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神秘的风水
7396800000010

第10章 人物篇(1)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一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一)风水宗师

1.三国占筮术士管辂

管辂是三国时山东平原的术士。他容貌丑陋,不讲礼仪,性好嗜酒,言谈无常。就是这么一个怪才,从小就喜欢仰视星辰,得人辄问星名,夜不肯寐,父母禁而不能止。他常说:“家鸡野鹄,犹尚知时,况于人乎?”每与小儿做游戏,就在地上画天文,人们叹为奇才。成人后,精通《周易》、风角、占相,远近扬名。

管辂善于推测阴宅怪异。有一次,他经过毋丘俭的墓地,倚树而叹:“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后来,果然应验。管辂能根据墓地“四象”预言吉凶,后世风水师推崇他为祖师。

管辂能用占卦的方式说出墓中事。有郭恩三兄弟都患蹙疾,管辂通过占卦推测他们的叔母墓巾有“女鬼”,是郭恩等应受到报应。郭恩三兄弟只好交代了过去的罪责。

管辂也能说出阳宅怪事。有个妇女得了病,请管辂筮之,管辂说:“你屋里西边埋有两个男子,一男持弓箭,主射胸腹,所以你心口疼;另一男持矛,主刺头,所以你头疼。”那妇女把地掘开,果有二男持器。

管辂还能占生死。刘奉林的夫人病了.管辂说,“到了八月辛卯日日中之时死”,后果如其言。管辂根据自己的长相,推测自己的死期在48岁,后来,他果然只活了48岁。

社会上流传有《管氏地理指蒙》十卷百篇,是风水术中的一部巨著,书前有管辂的自序。其实,这是后人伪托于管辂,不可信。

管辂的事迹很玄乎,前面依据《三国志·管辂传》所介绍的故事都是人们口耳相传的奇闻,尚待进一步考证。管辂是个聪明人,但是,他没有把才智用于正道,而是信奉神秘主义,宣传唯心论,终口推测吉凶祸福,因此,他的行为正如他的相貌一样,是丑陋的,不值得推崇的。

2.晋代风水鼻祖郭璞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属今山西省)人。《太平广记》卷13记载他“周识博物,有出世之道,鉴天文地理,龟书龙图,爻象谶纬,安墓卜宅,莫不穷微,善测人鬼之情况”。这些记载颇有些传奇色彩。不过,他这人确实是博学有高才,曾注《尔雅》、《三苍》、《方言》、《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又曾写了不少诗词,其代表作有《游仙诗》、《汀赋》等,诗的主旨多是宣扬避祸、延寿、漫游神仙世界等情调,具有虚无缥缈的人生观。因此,人们称他为文学家、神仙家、训诂学家。

不仅如此,民间传闻不少关于郭璞柏术方面的故事,又流传有郭璞撰写的《葬书》(或称《葬经》)。《葬书》把风水术从传统的相地术中分离出来,对风水一词作丁具体的解释,全面论述了风水术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奠定了风水术的基础(参见本书《文献篇》)。于是,人们义称郭璞为风水鼻祖、相地术宗师。

这里,先介绍晋人干宝在《搜神记》中记载的几则有关郭璞占筮的事情:

传说郭璞曾跟随庐江太守胡孟康打杂,爱上了胡府的一个婢女,于是作法巧娶此女。他将三斗小豆撒在胡宅周围,胡盂康第二天早晨恍恍惚惚地发现有数千入围其宅,急忙请郭璞占宅,璞说:“您家里不应畜养这个婢女,可于东南20里处卖掉,价格要便宜,这样才可逢凶化吉。”胡孟康信以为真,赶紧卖了婢女,郭璞暗地令人贱买此婢,携婢而去。行前,投符于井中,收回小豆。胡孟康一直不知是郭璞在作法,反而十分感激郭璞,到处宣传郭璞是相宅高手。

