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艺术论》对曲艺美学品格、文学风范、音乐形态、表演技巧等一一展开了条分缕析,既广泛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对千百年来曲艺艺人的艺术实践经验进行了高度理论化的概括、归纳、总结、升华,把曲艺学学科建设向前推进了一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者的学术眼光还紧紧跟踪艺术的前沿和先锋探讨了曲艺在现代传媒、现代艺术观念中的变革和创新。诸如相声TV、化妆相声、电视评书、广播评书、曲艺舞美、曲艺导演体制等,探讨得失,矫正偏差,鼓励创新,研究趋势,多有创见。
曲艺艺术是一门人民性、群众性很强的艺术,它是传统的、大众的、弘扬曲艺这门民族艺术,需要曲艺家的理论自觉及其艺术实践,也需要有更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年一代了解和掌握曲艺的审美奥秘、艺术魅力和鉴赏知识,理论工作者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曲艺艺术论》的作者在可资参考的成果少而又少,现成的理论术语、概念缺而又缺的情况下,为曲艺理论原创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表述,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平台,尽管难免还有粗疏、生硬、失误,但终究是有了一个很好的起步和很高的起点。
(刊于2003年1月4日《人民日报》)
19.秧歌启动的历史复兴
写下这个题目,是我读这部大型图册后最深的感触,也是该书编撰者引导读者反观历史而得出的基本结论。今年是《讲话》发表周年纪念。《讲话》的深远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究竟怎样评判《讲话》以来的文艺史?由于立足点、文艺观和历史态度的不同,就有极大歧异。不是.曾经有过种种“《讲话》后现象”的历史批判吗。我认为,这本次型图册的编撰者们是有见地的。他们从五十年来的舞蹈发展这一历史侧面,给予了我们一个中国舞蹈艺术缘何再度复兴并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答案。
也许,没有比有五千年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舞蹈,在最近五十年的辉煌、复兴,更能让我们直观《讲话》所开辟的中国文艺新时代具有何等气象和风貌了。中国舞蹈艺术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原始时代舞蹈.有“艺术之母”的荣耀,西周、汉、唐又分别达到三个比肩而立的高峰。但是,当传统戏曲、绘画、音乐、文学日益成熟,牢牢地保固着中国艺术文化的经典地位之时,自足的舞蹈艺术却一蹶不振,神秘地消亡,直至毛泽东《讲话》发表,才重又唤醒了中华舞蹈的飕生。正如图册编者所言,自《讲话》以降五十年,“中华舞蹈艺术所取得的成就,已超越了舞蹈发展史上的前三个高峰,树起了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丰碑”。当我们遍览图册300余帧图片及数万言历史评述,我们不仅形象地观照了以五千年历史为背景的五十年中华舞蹈艺术的综合呈现,并且由此及彼,要再度审视《讲话》所给予中国文艺发展的伟大推力和不朽的精神。
五十年的舞蹈复兴是秧歌启动的历史。一部真正的中国革命文艺史和社会主义文艺史也是从延安秧歌运动开篇的。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彻底摆正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向艺术家提出了改造世界观、树立革命的文艺观的号召,为文艺发展指明了符合历史要求和艺术规的途径,于是,秧歌运动应运而生。“一九四三年,秧歌闹得欢。”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的第一个春节,延安“鲁艺”的文艺家们跳起了新秧歌,他们将陕北民歌配上新词,以镰刀、斧头领队,把旧秧歌形式中的“丑婆子”、“脸上画白”、“耳朵戴辣椒”、“手拿棒槌”等,改造为工农兵的形象,掀开了中国文艺新的历史篇章。曾经被认为粗俗的旧秧歌,焕然一新,表达了全新的时代风貌,启迪和激发了文艺工作者巨大的艺术创造热情。新秧歌从延安城东门外的桥儿沟扭起来,一直扭遍延安城,热遍陕甘宁边区,又和着胜利的节拍,从抗日战争扭到解放战争,一直跳遍全中国,使一个古老的国度沸腾起来。人民手舞足蹈地欢庆解放,秧歌成了人民新生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
