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黑马(HERMAs)可能是保罗在《罗马书》(16:14)所问候的那一位,曾著“启示书”一册,其中引用以弗所书的“圣灵担扰”等语。
D.保罗的同工巴拿巴在他的著作中也曾引用保罗写给以弗所信徒的话。
E.罗马教父革利免(CLEMENT)在他所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曾引用以弗所书以夫妇预表“基督与教会”的比喻。
F.伪教皇希波利都(HI PPo Lvus),曾著“驳斥异教论”。该书曾提及以弗所书在第二世纪对各地教会的影响。希波利都卒于公元236年。
G.宣讲“神格惟一论”的提阿多都(TH Eo Do TUs)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以《弗所书》(4)的话。
H.曾著书六千种的大教父奥利金(Orio EN)也曾引用《以弗所书》,认为本书是写给以弗所信徒的。
只有一位玛西安(MAR CioN),是“本都”的基督徒,他坚持《歌罗西书》(4:16)所说的“从老底嘉来的书信”一定是这本无地名的以弗所书,而认为《以弗所书》应改为“老底嘉”书。可是北非的特杜连(TER TULLIAN)教父曾为文驳斥玛西安,说玛西安自作聪明,表示是一位殷勤的研究《圣经》者,其实此书并非写给老底嘉人,乃是写给以弗所信徒的。
至于本难题最初质问的一点:“为何在书中不提及保罗提名问候以弗所教会的人物”,并不难解答。任何研究《圣经》者都觉得本书是一本“天书”,多次提到天上的奥秘,少谈人间事,所以故意不提名问候地上什么人,免得损害本书“天上的颜色与质素”。他连提摩太也不记在书中,可能保罗认为提摩太仍未能了解本书有关天上的事的全部。
本书只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推基古,他要把这信送到以弗所去,同时要把保罗在罗马狱中的情形告诉以弗所信徒,并用保罗在狱中仍能过属天的生活景况,安慰挂念保罗的信徒们。
可是,苏格兰大主教“乌雪”(USSHER)一直坚信《以弗所书》是一封“公函”,是写给以弗所附近地区各教会的公函,百余年来欧美神学界均相信他的主张是对的,正如相信他所编的“《圣经》年代表”是正确的一样。
其实,《新约全书》在圣灵引道下,给予那些编辑汇集及订定的先驱们一种暗示,是不会有什么错误的。我们仍认为第三个解释是最合理的,应予推广,称本书为《以弗所书》。
提摩太是谁?与保罗有何关系?
1.提摩太其人
提摩太(TIMOTHY),意即“尊敬神”或“神所尊敬的”,英文《圣经》有时亦译成与原文相近的TIMOTHEUS。
提摩太是路司得的居民,路司得是在南加拉太地区的一个城市。他母亲友尼基是信主的犹太妇人,他外祖母罗以相信也是一位信主的犹太妇人,提摩太从他外祖母和母亲接受“无伪之信”,而且从小学习《圣经》(旧约)。
提摩太父亲即是希利尼人,《圣经》未记其名,可能是一位商人。按照当时的规矩,父亲是犹太人的话,他的儿子们必须在出生后第八日行割礼。但如果只有母亲是犹太人,父亲是外国人的话,则儿子行割礼与否,并不被重视。因此提摩太未曾行割礼。保罗为了要带他一同去传道,所以要为他补行割礼,使人知道他有犹太人的血统(母亲方面),同时可以堵住反对保罗的犹太人之口。
《使徒行传》(16:3)所说的话,很多人不明白!
