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厚灰学大智慧全集
7405500000010

第10章 厚是步步为营,灰是委婉迂回(1)

1.先声夺人,反客为主

先声夺人的人,往往更能在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反客为主。深谙厚灰之道的人都明白“趁阳光灿烂的时候晒干草”的道理,因为胜利与溃败往往就在分秒之间,如果不能占据主动,成功与失败就会瞬间转手易人,结局可能大相径庭。

在商场上,先声夺人的原则同样适用。这一原则的根本点,就是要求你抢先行动,第一个占领市场。在当代中国富翁的行列中,有一个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走出来的神奇人物——李晓华。他如今功成名就,拥有资产18亿元,富甲一方。他对成功诀窍的总结就是:“超前行动,先声夺人。”

80年代初,一些个体户纷纷南下广州。在广州著名的高地街,人们都把目光盯在T恤、牛仔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服装上,以便回到当地的市场上,领导服装新潮,赚上一把。

然而,第一次涉足高地街的李晓华,跟其他人都不一样,他在服装的大潮中看到了一个更具特色的东西——喷泉果汁制冷机!

这种机器不仅外形别开生面,而且功能十分奇特。当你喝上它流出的一杯果汁的时候,就会觉得冰凉、清新、沁人心脾。这么好的东西,在当时的北京,谁也没在市场上见过。

独具慧眼的李晓华,一眼就看中了它!

但是它身价很高——4000元!这个数字,几乎是李晓华第一次南下广州的全部资本。尽管如此,他还是“买”!

李晓华携带冷饮机北上,当这台冷饮机出现在避暑胜地——北戴河的时候,就刮起了冷饮旋风:冒着大汗的游人,排起了长队,一杯接着一杯……李晓华一下子赚了10多万元。

就在第一台喷泉制冷机于北戴河消费品独领风骚的夏天行将结束的时候,他又毅然决定出卖这台立下汗马功劳的机器!

—些亲朋好友都吃惊地发问:“一个夏天还未结束,钱像流水似地进来了,这好比是一台印钱的机器,你怎么能舍得把它卖掉呢?这不是傻吗!”

事实证明,李晓华不是傻,而是精。

在李晓华看来,这台冷饮机,今年所以独领风骚,就是因为它是第一台,独家经营。一些脑袋反应快的人,肯定会紧跟上。明年的北戴河,将会出现上百台,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正如李晓华所预料的那样,第二年北戴河的夏天,喷泉式冷饮机到处可见,比比皆是。虽然还有人畅饮,但已不见排长队的镜头了。

李晓华牛了,亲友们服了。

李晓华又发现了更好的机会,他利用这笔“原始资本”,购进一台录像机和一台大屏幕投影机。当它第一个在秦皇岛登台时,马上兴起了“录像热”,录像厅场场爆满!

就这样,金钱又大把大把地流进了李晓华的腰包,一举又赚了数十万元。

李晓华发迹的事例告诉我们,先声夺人,超前行动,领先市场,就能赚取丰厚的利润。而这也正是厚灰哲学所追求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我们要学厚灰,就要学这种精神,主动出击,先声夺人。否则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

2.制造精神恐慌,玩的就是心跳

厚灰学在“制人”方面,讲究打心理战,就是想要克制对手,先要了解对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渴望什么、害怕什么,然后针对其恐惧的心理薄弱点以害畏之;就能达到“制造精神恐慌”的效果,你就能控制对方的心理,牵着他的鼻子转。

趋利避害是人的正常心理,无论是以利诱之,还是以害畏之,都是有效的控制手段。若是二者兼施效果当然更佳。对方将像喝了“迷魂汤”一样,任你支配。

明朝有一位姓张的官员,胆大心细,机智过人。他在某县任县令时,有一天,县衙来了两位彪形大汉,手里拿着公文,自称是锦衣卫的人,来本地办案。张县令不敢怠慢,忙将二人请进密室相谈。

没想到,刚进密室,这两个家伙便拔出刀,架在张县令的脖子上,重新报上名号。张县令这才明白,原来此二人乃是被通缉的江洋大盗。

两位大盗说:“我们来找你,只是借些钱花,并无意伤你的性命。如果你不老实,那就另说了!我们也不贪心,只向你商借白银五千两,猜想贵县的库房,不会没有这个数目吧?”

张县令是读书人出身,手无缚鸡之力。在两位大盗的挟持下,连一点反抗的余地也没有。然而,他要是将国库的银子送给两位大盗,将难逃罪责,轻则丢官,重则掉脑袋。左右为难之下,张县令决定先好言周旋,再见机行事。他装着很惋惜的样子,对两位大盗说:

“你们刚才冒充锦衣卫,我并没有识破你们,你们为何急忙暴露身份呢?假如你们以公事为名,要求从国库提取现银,我哪敢不照办?这样对你们对我,不是都省了许多麻烦吗?”

