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欣喜的是,这个业绩是史上最好的。从净利润总额看,历史最高的是2007年,那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不到1万亿元。2009年打破了这个纪录,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85万亿元。2010年,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总额再超2009年,创出历史新高。
由于业绩创新高,使得沪深股市目前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预计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总额将达1.6万亿元,12月底沪深股市总市值33万亿元,以此计算沪深股市整体市盈率仅16.87倍,处于历史低位,与全球成熟市场基本一致,甚至还要低。市场人士统计得出的一组数据显示,1999至2008年这一完整的10年经济景气周期,A股PE(市净率)中枢在27倍;而截止2010年底的PE仅为17倍不到,相比历史估值,其偏离度为17%,数据上也确实已经存在明显超跌。
中国股市正倚在小周期重要的熊牛转折的分界线上。大凡类似的过程,常会被市场人士逐渐而不是一步到位地认同。随着对下一波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增长浪潮周期的预期,投资市场中总有那么一批先知先觉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个人率先翻身入市,他们的投资行为又逐渐为社会投资大众后知后觉地认识,形成社会共识,从而影响股市产生共振。
先知先觉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个人在2010年股市的漫漫调整时在想什么?显然,他们的视野已越过了当下、现阶段,他们想得更远。由于全球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一致行动,这一始自2008年年底的刺激经济的巨大努力,终将在今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产生效应,从而使世界经济得以从大萧条的黑暗隧道慢慢爬升出来,并在不断量的渐变中最终对世界经济产生极其深远且巨大的革命性裂变的影响。
随着经济大趋势在太平洋两岸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和美国,乃至在全球都逐渐明朗乐观起来,我们慢慢发现,从2010年股市最低迷开始,股市已暗流涌动,出现了一些微妙且积极的变化:在大盘指数不断下沉的熊市格局中,却不断有一些类股(医药、信息、科技、消费等)持续走红,它们走红的背后是各类投资主题的复苏到振兴再到景气,各路资金也从试探性入场到躁动,最后到跑步进场的变化过程。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也出现了变化。变化显示,两市新开账户数不断增多,每周动辄有上十亿元新资金流入股市,而这还不包括市场中可能正在被大盘的“牛市期待”重新启动的“睡眠账户”。在经历了长期熊市后,越来越多包括QFII、公募基金在内的主流机构以及大部分散户,都开始对长线坚决看好的认同。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已不再像大熊市最坏时期那样大规模减仓;他们非但不减仓,而且都在不露声色地建仓、增仓或调仓。他们同时了解到,包括保险资金、新发基金的增量资金也和他们的想的一样,进入这个暗流涌动的股市。
在对未来中长期中国经济普遍看好的预期下,对人民币将长期升值和美元将长期贬值的预期,形成了海内外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广泛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包括那些早年在大熊市大规模撤退的国际游资又开始大规模集结,悄没声息地返回中国资本市场上来。纯粹从货币供应角度看,最佳的情况是人民币实际升值的幅度总是小于预期幅度,而且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越长,因升值预期无法满足而导致的货币供应量增量就会越多,对于国内股市的上涨就越为有利。
保险、社保、汇金三大主力的进场成为市场可能拐点向上的风向标。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的超级主力之一,一贯以其先见之明为业内津津乐道。2010年5月,中国人寿(601628)就开始申购基金和买入股票,而且疯狂地买入了银行股,投入资金大约有200亿元。虽然,200亿元的规模与中国人寿(601628)上万亿元的资产总规模相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但对于当前沪市每日800亿元左右的成交额来说,它的进场规模确实不容小觑。同时,据了解,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601601)等其它保险公司也都有试探性的买入。
与此同时,监管层面也传递出一些信息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一些鼓励,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点是,对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资比例限制的上调。按照保监会此前的规定,股票和基金投资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资产的20%,现拟上调为25%;股票与股票型基金投资余额调整为20%,合计考虑,不再单独针对股票及股票型基金设限;单一股票的投资比例上限为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不超过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0%和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1%的,需另外报批;投资锁定期超过3个月的余额,不超过可投资股票资产的30%。对此,有分析人士计算,理论上至少将有4000亿元的险资直接或间接地投资股市。
的确,随着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激增,保险资金的投资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10年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上还指出,目前“预计有超过1.5万亿元保险资金需重新配置”。那么,监管部门此次在如今股市低迷的情况下放宽了险资投资股票的闸门,不仅有利于放缓险资的投资压力,也为有些“疲软”的股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企业年金投资股票比例也在发生可观的变化。2011年1月23日,人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5月1日正式实施。与2004年版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相比,新《办法》未对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的投资比例上限(30%)作调整,但是取消了对股票投资比例上限为20%的限制。这就意味着,未来股票投资比例上限最高可放宽到投资组合的30%。
数据显示,2000年底,中国还只有1.6万多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积累191亿元。到2009年底,中国已有3.35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达2533亿元,9年时间基金积累额增长了1226.18%,年均增长率达到33.27%,大大高于中国GDP的增长率。按照年均33%的增速计算,2010年底企业年金规模已达3368亿元,按照30%的股票投资上限计算,2011年可入市企业年金将超过1000亿元。今后每年则按照企业年金规模以此类推。
在考虑未来流动性,温州民间资本的未来去向不容小视。早在2010年楼市新政出台前,不少温州资金就提前套现,加上从煤炭、矿山等领域退出的巨资,庞大的民间资本快速在温州“老家”聚集,同时强烈的对外投资冲动也在积聚。现在温州地区的银行存款已经突破5800亿元了,是2010年以来的新高。预计目前温州民间闲置资本已经高达8000亿元左右。
