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话说中国-帝王
7397500000021

第21章 辽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阿保机与皇后述律平生有3个儿子,即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三子耶律李胡。辽太祖病死后,在皇位继承上,述律平偏袒次子耶律德光,立他为皇帝。耶律德光便成为辽国的第二个皇帝。

耶律德光(902—947年),字德谨,契丹名耶律尧骨,辽太祖次子。天赞元年(922年),他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随同太祖参加一系列征服战争,尤其是在南征幽州,西征吐谷浑、回鹘期间,战功卓著。天显元年(926年),又随同太祖灭渤海国,作为前锋攻克忽汗。

天显二年(927年)辽太祖死后,皇后述律平称制,儿子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十一月,在述律平的支持下,耶律德光即帝位。天显五年(930年),割据原渤海国疆域的东丹王耶律倍逃奔后唐,耶律德光统一了契丹。

耶律德光

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叛变。耶律德光于是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瑭为后晋皇帝。之后,又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瑭灭掉了后唐。

割取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会同五年(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拒不称臣。耶律德光于是率军南下。会同十年(947年),攻克后晋首都东京,灭后晋。改国号为辽。四月,因中原反抗不断,无法巩固统治,被迫引军北返,在河北栾城病逝。

什么是两面官制度?

两面官制度,即“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制度。两面官为两套统治系统,因官署分设在皇帝大帐的南北而得名。南面官沿袭唐制,中央设三省六部,官员多用汉人。北面官名称与南面官不同,职掌却大体相似,官员用契丹人。

两面官制度是由辽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决定的。在辽的统治区域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等少数民族人民。为了对不同生产方式的民族进行有效管理,辽实行这一制度。

后唐是谁建立的?

911年,李存勖在高邑(今河北高邑县)打败了朱温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9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10多年的交战,李存勖于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同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大开眼界

石敬瑭(892—942年),沙陀部人。善骑射,知兵法。后唐时曾任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936年,他勾结契丹灭后唐,并受契丹册封为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改元天福。他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献帛30万匹。并称比他小11岁的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石敬瑭在位7年,连年发生兵乱。天福七年(942年),吐谷浑部不愿降契丹,附于河东,契丹主因此责问石敬瑭,石敬瑭忧郁成疾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