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使徒保罗传
7401000000015

第15章 保罗第三次传道(5)

缴纳十分之一不过是上帝维持他崇事的一部分计划。《圣经》曾详细列举各种捐献与供物。在犹太制度之下,民众无不被教导要在维持上帝圣工与供应穷人需要这两件事上拥有慷慨捐献的精神。每逢特别时节,另有乐意的奉献。在庄稼与葡萄收获的时候,凡土地所产初熟之物——包括五谷、新酒和油——都要当作供物奉献给耶和华。遗下的穗子和田角的庄稼则当留给穷人。初剪的羊毛、初收的五谷也是分别归给上帝的。一切头生的牲畜也是如此;至于头生的儿子则须付出赎价。凡初熟之物都要先带到圣所放在耶和华面前,然后专供祭司之用。

耶稣借着这种慈善的制度,教导以色列人凡事须以他为首。这样他们就会想到上帝乃是其田地、牛羊和牲畜的物主;那赐下阳光和雨水给他们使庄稼生长成熟的也是他。他们一切所拥有的无不是他的,他们不过是他物业的管家而已。

《圣经》记载一位寡妇将两个小钱——就是尽她所有的——投入银库的行为,乃是鼓励凡人在与贫困作斗争的同时仍渴望奉献礼物襄助上帝的事业。基督唤起门徒注意这位妇人,因她将“她一切养生的”都捐上了。他评定她所献的礼物,较比那班并非出于克己之人所布施的大量捐款更有价值。因为他们只是从自己有余之中舍出一部分来。但这位寡妇却为了她的捐款甚至剥夺了自己生活所需,而深信上帝必供给她明日所有的需要。救世主谈到她时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这样,他便教人知道礼物的评价,并不在乎数量,乃是根据捐献的比率和捐献者的动机而定。

保罗在各地教会传道时,常常不知疲倦地努力去感动亲近悔改者的心,使他们渴望为上帝的圣工做出大事。他常常鼓励他们要进行慷慨捐献。他对那些曾经在他们中间工作过的以弗所长老们说:“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有福。”他写信给哥林多的信徒时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这话是真的。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

马其顿的信徒在财物的拥用上几乎全都属于贫穷者,但他们的心却洋溢着对于上帝及其真理的爱,并且乐意捐助维持福音。因此,在为救济犹太信徒而向外邦人教会普遍募捐之时,马其顿悔改归正的这些人的慷慨就被推崇作为其他教会的榜样。使徒写信给哥林多的信徒,要他们注意“上帝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他们是按着力量,而且也过了力量,自己甘心乐意地捐助,再三地求我们,准他们在这供给圣徒的恩情上有份。”

马其顿信徒的甘愿牺牲乃是源于他们的身精神。他们受了上帝圣灵的感动,“先把自己献给主”,然后才甘心乐意捐出自己的财物来维持福音。他们捐献并不需要有人劝勉,而是乐于以克己甚至放弃自己必需之物以便供应别人的需要为荣。当使徒想要加以劝阻时,他们竟强求他接纳他们的捐款。他们本着纯朴、直率,与爱弟兄的心,乐意克己,因此就在仁慈的善果上显出满足来。

当保罗差派提多到哥林多去鼓励该地信徒的时候,他教训提多要将教会建立在施舍的慈善事上;同时他又在个人给当地信徒的书信中加上他自己的请求说:“你们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识、热心和待我们的爱心上,都格外显出满足来,就当在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显出满足来。”“如今就当办成这事。既有愿作的心,也当照你们所有的去办成,因为人若有愿作的心,必蒙悦纳,乃是照他所有的,并不是照他所无的。”“上帝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地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叫你们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舍,就借着我们使感谢归于上帝。”