两位大盗一听,言之有理!顿时显出很懊悔的样子。

张县令又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你们既已答应不伤我性命,我没有必要为五千两白银冒生命危险。但是,从国库提取现银,有一定的章程,需要好几个主管签字审批,不是我一人可以说了算。在签批过程中,难保没有人怀疑。你们的身份一旦被人识破,结果我想你们是知道的。”

这话又说在理上,两位大盗感到这件事确实难成,又不愿就此罢手,心里不免焦躁起来。

张县令察言观色,怕他们心急上火,赶紧又说:“即使能侥幸从国库提出白银而无人识破,我也脱不了干系。我愿意为你们另设他法,既让你们得到银子,也让我前程无忧。”

两位大盗忙问:“你有什么好办法?”

张县令说:“我在本县为官多年,地方士绅还算买我薄面。不如我向他们借五千两银子给你们。这样你们得到了想要的数目,我也可以免去监守不力的罪责,岂不是两全其美?”

两个大盗认为这办法很好,又担心其中有诈。正在犹豫,张县令又说:“你们肯定不放心让我出去借银,我可以找一个可靠的人代办。我有一个书办,做事还算老稳,那些富户都认得他。我写好欠条,让他以我的名义去借银,肯定没有问题。不过你们最好把刀藏起来,别让他看出你们的身份。”

两位大盗觉得此法可行,便听从劝告,将刀藏起。其中一人出去,将张县令所说的书办叫进来。

张县令对书办说:“我犯了一点小错,被仇家抓住把柄,告上去了。这两位锦衣卫大人愿意从中化解,使我免去罪责。为表示感谢,我决定送给他们白银五千两。可惜我手头无银,只好向本地富户暂借。我要在这里陪两位大人,脱不开身,烦你代我走一趟吧!”

说完,张县令取出纸笔,坐下来写借条,边写边说,某某比较富,可以借若干;某某家境一般,不宜多借。他总共写了七张欠条,累计正好五千两。书办接过欠条,转身出去了。

两位大盗自始至终留意着张县令的一言一行,对他写的欠条也仔细看过,未发现任何破绽,便完全放了心。等书办出去后,他们跟张县令随意聊天,显得很放松。

过了不知多久,书办带着七个衣着光鲜的人走进来。他们手里都抱着一个沉甸甸的布包。两位大盗以为他们抱着的是银子,谁知当他们解开布包时,亮出来的却是兵器。两位大盗顿时明白中计,可来不及有所动作,就已经被制服在地。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书办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发现县令欠条中所写的七个人,根本不是什么富户,而是本地几个武士,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不动声色地走出去,邀来这几个武士,将两个大盗一举擒获。

在本例中,张县令摸准了两个大盗的心理变化,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害怕什么,便依此设计,既擒获了大盗,又保全了自己,堪称高明!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有些小学毕业生能成为顶尖人士,而有些博士生却终生碌碌无为。原因就在于,前者了解人,懂得从他人的兴趣出发考虑问题;后者只了解书,只考虑自己的偏好,企图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

3.当仁不让也是一种高明

学厚灰首先就要学自信,凡事都要有点当仁不让的魄力。人先要自己尊重自己,才能被人尊重。每个人都很重要,你身上都有可爱的闪光之处。当别人地位比你高,或者超越你时,没必要仇视人家,也没必要瞧不起自己,万不可在他人面前低人一等。

春秋时,一个叫晏子的人,虽然个子矮小,但他不小瞧自己,为人处世不卑不亢。正因如此,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齐王。

有一次,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楚人无话可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

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就没有人了吗?”

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就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要是都张开衣袖,就可以遮天蔽日;要是都甩一下汗水,就可以汇集成一场大雨,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要是对方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去;要是对方是个下等的国家,就派一个碌碌无能的人去。因为我是最没出息的人,所以才把我派到你们楚国来。”

宴会上,正当大家酒兴正浓的时候,两个差人捆着一个人,走到楚王的面前。楚王故意问道:“你们捆绑的这人,是干什么?”

差人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

楚王笑嘻嘻地望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是吗?”

晏子站起来离开席位,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树。枳树和橘树虽然长得很像,但它们结出的果实味道却不大相同。枳子甜,橘子酸,为啥呢?由于水土不同啊!如今,在齐国土生土长的人,在齐国时不做贼,一到楚国就又偷又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惯于做贼么?”

