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使徒保罗传
7401000000035

第35章 保罗的影响(3)

保罗年约十五岁时,经常到耶路撒冷去参加圣殿的崇拜。他早已吸收大数本城的学者风气。大数是一所有名的大学城。因此,他已准备好接受玛迦列的教导。玛迦列是以色列七大法学博士之一。这位伟大的拉比被当时的人称为“律法之美质”。有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问。保罗在他的门下依照律法严格的受教,为神大发热心。

保罗在耶路撒冷显然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因为他可以进去见大祭司,并得他的信任。他好像是公会的会员之一,并曾投标赞成逼迫基督徒。他的智力极高,使他在学业上出类拔萃。他说:“我在犹太教中比我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从“保罗书信”中偶然提及他个人的记录看来,知道他在没有悔改以前是世上极出色的人。他对将来有极大的抱负和信心,生活端庄,遵守律法,可敬可佩,在神面前无可指责。他从未荒唐过。以神的律法尺度来衡量,没有什么可责之处,也从来没有疏忽过他的责任职守。他为神的热心可以在他极力逼迫基督徒,又想将耶稣基督的名字从历史上除抹这事上看出来。像他这样的人是最难悔改的,因为他深信自己品德端正、信仰纯正。

他的个性是复杂的,但由一个特别的单独的目的所统一。其他的使徒们各有各的优点和恩赐,保罗则集一切于一身。他大概是教会史上最多才多艺的一个人。彼得是一个极端主义者。安得烈是一个保守份子。保罗却二者兼而有之——像彼得那样有冒险性,又像安得烈那么纯谨。他在原则上是保守的,在方法上却是急进的。如果某一个原则有动摇的时候,他令一刻也不屈服。但在方法上,他愿意向什么人就做什么人。

(2)悔改原因

显然,神将保罗的悔改当做教会史上一件关系重大的事。于是,圣灵感动人在《圣经》中详细记录了三次,而且还有补充的记录。利特尔吞爵士(Lord Lyttelton)是英国的国会议员,每一次的政治辩论都有他的份。他曾担任内阁财政大臣,是文人又是政治家。他对保罗悔改事件作过最详尽最竭力的研究。

利特尔吞爵士追述他与一位做法官的朋友韦斯特(Gilbert West)的往事。他们两个都深信《圣经》是一本欺骗人的书,所以决意要揭发其中的虚伪。利特尔吞选择保罗的悔改,韦氏则选择基督的复活为题,作为批评和攻击的对象。二人均满怀偏见地担负起这工作。他们分头研究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结果,二人均因为极力找寻证据想推翻基督教的真理,反而悔改归信了基督。

米尔道(F.J.Meldau)说他们两个碰头时,并不如预定的计划因揭发了虚伪而欢呼,反而彼此庆贺发现了《圣经》中神的话。利特尔吞在他所发表的论文的第一段说:“只要将使徒保罗的悔改加以适当的思考,便足够证明基督教是神所启示的宗教。”他的论文是那么的具说服力,以致约翰斯吞博士(Dr.Samuel Johnston)认为“不信是永不可能伪造一个这样美丽的答复的”。

利特尔吞拟了四种假设,认为足以包含保罗悔改的一切可能性:A.保罗是一个骗子,说出他明知是虚假的事;B.他是一个狂热者,因过分热切的想象力,以致欺骗自己;C.他被别人愚弄欺骗;D.他所宣称的悔改原因确有其事,那么,基督教是神所启示的宗教。

然后,他根据《圣经》证明保罗不是一个骗子。这样,是什么使这位对基督教满怀疾恨的人在往大马士革的道路上一变而成为基督的门徒呢?什么动机也找不到。他明明不是为财,也不为名,或在求取权力。因为他的一生都显示出完全不求自己的名利。他的动机也不是为了满足其他任何情绪上的要求,因为他的著作处处显出最浓厚的道德意味。要成为一个基督教徒便会招来忿恨、轻视和逼迫。难道他会因为一件明知是虚假的事而甘心承受一切损失,并因它而欢呼快乐吗?

这种欺骗不仅无益,而且十分危险。因此,利特尔吞下结论说,这种假定不足以成立。有一件事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是:保罗特别请求亚基帕王要认清他悔改的实情。“这是一个十分特出的证据,显明这件事的特色及保罗为人的正直。他竟毫不胆怯地请求那坐着审判他的王为他作证。”再者,假如这悔改的故事是编造的,亚拿尼亚怎么会到大马士革来见这样的一个敌人呢?