8000亿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天津市2009年全年GDP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央企2009年的利润总和,相当于广东省2010年全年新增信贷总额。与如此庞大资金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温州本地实体投资的持续低迷。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温州的投资率一直徘徊在35%左右,远远低于浙江省的47%和全国的67%。2010年上半年,温州投资增速全省并列倒数第二,总量仅是杭州的25.7%、绍兴的49%。虽然传统制造行业是温州人发家之本,但资本逐利的特点让越来越多的温州人把资金从实业中抽离,温州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空心化现象。
从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温州区域内银行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约为6000亿,比年初增加800.09亿。与此同时,贷款余额为5200多亿,比年初新增882亿。大量民间资本正处在徘徊、观望、等待的状态。温州民间资本现在是到了沉默后的爆发期,这些巨量资本是否会在未来成为中国股市力量的重要一支?如果是的话,它进入的资金又将是多少呢?显然温州板块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悬念。
与金融资本进行趋势投资相比,产业资本一直以来被外界看作价值投资的典范。回看2004年和2008年资本市场低迷之际,正是在产业资本大举入市“抄底”,二级市场即展开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而近期,以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又掀起了新一轮“增持热潮”,虽然这种增持还是试探性的。
2010年岁末至2011年初,大股东增持公告频频披露。2011年1月26日,又有三家公司发布控股股东增持公告,包括时代出版(600551)、友阿股份(002277)及迪马股份(600565)。对于孱弱不定的市场而言,大股东的增持行为虽然不能改变指数的运行方向,但至少是对市场低估值的一种认可。
数据统计,1月1日起至1月26日,两市共计有15家公司发布增持公告,发生增持行为25次,其中,健康元(600380)、御银股份(002177)、津劝业(600821)等多位控股股东都先后不同程度增持或回购公司股票。津劝业两家股东买入2951.28万股,增持市值超过2亿元,居于两市增持之首。
一边是大股东的频频增持,一边是久久淡定的市场。大股东增持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趋势,现在似乎还很难讲,对于指数的稳定与推动力似乎就更难评估。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目前的增持现象虽然尚未成为一波趋势,但可以看到,公布增持公告的上市公司,股价已处于底部,而大股东的增持更能说明“被低估”的事实。
如我们将要分析的那样,在股价处于底部,估值被低估的中国股市里,中国股市正处在“于无声中听惊雷”的大突破前夜,一场“碎步走向超级长牛市”的大格局最终将悄没声息地生成。
碎步走向超级长牛市
2012年是一个绝对无法轻忽的重要年份。
在涨跌互现的中国股市,从2012年将成为一次从时间跨度比上一次2005年年底至2007年年底更长的超级大牛市始点。它的基础仍然是由中国人口与经济统计学趋势决定的。要不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大海啸,恐怕中国股市的上一波牛市(2005年底至2007年年底)至今都还没有完成。中国新农村建设引发的后续农村城镇化的加速趋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再次大规模转移,中西部各个大小经济区域受政策扶持掀起的新一轮强劲开发和发展。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两个“老的特区“——上海和深圳区域经济的重新定位和规划。由天津新区开发带动的黄渤海经济增长点的产生。由海峡两岸大小三通带来的地区紧张局势缓和,从而迎来了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地的“大中华经济圈”的正式成形。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顺利召开以及后续的世博会效应,迪斯尼乐园在长达10年的讨价还价后最后在上海安家落户。在中央政策指导下,中国正在形成庞大人口的内需消费潮,以及在经济转型政策倾斜下的新兴产业的最终生成等等,等等,都将使2012年后的中国经济迎来世界历史上最长一次景气周期,而届时世界经济的好转,也将有效配合中国经济的最长一次景气周期的生成。
中国长牛市显然是一系列经济增长因素“合力”作为重要推手的。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09年,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9.3%,是世界发达国家年平均2.7%增长率的三倍,是全球其它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年平均3.5%增长率的两倍多。
2008年的世界金融大危机,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长缓慢的趋势,但经济危机同时又在倒逼经济的结构性转型。中国工业制造在大危机经历了重创,但同时也经历了凤凰涅盘般的浴火重生。新农村运动、城市化加速度、中产阶级消费群的迅速崛起,以及由庞大国内人口促成的市场正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消费升级。
我们的调查表明,买房、购车、自费旅游将是当今乃至未来中国中产阶层的三大消费热点。目前的中国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一个实力群体,这正好说明中国中产阶层消费的巨大潜力。今后几十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扩张将形成新的良性循环表现为如下过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等一批相关产业增长——提高经济活动的总量水平——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和乡村城市化——农民收入提高并在较低档次上形成消费需求——为加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建筑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国民经济进入扩张性时期。
我们将在第二章里详细论述这些具人口学意义的大牛市生成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在侵蚀危害中国经济的同时,也给建立在新技术、低成本条件下的新能源产业,包括动力新能源等;高端服务业(包括金融业、消费升级产业、网络产业等等);以医疗和健康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应该进入商业化阶段,尤其以干细胞和基因技术为核心;以及改造规模化传统产业的革命性、颠覆性技术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产业机会。
未来,我们将看到,新一波经济增长浪潮将和3G、4G等升级换代的技术革命浪潮形成重要的交叉和耦合,而后者是我们迄今看到的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它是一次由芯片产生的信息革命,是对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IT革命的否定之否定。而这场3G技术革命浪潮在中国还刚刚拉开帷幕。
3G不仅可以推动与3G相关产业链的形成,更将拉动近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对刺激中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它将形成一条包括3G网络建设、终端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在内的通信产业链,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产生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