楚王听后苦笑着说:“德才兼备的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现在真有些自讨没趣了。”

可见,你越不卑不亢,别人就越会尊重你。或许你的社会地位低、角色小,但是人格是平等的,更何况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所以做人不能太老实,有些时候就是要当仁不让,否则,谦虚过了头,就真的会贻误一生了。

谦虚是我们民族的美德,我们不能丢弃,但也不该曲解“谦虚”这个词,应该表现自己的时候,就要当仁不让,否则你的能力有谁会看得见呢?那就不叫谦虚而是愚昧了。

4.揪住弱点,把对手控制在你的手中

人的弱点有时是众所周知的,有时是隐而不显的。众所周知的弱点在运用上所收到的效果,当然比不上一些隐情或绯闻。但是,隐情或绯闻的资料及证据不容易掌握,搞不好还会吃官司。所以,智者或强者多半强调面对面的竞争,而不是造谣言或放冷箭,亦不无道理。

1966年是美国大选年,总统候选人,共和党方面,推举总统福特出来角逐。民主党方面,则出现了卡特与爱德华·肯尼迪竞争总统候选人的局面。

肯尼迪依其庞大的家族财势,以及两位兄长为国殉职的声望,更兼长年担任参议员的经历,欲问鼎总统候选人的宝座,简直可以说是探囊取物。

卡特仅为花生种植户出身,虽有担任州长的经验,但显然不是肯尼迪之对手。卡特眼见力攻无望,唯有智取。当时美国人民因水门事件的创伤记忆犹新,加上华府政治人物不名誉事件又层出不穷。所以,聪明的卡特就紧紧地抓住此一弱点,开始了一连串攻击已死去的约分·肯尼迪的行动。其中有调查结果显示肯尼迪总统对美国中央情报局谋杀外国领袖的阴谋知情,说肯尼迪总统在白宫里面乱搞女人,甚至居然还有一位名叫艾丝纳的女人,出面对新闻界大谈她曾和肯尼迪总统上床的事。进一步又扯出一位黑手党的首领,说他如何帮助肯尼迪违法当选等等。这些宣传无非是抓住稍许捕风捉影的弱点,大肆宣扬,丑化其家族的形象,以达到打击的目的。在这种猛烈的攻击下,爱德华·肯尼迪果然招架不住,不得不宣布退出角逐。

到了1980年,爱德华·肯尼迪和卡特两雄再度交锋,竞争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此时卡特为现任总统,他知道1966年的打击策略已经不能再用,因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选民不会再有新鲜感。所以,他就怂恿新闻记者抬出“柯鲁珍事件”,说明爱德华·肯尼迪当年对落水的女友见死不救的经过,这样的一个人如何会有他自己所谓的“领袖气质”呢?穷追猛打的结果,使爱德华·肯尼迪终于再度败于卡特之手。

所以,很多人认为卡特能够两度击败肯尼迪,主要是由于他善于打击竞争者的弱点,尤其是善用情势民气,遥指问题的核心。不过,1980年因为他太过重视打击同党的肯尼迪,而对真正的对手,共和党的里根,却没有找不到致命的弱点,以致败阵下来,回乔治亚种花生去了。

揪隐私有一个重要的技巧:对对手的弱点保好密,便可以多次利用同一个把柄抑制对手。一旦你掌握的秘密被公开以后,他便会破罐子破摔,反而毫无顾忌地对你报复。假设,他的现任太太并不知晓他的一大秘密:他在婚前与一个女生恋爱过,而且还有了孩子,对这个孩子他没有正式承认过。即使深知了这个秘密,还是无法当做他的弱点加以利用,必须确定那个女性与孩子的姓名,才能大加利用。

我们姑且当做已探出了他们的姓名——母亲是张女士,孩子叫小宝。当他立于众人面前,以一种傲然的态度,喋喋不休地与你吵起来时,你就用极其平静的口气,突然改变话题,问一句:“我忽然想到一件事,你最近有没有跟张小姐见过面?”

对这个秘密一无所知的人,以及虽略有所闻,但是不知道她姓名的人,对你说的话,当然会不知所言何事。

不知底细的人全然不了解你所言何事——这个事实,便是你能够利用对方弱点,战胜对方的要诀所在。

要是你继续问下去,等于把他不愿意为人所知的大秘密掀了出来,他当然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只好设法使这一场吵架草草收兵。于是,他便会一改刚才趾高气扬的态度,低声下气地抗议说:“噢……噢……这种话何必在这儿说呢?”

此后,你就要屡次搬出“张小姐”来制服他。除非到了他听到“张小姐”这个名字时,就情不自禁地愕然一惊,你才再搬出“小宝”这个名字来,要一步步让他知道你的厉害,这也是利用对方弱点的另一个要诀。

要把对方的弱点当弱点利用的时候,千万不能在众人面前公开他那个弱点。你只能以能够使他明白的方式闪烁其词,把他掌握得死死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哪敢撕破脸?每次吵架,他当然会被逼得竖白旗。

5.掌握分寸,不可逞匹夫之勇

古语有曰:“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厚灰学要求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因一时鲁莽而坏事。因为逞匹夫之勇的害处绝不仅仅是费力不讨好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