基于许多与此相似的辩论,利特尔吞作了下面的结论:A.保罗不是编造悔改故事的一个骗子。B.纵使他曾有这种企图,也不可能成功。

保罗在悔改和绝对归依基督以后,接着有一个时期隐居在亚拉伯。戈登博士(Dr.S.D.Gordon)写过这样的话:“神极盼望他的儿女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每一个被他所用的人都曾有一个时期在‘亚拉伯大学’接受旷野训练。就如约瑟、摩西、以利亚、先锋约翰、保罗、本仁(Brnyan)玛礼逊(Morrison)、耶得逊(Judson)。就是神子在世间为人的时候,都曾受过训练,并且是优秀毕业生中的少数代表。然而,学费颇昂,程度也十分高,训练是严格的。许多人不继续便半途而废。受训的显著结果是有远大的眼光,稳定的情绪,锐利的观察力和见识。完全的倚靠神,不倚靠人。有儿童的纯真,有温暖的同情,又有真实的谦卑。然而,最高程度是得着最难得的特性——忍耐,和最不容易又最费时学得的地步——像神。在神的训练课程中是没有快捷方式的。”

保罗回到大马士革去。与主相遇以后三年才返回圣城。首先与彼得交往,其次想尽力争取拉比们参与这新运动,但后者使他大为失望。其后的几年间他在做什么不甚清楚。他显然曾在叙利亚和西西里传过几年道。这几年传福音的准备工作结束于在安提阿教会一年的丰富经验。此后,保罗以这个教会为中心,开始他向外邦人传播福音的新工作。

(3)人格特征

诚实

旧约“你要耶和华你的神面前作完全人(诚实的人)”的命令,在保罗身上找到了辉煌的例证。先前,他逼迫基督徒是诚实的,以后,他为基督的国度而努力同样是诚实的。他发现从前曾不幸地走错路,不过,在他的意识中,他从来没有不诚实。他实实在在地说:“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诚实是一种自然流露的质量。

热心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全心全意的。他将以前所有的热诚完全带到新的生活里面来。如今,这些热情被圣灵引至新的河床里,以致他成为“以火焰为仆役”范畴内的一份子。

决断力

蒙哥马利大元帅(Lord Montgomery)认为一个领袖应该具有七种基本的质量。其中之一便是有清楚的决断力。使徒保罗显然有这种质量。当他被基督征服之时,他问了一句关系重大的话:“主阿,你要我做什么?”在他全力以赴的性情看来,他早已决定对基督作毫不保留的顺服及忠诚。优柔寡断对他是陌生的东西。只要他看见责任,便即加以实行。

谦卑

保罗生活在痛悔的谦卑中,而且是在不断的谦卑中。“我原来是使徒中最小的”。“我不配称为使徒。”“我本来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正如摩尔根摩士所说,真谦卑的最好明证便是没有模仿的谦卑。当人向他的使徒身份和传道的工作挑战时,他便立即因他在基督里的特权和成就夸口。“但我想我有在最大的使徒以下”。他不管他的话前后是不是一致。

勇气

保罗特别表现出有一种为希腊人所重视的头脑上理想的平衡。他不找求冒险或轻率行事;但遇及与主人的利害有关的事情时,却不躲避危险或敌人,毫不惧怕,绝不畏缩。他有道德上和体力上的勇气。他的书信显示出他非常忠心地把握人事的问题和教育的难处,勇敢和小心地处理每一个混乱场面。他不习惯用逃避的方法让事情听其自然,以避免管教的痛苦或公义的谴责。他的本性并非没有惧怕,不过已学得如何超越危险并战胜它们。

宽仁、博爱

狭隘顽固的扫罗,改变为思维敏捷、心胸开阔的保罗。这是悔改的许多神迹之一。基督进入保罗内心不仅使他的心胸思维改变,而且扩大了他的视野。他继续不断地反映出神宽大的慈悲及无边的博爱。他因别人的成功而表现出真诚的喜乐,可见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然而,他的容忍在事关重大问题的争论时,却决不妥协,即使与伟大的彼得交锋时也是如此。

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