年人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增生的能力降低,新生的细胞数量不能完全弥补死亡的细胞数量,因而老年人细胞总数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减少。由于人体内的细胞总数往往多于实际功能需要,有许多贮备细胞,所以对整个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活动影响不大。但是,细胞有丝分裂增生的能力减退,其损伤如手术和疾病后的修复能力降低。

二是组成细胞的成分更新速度减慢。细胞内的各种成分都在新陈代谢中更新,老年人细胞内的合成代谢速度变设,细胞器更新速度也相应变慢,影响了新生细胞的产生,如果保健措施得当,则可延缓这一过程。

三是细胞形态发生了变化。(1)细胞膜:有不规则的内凹和突起。膜的脂质成分的绝对量增加,尤以胆固醇的含量增加明显,而糖蛋白的成分则随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膜脂质的增加,造成了细胞膜的通透功能减退;糖蛋白的减少,使细胞膜上的离子泵、离子通道和受体的数量减少。这些因素导致细胞与细胞外液物质交换发生困难,新陈代谢和信息交流受到影响。(2)线粒体:老年人体内细胞的线粒体数量显著减少,导致了细胞内产生能量不足,故体力降低。(3)溶酶体:溶酶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内含许多溶解酶,可破坏细胞内的成分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近年来有人研究证实,老年人体内细胞中出现的空泡和脂褐质,也来自溶酶体。(4)其他物质:如人细胞内的内质网、微粒体等减少;细胞核的染色体、核仁发生变化,细胞核增大。这些变化导致了细胞更新变慢。

细胞内代谢的变化

人到老年,细胞内合成酶蛋白质的能力降低,故细胞内代谢发生明显变化。

一是合成糖元的能力下降,三磷酸腺苷代谢减慢,导致老年人劳动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疲劳,不耐持久体力劳动。

二是细胞内脂肪分解氧化的能力减退,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增强,使血中胆固醇、血脂的含量升高。此时,中老年人如不控制饮食易发生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

三是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不足,致使老年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能力减退。

消化系统的变化特点

人到老年,消化系统大都出现形态和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牙齿

人到老年,牙齿已经过了数十年的磨损,其咬颌面变平,缺损的现象比较普遍,再加上酸、甜、冷、热食物的刺激,容易形成龋齿。牙齿周围组织发生老化,牙龈萎缩,故往往出现牙齿松动,甚至一颗颗脱落,加上咀嚼肌退化,故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大都减弱,对食物的磨碎等机械加工能力减退。这样一来,势必造成老年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喜欢吃软食,久之,蛋白质食物摄入量减少,碳水化物摄入量增加,容易形成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

味觉

酸、甜、苦、辣、咸五味觉,主要靠舌体上的味蕾感知。人舌体上的味蕾从出生后11个月才生长完全。年轻人舌体上每个味蕾约245个味觉细胞;到70岁时,味觉细胞数量急剧减少;到90岁以后,其味觉细胞减少至88个。味觉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老年人对味美的食物往往不觉得十分可口,并容易出现对酸、甜、苦、咸四味的判断错误。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甜、咸的感觉显著下降,吃菜的口味重,使盐、糖的摄入量增加。盐摄入过多,会诱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摄入量过多,可引起糖尿病或发胖。有研究报道,微量元素锌在人体内含量越少,则味觉感受器敏感性越差,故认为补充锌对味觉有一定好处。

胃肠道

人到老年,胃肠道的肌纤维组织往往萎缩,胃粘膜变薄,皱壁消失,平滑肌的紧张性收缩降低,韧带松弛。因此,容易出现内脏下垂或肠蠕动减弱、结肠扩张、大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重吸收增多,致使有些老年人出现便秘。也有的老年人,由于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降低而出现大便失禁。