其实,因为他父亲是希腊人,所以提摩太从小未受割礼,保罗就给他补行割礼,视之为犹太人。
保罗以后不给提多行割礼,是因为提多纯粹是一名外邦人,与犹太人血统及礼节毫无关系。保罗曾为割礼问题引起反对者的争辩。
2.提摩太与保罗的关系
A.保罗因为欣赏这少年人,在路司得和以哥念有好名誉,所以有意拣选他为布道同工。可是由《使徒行传》(16:4)以后所记保罗传道的记录,只提到保罗与西拉同工、同坐监、同受威协,并没有提及提摩太曾同行。直到保罗独自往雅典之时,送保罗去的人领了保罗的命令,叫西拉和提摩太速速到雅典去,此时才再提及提摩太,以后保罗由雅典到哥林多去,西拉和提摩太才赶来“会师”。
因此,有些解经家认为,保罗欣赏提摩太可堪造就之后,曾把这位青年交给路司得当地的信徒们,并为他举行“按手授职礼”,由保罗与当地教会的长老们一同为提摩太按手,将传道圣职授与他,于是提摩太在路司得和以哥念等地开始为主工作。
当保罗吩咐人回去告诉提摩太与西拉一同到雅典之时,提摩太可能一时未能离开正在发展的圣工,直等到适当的时候,才与西拉由庇哩亚出发到哥林多去。
B.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3:1)透露一件使徒行传未曾记录的事。那就是保罗曾打发提摩太往帖撒罗尼迦去增强信徒的信仰。这事是否应该插在《使徒行传》(17:9—10)之间值得研究。因为保罗离开帖撒罗尼迦是与西拉一同去的,显然提摩太未同行。这时候保罗把他留在帖撒罗尼迦亦未可料。
至于《使徒行传》(17:4)说西拉和提摩太仍住在庇哩亚,则可能是提摩太由帖撒罗尼迦往庇哩亚去与西拉在一起。
C.保罗以后独自由雅典到哥林多去,投奔亚居拉和百基拉,然后西拉与提摩太同到哥林多去会见保罗。相信保罗在哥林多一年半的传道时间,提摩太是和他在一起的。
以后保罗在以弗所城传道获得空前胜利之后,曾打发提摩太和以拉都往马其顿去。提摩太是否曾由马其顿南行再到亚该亚省的哥林多去,使徒行传没有记录,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4:17)透露,他曾打发提摩太到哥林多去勉励信徒。在该处保罗称提摩太为“所亲爱有忠心的儿子”。
后来,保罗似乎曾再打发提摩太到哥林多去勉励信徒,并且吩咐他们不可藐视他。
D.保罗第三次到海外传道时,提摩太亦同行。当时保罗抵达以弗所传道,起初没有提到提摩太,后来在工作完毕才提到提摩太受命先到马其顿去,证明提摩太在以弗所曾与保罗同工。保罗写《哥林多前书》时在以弗所。那时他定意要打发提摩太到哥林多去,并从以弗所起程。
E.保罗在罗马监牢中获得释放后,与提摩太到各处布道,而且把他留在以弗所任圣职。这事可以由《使徒行传》(20:1)和《提摩太前书》(1:3)找到根据,当时保罗独自到马其顿去传道,却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工作。
保罗以后写两封书信教导和勉励提摩太如何在以弗所管理教会及为神忠心工作。保罗希望以后能到以弗所去与提摩太在一起。
F.保罗在希腊(雅典及附近地区)传道时,曾用三个月时间走遍那些地方《使徒行传》(20:1—3),提摩太也和他在一起。以后保罗要往叙利亚去,提摩太和其它人便和保罗同行,而且比保罗先到特罗亚去。
G.保罗上诉于恺撒时,由耶路撒冷到罗马途中,《圣经》并未记载提摩太一同去,事实上提摩太早已开始代替保罗在各地教会传道,成为保罗特派专使了。比方:
·保罗在较早时间,曾打发提摩太到哥林多教会去。
·保罗打发提摩太到帖撒罗尼迦教会去增强信徒信心。
·保罗差派提摩太到以弗所教会任圣职。
·保罗渴望打发提摩太到腓立比去安慰信徒。
·保罗在罗马时召提摩太也到罗马去,因为保罗当时甚觉孤单。