§§§第八节 在艰难困苦中工作

保罗虽然小心翼翼地将《圣经》中有关正当维持上帝圣工的明训摆在悔改信主的人面前,他虽然声称自己为传福音“有权柄不作工”,并不以世俗的业务为自养的方法,但他在传道期间却多次在各文化中心都市从事手艺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在犹太人的心目中,体力劳动并不算为奇异或低贱的事。希伯来人曾借着摩西而受教,要训练他们的儿女养成勤劳的习惯;任凭青少年长大而不会一门体力劳动便算是罪。即使一个儿童要受教担任圣职,实际生活的知识仍不可缺少。每一个青少年,不论他的父母是贫是富都要受某种职业的训练。凡不为自己儿女准备这种训练的父母,就要算为违背了耶和华的训诲。保罗遵照这种风俗,早已学会了制造帐篷的手艺。

保罗在作基督门徒之前曾身居高位,不必依靠手工自给。但后来他既已将所有的经济都用在推进基督的圣工上,因此往往必须靠他的手艺谋生。尤其是在人们可能误会他的动机之时,更是如此。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曾遭遇到一些不肯亲手作工的人。他后来写信谈到这些人时说:“在你们中间有人不按规矩而行,什么工都不作,反倒专管闲事。我们耶稣基督的命令,吩咐劝诫这样的人,要安静作工,吃自己的饭。”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工作的时候,曾谨慎地给这等人立下正确的榜样。他写道:“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曾吩咐你们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

撒旦在每一个世代都曾设法在教会中引起狂热的精神,借以削弱上帝仆人所作的努力。保罗的日子如此,后来在宗教改革的时期中也是如此。威克里夫、路德以及许多其他人曾以他们的感化力和信仰造福世人,却意外遭遇仇敌企图引诱过分热心、精神失常与不圣洁之人步入宗教狂热的诡计。这些误入歧途的人教导人说:真圣洁的造诣使人超脱一切属世的思想,并使人完全禁戒劳作。另有人则谬解某几段经文而采取极端的看法,教人以为劳动乃是罪恶——基督徒不应挂念自己和家庭的今世幸福,却当将其一生完全奉献给属灵的事。使徒保罗的教导和榜样反证了这种极端看法谬误。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时候并不是完全靠双手作工自给。他后来提到在该城的经验,写给腓立比的信徒答谢他们当时送给他的礼物时说:“就是我在帖撒罗尼迦,你们也一次两次的打发人供给我的需用。”他虽然事实上得到这样的帮助,但他还是谨慎地在帖撒罗尼迦人面前立下勤劳的榜样,以至于无人能有所借口地说他贪心,同时也给予那些对于体力劳动持狂热看法的人以具体的谴责。

当保罗初次访问哥林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置身于对外人动机持怀疑态度的人士之中。住在哥林多沿海口岸的希腊人都是精明的商人。他们已经习练成商界的斫轮老手,以致他们相信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并认为赚钱的事无论采用光明正大或卑鄙龌龊的手段都是值得嘉许的。保罗熟悉他们的特性,他不愿给他们任何借口说他传福音乃是为要发财致富。他原有权要求从哥林多的听众获得供应;但他宁愿放弃这种权利,以免因受不当的怀疑他是为得利而传福音,而致影响到他作福音执事的功能与成效。他要设法去掉一切足以使人误解的借口,使他所传的信息不致失去力量。

保罗来到哥林多之后不久,“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和他的妻子百基拉,他们从意大利来。”“这两人也是制造帐篷的,因为革老丢的谕旨命令一切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所以亚居拉和百基拉就到哥林多来,他们开办了制造帐篷的事业。保罗打听他们,知道他们是敬畏上帝尽力远避四周邪恶影响的,他“就投奔了他们,和他们同住作工。每逢安息日,保罗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后来,西拉和提摩太来到哥林多与保罗同工。这两位弟兄从马其顿教会带来了款项作为维持圣工之用。

保罗在哥林多建立起一所坚强的教会之后,在写给该地信徒的第二封信中回顾了自己在他们中间生活的方式。他问道:“我因为白白传上帝的福音给你们,就自居卑微,叫你们高升,这算是我犯罪吗?我亏负了别的教会,向他们取了工价来给你们效力。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都补足了。我向来凡事谨守,后来也必谨守,总不至于累着你们。既有基督的诚实在我里面,就无人能在亚该亚一带地方阻挡我这自夸。”