消化腺

人到老年,消化道的腺体开始萎缩,在一般情况下,50~60岁的老人,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60~70岁的老人,其胰脂肪酶仅为原来的1/3。胃酸分泌明显减少,往往导致许多消化腺的功能降低。因此,老年人的消化机能较低,稍不注意饮食调节,将引起消化不良、胃炎、肠炎等。另外,老年人的肠上皮细胞减少,粘膜吸收功能差,特别是对维生素B12、维生素A、胡萝卜素及叶酸等吸收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应注意及时补充,否则,将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肝脏

人到老年,肝脏大都发生萎缩,肝细胞减少,结缔组织增加,重量减轻。90岁的老年人,其肝脏的重量仅为正常人的一半。老年人肝脏的血流量较20岁的青年人约少40%~50%,因此,肝脏的新陈代谢和解毒功能降低。有人对老年人进行了磺漠酞钠(BSP)试验,有25%的人出现滞留。在肝功能检查时,虽然谷雨转氨酶、麝香草酸浊度试验正常,但它的解毒能力和对蛋白质的合成能力降低,以白蛋白减少尤为明显,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呈1:1(正常值为1.5~2.5∶1)。

胆囊

人到老年,胆囊缩小,壁变厚,胆汁浓缩,并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胆色素,容易沉积而形成胆结石。因此,老年人患胆结石的比率增加。有人统计证实,在55~65岁的男性中约有10%,女性中约有20%患有胆石症;而71~80岁的老年人中,约有40%患病。患胆石症的老年病人,又因胆汁排出受阻,而引起胆囊炎;胆囊炎的反复发作。可使胰胆总管阻塞,胰液不能顺利流入十二指肠而返流至胰腺,可引起胰腺炎。

血液系统的变化特点

造血功能

人到老年。造血功能减退,60~70岁的老年人,造血器官骨髓内的脂肪成分占42%;70~80岁的老年人占61%;80~90岁的老年人可高达76%;90岁以上几乎全是脂肪。因此,导致生成红细胞的前身物质减少,造血功能减退,血象和骨髓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红细胞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比青壮年减少10%~20%,红细胞的比容(红细胞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和血红蛋白量均降低。日本前川医师观察,在20~30岁时,血红蛋白量最高,50岁以后逐渐减少,有75%的男性老年人,血红蛋白量不到11.8克,有67%的女性老年人血红蛋白量不到10.8克;老年人的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破裂而造成溶血,致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正常人红细胞寿命为120天);血沉增快,70岁以上的老人每小时可下降33毫米;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在血管中随血液流动时,可随血流速度和血管口径大小而暂时改变自身形态,特别是在通过比自身周径小的毛细血管时,更需要变形而过,以便供应组织所需要的氧气。老年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较青年人低,年龄越高,差别越大。目前认为,有许多老年性疾病,如老年性耳聋、糖尿病、冠心病、老年人智力改变等疾病的发病,都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有关。

白细胞

人到老年,白细胞总数也随着老龄化而递减,平均每立方毫米约300O~8500个。其中以淋巴细胞降低最为明显。至90岁时,白细胞总数降至每立方毫米1500个。因此,老年人的免疫能力降低。一是抵御外侵致病细菌和病毒的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二是免疫监视能力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

血小板

人到老年,血小板的总数虽然可以接近正常值,但其质量与功能下降,如血块收缩力减退,影响了血凝过程;粘附力增强,可在血管硬化的基础上,粘附于血管壁而导致血栓形成,是心肌梗塞、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浆

老年人的血浆容积较青年人小,主要是水分的比例减少,故部分老年人的血液粘稠度略高于青年人;血浆中的白蛋白减少(正常值:100毫升血液3.5~5.5克),球蛋白增多(正常值:100毫升血液2~3克),故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缩小(正常为1.7:1),70~80岁时,其比例接近于1。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血脂总量也显著增加,肝内胆固醇的脂化作用增强,胆固醇与β脂蛋白的结合量增多,易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升高,脂蛋白和脂肪酶的活性降低,易造成高脂血症。

循环系统的变化特点

循环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