刘渊的将领赵固死了匹心爱的战马,请教郭璞该怎么办,郭璞要他派儿十个人拿竹竿向东行30里,搅打林草。这些人照此做了,得到了一只像猿的动物,这个动物在死马头上嘘吸了一口气,死马就活了,奋蹄嘶鸣,饮食如常,众人皆以郭璞为神。郭璞能够用《周易》占墓测病a当时扬州有个大官顾球的姐姐病了40年,请郭璞筮。郭璞筮得“大过”之“升”,就按照卦辞内容解释:“大过卦者义不嘉,冢墓枯杨无英华。振动游魂见龙车,身被重累婴妖邪。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己之咎先瑕。这就是说,顾球的先人曾杀过一条灵蛇,导致“冢墓枯杨无英华”,使后人病。顾球于是搜访家事,果如郭璞言,便赶紧祭拜灵蛇,姐姐的病很快就好了。病好后,有数千只鸟回翔在屋上,天上呈现出云龙牵车、五色绚烂之景,人们都非常惊讶。

《南史·张裕传》记载,张裕的曾祖父张澄准备葬父,“郭璞为占地说:葬某处年过半百,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蓿。葬另某处,年儿减半,位至卿校,而累世显贵。乃摘劣处葬父,结果位至光禄,年64而亡,其子孙昌炎”。这件事可能是偶然巧合。

唐代房玄龄等撰修的《晋书》有《郭璞列传》,其中也记载了郭璞占筮之事:

司马容镇守建邺时,王导请郭璞卜地,遇“咸”卦之“井”卦。郭璞断言,东:方向有“武”名的郡县,可得到铜铎,这是受天命的祥符。两南方向有“阳”名的县,井水会沸腾。后来,此话果然应验,武进县的田中发现了五枚铜铎,历阳县的水沸腾了整整一天。司弓睿为晋王时,又使郭璞卜地,遇“豫”卦之“睽”卦。郭说:“会稽的井中将得到钟,上有勒铭,表示大功告成。”及司马睿即帝位,在太初年,会稽剡县人在井中得到一口钟,上有18个古文字。郭璞告诉司马睿:在晋得五铎,在会稽得大钟,这是苍天给晋的吉兆。司马睿听了很高兴,更加器重郭了。

郭璞还擅长望气之术。当时刑狱繁兴,民不聊生,郭璞上疏,用阴阳望气学劝谏司马容:“臣前云升阳未布,隆阴仍积,‘坎’为法象,刑狱所丽,变‘坎’“离,,厥象不烛,疑将来必有薄蚀之变也。此月四日,日出山六七丈,精光潜昧,色都赤,中有异物大如鸡子,又有青黑之气共相薄击,良久方解。按时在岁首纯阳之月,日在癸亥全阴之位,而有此异,殆元首供御之义不显,消复之理不著之所致也。计去微臣所陈,未及…月,而便有此变,益明皇天留情陛下恳恳之至也。”司马睿听了这些有关“天”的示意,再也不敢大兴刑狱了。

郭璞的母亲死了,他在暨阳择了一块地葬母,离水仅百步远。有人认为墓地离水太近了,水会淹墓。郭璞预测水会退去。后来果然沙上上覆,墓周围几十里都成为桑田。这件事情使郭璞名声大振。时人多请郭璞相墓。有一次,晋元帝穿着便服去看郭璞相墓。元问一个死者家属:“你怎么葬龙角呀?按法律当灭族的!”家属告诉他:“这是郭璞相的地,说不出三年就可见到天子。”元帝心想好大胆子,脱去便服,责问郭璞,郭璞风趣地回答:“见到天子就是能使天子亲自到墓地上提问,您不是恰好就去了吗?这正说明我预测得很灵啊!”

郭璞是个好色之徒,他的好友桓彝每次造访他,他都在和妇人嬉戏。郭璞说:“桓彝呀,你每次来都可径直进房,无须回避,只是不可在厕所找我,否则,我和你都将大祸临头。”桓彝没有把此话放在心上,一次大醉后走进了郭璞家的厕所,郭璞正在裸身被发地衔刀设酮,顿时大惊失色地说:“我俩都要罹难了。”不久,王敦谋反,命璞卜筮,不吉,敦怒,杀了郭璞。桓彝也死于苏峻之难。

郭璞死后,人们传闻他得道成了仙。《洞仙传》记郭璞“殡后三日,南州市人见璞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王)敦闻之,不信,开棺无尸,璞得尸解之道,今为水仙伯”。