保罗说明他在哥林多之所以这样作的原因乃是不给那些“寻机会的人”以指摘的借口。他一面制造帐篷,一面忠心地宣传福音。他讲到自己所作的工作时说:“我在你们中间,用百般的忍耐,借着神迹奇事异能显出使徒的凭据来。”他又说:“除了我不累着你们这一件事,你们还有什么事不及别的教会呢?这不公之处,求你们饶恕我吧!如今我打算第三次到你们那里去,也必不累着你们,因我所求的是你们,不是你们的财物;……我也甘心乐意为你们的灵魂费财费力。”

保罗在以弗所一带地方进行积极传道的工作达三年之久;在那一段长时期中,他又从事他的职业。使徒在以弗所,也像在哥林多一样,因有亚居拉和百基拉与他同在而甚感愉快,他们在保罗第二次布道行程结束时曾与他一同回到亚细亚。

当时有人反对保罗亲手从事劳动,认为那是与福音执事的工作不相称的。保罗既是一个最高级的福音执事,他为什么这样将手艺与传道结合在一起呢?他为什么要将那显然可用在更好事业上的光阴耗费在制造帐篷上呢?

但保罗并不认为制造帐篷乃是耗费光阴。当他与亚居拉一同作工的时候,他经常与那位大教师保持接触,并没有丧失为救主作见证和帮助凡需要帮助之人的机会。他的心智总在追求属灵的知识。他在属灵的事上教导他的同工,并留下勤劳和审慎的榜样。他是一个敏捷熟练的工人,殷勤做事,“心里火势,常常服事主。”当这位使徒从事他的职业时,他就能接触到那些通过其他方式接近的人。他向他的同伴表明:普通手艺的技能乃是上帝的恩赐;上帝赐与人这种恩赐,又赐与人善用这一恩赐的智慧。他教人知道:即使在日常的操劳上,也当荣耀上帝。他那因劳动而生出胼胝的双手,并没有减损他作基督执事发出感人之呼吁的力量。

保罗有时不分昼夜地做工,不单为了供养自己,也为了帮助他的同工。他曾与路加分享他所赚来的钱,他也帮助过提摩太。有时为解救别人的急需起见,他自己还要挨饿呢?!他所度的生活乃是一种无私的生活。当传道工作即将结束,在米利都向以弗所的长老临别赠言时,他竟能在他们面前举起那粗糙的双手,说:“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给你们做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用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第九节 救恩临到犹太人

保罗经过多次不可避免的耽延之后,终于到达了哥林多。这是他过去十分焦急挂虑而辛劳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一时深切关怀的地方。他发现许多早期的信徒依然对他表示热爱,认他为最先将福音真光传给他们的一位。当他会见这些门徒,看到他们忠贞与热心的证据时,他就因他在哥林多的工作并未归于徒然而感到欢喜。

那曾经一度轻易忘记自己在基督里崇高恩召的哥林多信徒,这时业已养成坚强的基督徒品格了。他们的言语行为显示出了上帝恩典改变人心的能力,而且这时他们在那异教和迷信的中心已成了一股坚强的向善力。使徒既然能与他所亲爱的同伴以及这些忠心的信徒团聚,他那疲惫忧烦的心灵就得到安慰了。

保罗在哥林多逗留的时候,很有机会展望到更宽广的新工作园地。他特别考虑前往罗马去的旅程。他最深切的宿愿与计划之一乃是要看到基督的信仰坚立在那当时世界的中心。那时罗马业已成立教会,所以保罗希望获得该地信徒的合作,以便在意大利及其他国家完成圣工。这些弟兄中有许多是他尚未认识的,为了日后在这些人中开展传播福音的工作做准备,他事先写了一封信给他们,声明他访问罗马的决心以及他要在西班牙树立十字架旗帜的希望。

保罗在致罗马人的书信中说明了福音的大原则。他对于当时犹太和外邦教会所议论纷纷的一些问题表白了自己的立场,并说明那曾一度专属于犹太人的指望和应许现在也已提供给外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