以秧歌运动为契机,解放区文艺进入了新天地,新境界。以《白毛女》为代表的新歌剧随着大秧歌运动的深化而崛起。以《逼上梁山》为代表的陕甘宁边区的戏曲改革取得突出成就,“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抓壮丁》、《前线》等轰动整个延安和抗日敌后根据地。边区音乐运动继续推出一批类于《黄河大合唱》的黄钟大吕,“成了全国的中心”。边区美术以它新颖的内容,独特的风格和民间的形式,蜚声画坛,以古元为代表的边区画家被誉为“卓绝之天才”、“中国共产党中之大艺术家”。解放区文学事业,不仅印行数十种文艺期刊,而且推出了像《种谷记》、《铜墙铁壁》、《保卫延安》、《高干大》等具有“英雄史诗的精神”的巨制。
当然,新秧歌运动直接启示的还是中国新舞蹈的发展。当《兄妹开荒》在1943年春节第一次走上延安街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等中央领导与群众一起观看了演出。毛泽东称赞:“像个为工农兵服务的样子。”朱德总司令说:“不错,今年的节目和往年大不同了!革命的文艺创作,就是要密切结合政治运动和生产斗争啊!”次年,秧歌队随周恩来到重庆演出,郭沫若看了《兄妹开荒》、《一朵红花》、《朱永贵挂彩》,欣然赋诗:“光明今夕天官府,听罢秧歌醉拍栏。”中国现代舞蹈史上的几位著名大师的创作表演也打下了秧歌运动给予深刻影响的烙印。吴晓邦认为,“从1942年到一1943年秋这整整的一年,是我的艺术生活中很不寻常的一年。”他的舞剧《宝塔与牌坊》,还直接运用了秧歌队的表演。戴爱莲在重庆观看了延安秧歌后,深受启发和鼓舞,创作了《朱大嫂送鸡蛋》等节目。贾作光开创“贾派”舞风,正得益于他深入内蒙古解放区及其火热的斗争生活。更毋庸说,从事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艺工作者,有相当一批成为新舞蹈发展的骨干。1949年7月,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中国代表团表演的《大秧歌》、《腰鼓舞》并列特别奖。这是中国间阃舞蹈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假如说,率先实践《讲话》精神的延安秧歌运动,直接改观了秧歌这一舞蹈形式的风貌和品位,并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精神的象征;那么,由秧歌启动的中华舞蹈艺术的新发展,则是沿着《讲话》的方向,才得以在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亘古未有的全面繁荣。新秧歌运动的成功,鼓舞了舞蹈工作者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向民间学习,深入生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努力把舞蹈艺术与中国人民的伟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文艺“螺丝钉”与革命事业“大机器”的关系,使艺术与时代和历史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也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中国舞蹈艺术实现全面复兴。图册以大量篇幅对这一历史进程作了严密论述和形象展示。
让我们看如下一些令人震惊的史实:
解放以来,共创作大、中型舞剧200多部,蔚为大观。其中相当一批作品久演不衰,堪称精品。
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芭蕾科师生仅用4个月时间,就将《天鹅湖》搬上舞台,震惊中外。随后推出民族芭蕾《红色娘子军》,在世界芭蕾舞坛独树一帜。
在第二届至第八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我国共有40个舞蹈节目获奖。1980年到1991年,有近50人次在多种国际著名芭蕾比赛中获奖。显示了中国舞蹈创作和人才培养的深厚实力。
1964年,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演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3千人参加演出,在中国舞蹈史上矗起新的里程碑。1985年推出了《东方红》》的姊妹篇《巾国革命之歌》,参加演出1400多人。1992年,云南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神州彩虹》,56个民族的艺术家尽展风采,8000余人参加演出,盛况空前。
1991年推出首届中国沈阳秧歌节,4700余人表演广场秧歌。秧歌节推动了大面积经贸成交,促进了经济繁荣,预示着秧歌运动在一个更高文化层面上的振兴。
历史在螺旋上升。舞蹈从它作为艺术史源头起,在经历了由综合走向分化后,如今,在数十年间,迅速挽救颓衰,填补空白,迎头赶上,又从分化到达新的综合的历史进程,当代中舞蹈无论在散的广度还是提高的精度,抑或群众舞蹈的泛化和艺术舞蹈的深化上,都有了彪炳史册的业绩。所以,我们不能不回首感念延安秧歌运动的开创之功和《讲话》精神的导引。这部图册就是对这一历史的铭刻。