郭璞牛前占筮了那么多事情,并且多有灵验,死后又成仙了。于是,郭璞自然而然被奉为神异之人,成为风水术鼻祖宗师。

郭璞怎么能够有如此精深的造诣呢?封建文人在修《晋史》时认为是有神助,开篇就述:“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禳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焚。”其实,郭璞精通风水的原因,在于他博闻强识。他阅读并注释了那么多书籍,不泥于古人,敢阐发新见,撰写了数十万宇著作,说明他知识丰富,超过凡人。另外,他善于总结经验,生前曾将筮验的60多件事汇编成《洞林》,作为占筮的借鉴,加上他禀性聪慧,巧智多谋,善于言辞,又得到高人的指点,终成正果。

最后,有必要说明的是,郭璞的事迹不可尽信,也不可完全不信。他根据生活中的各种迹象推测事情的结果,只要合乎逻辑,是完全有可能言中的。有时,他先作一些模棱两可的预测,再做一些手脚,也是有可能的。他生前一定有许多事情没有占中,这些例子是不会流传下来的。因为人们神化他的同时,是不愿意淡化并贬低他的。凡是被人吹捧的人,总是越吹越神,以至分不清是人还是神。

历史上的郭璞与传说中的郭璞一定是有区别的。凡是神化了的人物,我们都不要盲目相信。

3.唐代形派大师杨筠松

杨筠松,《唐书》无传,宋代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传闻杨筠松本名益,字叔茂,筠松是他的号,祖籍窦州(今广东信宜县),寓居江西,自称救贫先生。传闻他撰写了《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宋史·艺文志》载有“杨救贫《正龙子经》一卷”,当为杨筠松撰。唐僖宗封他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大,掌管灵台地理事。唐亡后,他断发隐居,后死于虔州,葬于雩中药口。《葬书新注序》记载说:“在唐之时,杨翁筠松与仆都监,俱以能阴阳,属司天监。黄巢之乱,翁窃秘书中禁术与仆自长安来,奔至赣州宁都怀德乡,遂定居焉。后以其术传里人廖三,廖传其子禹,禹传其婿赠武功郎谢世南,世南复传其子武功大夫海惠州巡检使永锡,遂秘而不授云。”由此可知,杨筠松的风水术是从唐代长安城传出,他在江西传授给弟子,弟子使风水术逐渐传播。

杨筠松到底写了哪几本相地术书籍呢?

《月河精舍丛抄》载有丁芮朴的《风水祛惑》,其书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考证:“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唐宋时人,各有宗派授受,自立门户,不相通用。今考杨筠松节,不免有疑:窦。《撼龙经》专言形势,分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九星,《疑龙经》亦然,其所谓九星者,特取譬之假象耳。《汉书·翼奉传》有贪狼、廉贞之文,而非星名。王逸注《楚辞》有九魁,谓北斗九星之语,而不详其名。惟道书所有,与此惧同,盖龙经所本也。而《青囊奥语》有巨门、破军、武曲、贪狼;《天玉经》有贪巨、武辅:《都天宝照经》有辅星、贪狼;皆属方位,谓之挨星,又谓之元空。《青囊序》、《都天宝照经》所称罗经,皆土方位,而《撼龙经》云。不比寻常格地罗’,日‘不比’,日‘寻常’,盖轻贱之词。高其倬日‘杨公已明言非方位之说,,是也。《青囊序》言.五行,凡网见。《青囊奥语》言五行,凡二见。《天玉经》言五行,凡1一~见。而《撼龙经》云‘龙家不要论五行’,此皆显然舛异者也。《青囊序》云‘晋世景纯传此术’,《青囊奥语》云‘又见郭璞再出现’。不知郭璞葬书晚出,非杨所及见。又云‘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顺逆行,二.卜四山有火坑,,此元陈致虚之语,乃丹家修练之术也。又云‘太极分明必有图’,此亦宋以后之说,其依托之迹,即灼然可验。且杨筠松地理宗派,自宋迄明为人所道者,是峦体。则理气非杨.学,略举数条,左证其伪。《文文山集》云:黄景文焕甫乃祖赣风水名述也。大概焕.:甫之术,以为崇冈复岭,则伤于急;平原旷野,则病于散。观其变化,审其融结。意则取其静,势则取其和,地在是矣。其日祖赣风水者,祖杨、曾之法也,此则明言传其{法述是峦体矣……又《直斋书录解题》载有《龙髓经》-卷、《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云皆无名字,多吴炎录以见遗。江两有风水之学,往往人能道之,即谢叠山所谓杨君南川诵杨救贫所著《三龙经》极熟者也。则《龙经》为杨筠松之书,尚是宋之相传之本。而《青囊奥语》、《青囊序》、《天玉经》、《都天宝照经》,考《宋史·艺文志》及晁公武、陈振孙两家书目,皆不著录,其为伪撰无疑。高其倬日世传杨公诸书,皆后人伪托,惟《撼龙》、《疑龙》二经是真书,“乃是先得我心之言。”

