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19

第19章 宋高宗赵构

在“靖康之变”中,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等数千人被金兵掳走,只有康王赵构逃过了此劫。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北宋旧臣认为国家不能没有皇帝,于是拥立赵构即皇帝位,重建宋政权。

赵构(1107—1187年),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封为康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春,他曾以亲王的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次年,他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宋高宗在位初期,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发动军民抗金。但他畏敌如虎,为保皇位而一味求和苟安。不久,他罢免了李纲,任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从而使抗战形势逆转。

宋高宗赵构

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10余年间,宋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东京留守宗泽主张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但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

逃到临安后,因形势所逼,宋高宗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连连取胜。然而宋高宗却唯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下令岳飞、张俊等撤军。不久,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接受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自称太上皇。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病死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

“绍兴和议”包括哪些内容?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南宋朝廷派魏良臣为禀议使赴金。十一月,金以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入宋,提出和议条件。双方最后达成和约:(1)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2)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3)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岳飞是怎么被害死的?

岳飞是南宋初期抗击金兵入侵的主要将领,但遭奸臣秦桧、张俊、万俟诬陷,蒙冤下狱,不久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于风波亭。岳飞临刑前,发出“前赴后继,还我河山”的壮烈遗言。时年才39岁。岳飞遇害后,狱卒冒着生命的危险,将他的遗体背负出城,埋葬在九曲丛祠旁。宋孝宗即位后,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并将其遗骸迁葬于西湖边栖霞岭下。

大开眼界

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福建邵武人。北宋末年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75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曾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后抑郁而死。

李纲一生著述颇多,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180卷,刊行于世。其中《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建炎时政记》等,是李纲在北宋末、南宋初置身朝廷时的亲身经历和见闻的记录,对研究这段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