·保罗多次写信,均与提摩太一同署名,表示提摩太与保罗在信徒心目中已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保罗写“罗马书信”时,亦题提摩太的名问安。
H.有关提摩太最后的消息记载于《圣经》的乃是在《希伯来书》(13:23)说:“我们的兄弟提摩太已经释放了”。多人根据这节《圣经》证明《希伯来书》不是出于保罗手笔,因为提摩太被囚,已经是第二代的事,当时保罗可能已为主殉道。提摩太被释,可能是很迟的事,保罗早已不在人世了。
I.传说,提摩太在罗马皇帝杜米仙(DOMITIAN,公元81—96年为皇)时代在以弗所为主殉道。原因是提摩太极力劝说以弗所人不可再拜女神亚底米。
希腊人至今崇敬提摩太,每年正月廿二日开会纪念他的殉道,罗马人则在廿四日举行。
J.保罗对提摩太有不同的称呼,表示保罗与提摩太的各种属灵关系:
·称他为“与我同工的”。
·称他为“我所亲爱、忠心的儿子”。
·称他为兄弟。
·称他为“基督耶稣的仆人”。
·称他为“儿子”。
·称他为“我们的兄弟、在基督福喜上作执事的”。
·称他为“作我真儿子”。
·称他为“我儿提摩太”。
·称他为“亲爱的儿子”。
腓立比城与保罗布道有何重要关系?
腓立比城可说是保罗在欧洲所建立教会的第一个城市。所以腓立比城亦可称为“基督教在欧洲的诞生地或立足点”。
有关保罗在腓立比传道的详细记录是在《使徒行传》第十六章,保罗在马其顿省传道的详情则记于《使徒行传》第十六、十七章两章。第十六章是有名的“马其顿呼声”之章,记载圣灵如何引导保罗把福音从亚洲带到欧洲去,结果摇撼了整个罗马帝国。
保罗在传道初期,可能有一个狭窄的民族观念在他这热爱祖国与同胞的心中作祟,他认为只要对以色列人传扬福音就够了。他曾为同胞大发热心,说:“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马书》(9:3)]。他希望把福音传遍散居在罗马帝国各地的以色列人,便算完成被蒙召传福音的任务。
可是,正在他准备往庇推尼去传福音的时候,耶稣的灵却不许,所以他改变旅程到了特罗亚,在那里便看见异象。有一个马其顿人求他“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使徒行传》(16:6—10)。保罗那种“人为的界限”即被破除,神扩张他传福音的疆界,改变他狭窄的思想,使他明白,“全罗马帝国都是传道工场”,于是开始向欧洲进军,腓立比城便是他在欧洲传福音的第一个城市。
当保罗在腓立比传道时,首先带领一个卖紫色布的妇人吕底亚信主,她全家也归了主。之后,保罗曾赶出一个附在使女身上的巫鬼,以致被捕入狱,被打许多棍,半夜与西拉一同在监里唱诗赞美神而震动监牢,结果引导禁卒与他全家信主。
保罗以后可能再有两次到过腓立比,那就是离开大暴动的以弗所城之后,“往马其顿”去,后来又从希腊回到马其顿,然后“从腓立比开始”回到特罗亚[《使徒行传》(12:1.3.6)]。
保罗以后是否有四访腓立比之行,不得而知,但[《腓立比书》(2:9—24)]曾表示他要再去[参《提摩太前书》(1:3)]。保罗临终前曾吩咐提摩太把他留在特罗亚的外衣和书籍带到罗马,可能他再一次到过特罗亚而经过腓立比亦未可料[不过这次提到特罗亚可能就是上文所提《使徒行传》(20:1—6)的特罗亚之行]。
保罗所建立的腓立比教会,可说是一个相当完善的教会,因为教会多为外邦人(非犹太人),所以在真理上并没有加拉太、歌罗西这些小亚细亚教会的麻烦。腓立比城产金,所以腓立比信徒相信也相当富有,他们时常供给保罗的需要,不至有缺乏[《腓立比书》(2:15—16)]。当保罗在罗马被囚时,腓立比教会不但供给他物质所需,而且派一位弟兄以巴弗提去,在监牢里服事保罗,作为一种“活的礼物”[《腓立比书》(2:25)]。可能以巴弗提不能忍受在监牢中的生活,一方面也思家,所以在监牢中病了,病到几乎要死[《腓立比书》(2:26—27)],因此保罗打发他回到腓立比去,同时把腓立比书带去。