应该特别称道的是,图册的编撰者们,为了向《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以顽强的拼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短短50天就完成了这部精美图册。书中搜录了大量珍贵的舞蹈图片资料,真实全面地述录了从“鲁艺”的秧歌到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各个时期的重要舞蹈场面、活动和造型,不仅具有史料和学术价值,还给人以艺术享受。高占祥副部长在为图册作序时,称誉其为“国礼级大画册”,确乎当之无愧。(《中国舞蹈艺术史(1942-1992)》,刘骏骧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
20.电视美学的新收获
——电视艺术短片《桦树皮镶嵌画》小识
2000年3月29日,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50周年嘉庆日子。50年前,一批享誉海内外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领域的著名学者、艺术家聚集一堂,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更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首任理事长为文坛和学术巨匠郭沫若先生。50年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了大型会庆活动。纪念大会上,颁发了经中宣部批准立项,由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成就奖和电视音像作品奖。当晚还举行了隆重的颁奖文艺晚会。获山花奖电视音像类奖的作品是从百余件作品中遴选出来的,最后仅有9件作品获殊荣。
在颁奖仪式上,我见着了来自黑龙江省电视台的获奖作者刘秀梅。她抱着奖杯和鲜花,喜气洋洋。从她递给我的名片,我知道她原来是美学硕士。那一刻,我心里暗忖:难怪她能获奖,原来有这么好的文化艺术美学的动力在支撑呢!
刘秀梅送的作品是关于鄂伦春族女画家莫拉乎尔·鸿苇的艺术专题片《桦树皮镶嵌画》,作品时间不长,不到十分钟。但是我记得在审看这部片子时,它一下子从众多的长片中跳了出来。引得所有的评委眼睛为之一亮。精彩、精制、精妙、精美。使你觉得全片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旁白,每一个画面都是精心之作,非常考究。
桦树皮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文化载体,桦皮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形态,我国鄂伦春、鄂温克等北方少数民族曾用桦树皮创造了美丽独特的物质文化和艺术作品。如今新一代民族艺术家正在对传统的材质和艺术媒介作全新的创造。刘秀梅把镜头对准了这样一位女画家。富有创造性和准确鉴赏性地把女画家及其作品的艺术追术、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展示给观众,在艺术与大众欣赏之间架设了一座心灵通道。电视作品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了画家作品的深刻文化内涵,不隔不涩,是一个知音者的会心;电视作品对桦树皮镶嵌画的艺术手段、技巧及其与树皮色泽纹理的天人合一、艺样效果,对画作的主题、构图、色调、纹饰、隐喻等均作了令人信服的审美判断。
刘秀梅没有被动地只作传声筒。她花费了大量心血在电视的表述语言里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用艺术手段来传达艺术。最终这种传达也构成或成就一种新的艺术,两种艺术交相辉映。使人赏悦目,这就是刘秀梅作品的不同凡响之处。刘秀梅调动了电视艺术的综合特长,在视听上营造了和谐的艺术氛围。刘作的设问式结构、恰到好处的仿谈和画龙点睛式的解说,发挥了文学的审美功能;鄂论春民间音乐和画面流速频率的张弛有度,使视听节奏和谐、韵味无穷,律动深沉;电视画面镜头语言丰富,构图与剪辑流畅而华丽。
在本次评奖中,《桦树皮镶嵌画》以唯一的短片,与众多厚重沉实的长片争雄,受到来自文化界、民俗界、理论界、电视界的众评委一致好评,路身山花奖名列,实属不易。
刘秀梅同志又将有影视美学专著问世,闻听之后,为之甚嘉。希望电视界有更多这样的人才在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上均有建树。
(本文收入刘秀梅著《影视美学》)
21.写出民族的魂魄
——张继刚《献给俺爹娘》观后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9l届毕业生隆重推出毕业晚会《献给俺爹娘》,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交口称誉,也引起了舞蹈界的广泛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