这就是说:①社会上流传的托名于杨筠松的相地术书中,只有《撼龙经》、《疑龙经》是杨撰,这两本书是言形势(峦体)的。②《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不是杨撰,因为这些书都是言方位(理气)的。这些书宣扬五行,而龙经轻视并否论五行;这些书在《宋史·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都不被著录,说明是后人伪作;黄焕甫师承江西学派,黄是倡言峦体的。作为江西学派的宗师杨筠松,他的书籍当然是述峦体的。

令人置疑的是,托名于杨筠松的这些书籍,有的可能是杨从宫中窃出的,杨却以自己的名义传播,以致后人误以为杨撰。到底哪些书是杨撰,哪些是窃出的,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有必要说明的是:杨筠松是首倡形势之说的宗师,但这一派并不完全排斥方位之说。以相地术中的“五行”而论,两派都讲“五行”,但对“五行”有不同解释,甚至分出“大五行”和“正五行”。对此,宋褚泳在《祛疑说》中有论述:“何为先予卜地,遍叩口者,就参地理之学,虽各守其师说,深浅固未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两说,莫之适从。自古所用大五行,虽郭璞《元经》亦守其说,谓之山家五行。然先辈皆谓莫晓其立法之因,既无可考之理,古今岂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鞯文举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为水,丙丁巳午为火,一如三命六王之说,自谓得杨筠松之学。”杨派在流传中,不断充实,对其他派别的学说,稍加改造,推演新意,使其学说更完备,更有诱惑力,冈此,说杨派形势学说夹杂了方位学派的思想,是完全有可能的。

4.宋代相地名流赖文俊

赖文俊是宋代相地术大师,他的牛平事迹很混乱,颇难考证。传说他字太索,处州人,曾在福建的建阳县当过官,喜好相地术,于是弃职浪迹江湖,自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

赖文俊撰有《绍兴大地八钤》及《三十六钤》,此书分龙砂水四篇,各为之歌。今佚。

《万姓统谱》卷97记载:“宋赖文进布衣善地理,注《四冗天星》。”此处是赖文进,不是赖文俊。不知是不是音近而误,或许是两个人。

《天一阁书目》卷3有《地理大成》15卷,题宋采山伯谦赖文俊撰,明月潭山人柯佩编辑,内有序云:“宋布衣赖伯谦撰《催官篇》,新安汪信民既尝为之注。”《地理大成》是柯佩汇集诸书而成,因为《催官篇》置于首卷,故称赖文俊撰,并不是《地理大成》都是赖文俊撰。这里,赖文俊的字变成了伯谦,不知足两个人,还是搞混。

赖文俊在福建相地很有名声,《夷坚志》记载:“临川罗彦章酷信风水,有闽中.赖先知山人长于水城之学,漂泊无家,一意嗜酒,罗敬爱而延馆之。会丧妻,命卜地,得一处。其穴前小涧水三道,平流,唯第三道不过身而入田,赖咤日:‘佳哉!此三级状元城也。恨第三不长,如子孙他年策试,正可殿前榜眼耳。’其子邦俊挟十三岁儿在傍,立拊其项而顾赖曰:‘足矣,足矣,若得状元身边过也得。’所谓儿者,春.伯枢密也,年二十六,廷唱为第二人。赖竟没于罗氏,水城文字虽存,英有得其诀者。”此处赖先知山人,大概就是赖文俊,如前所述,赖文俊在福建活动,弃官浪游,“先知山人”是他的别号。

5.明代传奇人物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朝元统年间进土。朱元璋起兵,刘陈时务十八策,受到重用。明朝建立后,诸如科举、刑法、乐礼等大典,刘都参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