保罗与提摩太一同写这封信,当然腓立比人对于提摩太也非常熟悉。保罗曾打发提摩太到马其顿去,自己却等在以弗所[《使徒行使》(19:22)]以后他与提摩太和其他七位同工一同离开腓立比到特罗亚去,那是在逾越节的时候[《使徒行传》(20:1—6)]。
保罗以后再计划打发提摩太到腓立比去安慰信徒们的心,因为他们都关心他在罗马下监的痛苦[《腓立比书》(2:19—23)]。
提多也可能到过腓立比,与腓立比信徒认识。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曾提及他在马其顿有患难(可能指在腓立比被捕下监),神藉着提多来安慰他,这表示提多曾到过马其顿而认识腓立比的信徒[《哥林多后书》(7:5—6)]。
保罗去世后,安提阿城主教伊格那修为主殉道时,曾路经腓立比到罗马去,腓立比信徒给他最安慰的款待。伊格那修离开腓立比后,腓立比信徒写信给波力甲主教,将伊格那修所的书信抄一份寄与腓立比教会诵读。伊格那修照办,而且自己也写一封信去勉励他们。
保罗所乘的船以“丢斯双子”为记,
这丢斯双子是什么?根据《使徒行传》(28:11)记载“丢斯·双子”(希腊文为DIOSKoURIs,但英文《圣经》根据拉丁文《圣经》改译为CAsToR与POLLUX,即“双子”的两个名称),是罗马人粮船的一种记号。“丢斯”(ZEUS)(参阅149条,有关丢斯的说明)是假神名,他有两个儿子,即英文《圣经》所译的卡斯托(CASTOR)与普乐斯(poLLUX)。前者为可死,后者为不死之神。他们被希腊所崇拜,每年在斯巴达城(SPARTA)祭礼他们,称他们为航海的保护者。罗马人往往将他们的神像漆在船头两旁,使乘船的人容易认识。天文学上有“双子星”(GEMmINI)之名,每年由正月至四月,夜间向北观看,见有两粒非常明亮的星,便是这“双子”星座的两颗主要明星。
保罗由米利大岛乘由亚力山大城开来的大船前往罗马,正是三四月之间,也正是双子星座最明亮而且在高空的时候,路加加上这句话“以丢斯双子为记”,并无罗马人的迷信成分在内,可能只是表示他对于天文学的认识而已。
保罗在较早时间遇着巨风,是在禁食的节期之后,即每年十月的时候。以后,在米利大岛住了三个月[《使徒行传》(28:11)],然后再启程,所以可能是在第二年的三四月间。
A.割礼:割礼这种习俗据说起源于犹太教,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犹太人中间,割礼实际上是履行与上帝之立约、确定犹太人身份、进入婚姻许可范围的一种标志。通常指男性割包皮,女性割阴蒂或小阴唇的仪式。
B.什一奉献:《旧约全书》记载,什一奉献可分为三种:a.捐给圣殿或教会的十分之一所得,用以支持祭司或利未人的工作;b.捐给本地穷苦人的十分之一所得;c.为表示对上帝的赞美,在他面前吃所献的那十分之一的五谷、酒、油和头生的牛羊,或将自己十分之一的产品换成钱上街市去购买食物,在上帝面前吃喝快乐。
C.摩西五经,是《旧约全书》最初的五部经典,希伯来文称“妥拉”,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D.迦玛列:迦玛列(Gamaliel)是伟大的犹太教士希勒尔的孙子。他是公元1世纪中叶犹太公会(Sanhedrin)中最主要的权威人士。
E.亚底米:亚底米女神是希腊人朝拜的女神之一。罗马人称她为戴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