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7407800000042

第42章 傣族要过“泼水节”之谜

说到傣族,人们自然会想起它那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泼水节本是傣历年,傣语称“金比迈”,意为新年。它是辞旧迎新的节日。新年之前,傣族人家家户户都要做好过节的准备,打扫房屋,备买食品,缝制新衣。傣历年期间,要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庆祝活动,有堆沙、浴佛、泼水、放高升等等。这些活动中,泼水意味深长、场面热烈、特点鲜明、参加者最广泛,因而深受人们喜爱,给每个人留下的记忆也最深,所以傣历年又被称为泼水节。整个节日要过三天或四天。泼水节时,不论男女老幼,不分民族国籍,也不管相识与否,大家可以无拘无束地互相泼水。泼水又分“文泼”和“武泼”。所谓“文泼”是对长者和尊者礼节性的祝福,用茶叶的树枝或鲜花蘸水轻轻地淋洒。所蘸的水,要用鲜花瓣浸泡过。淋洒的部位,一般是脖颈后。在泼水之前,还要向被泼者说一些吉祥如意的祝福之词。至于“武泼”,是名副其实的泼水。不管是用水碗,还是用水盆、水桶;不管是在广场上、佛寺前,还是在马路上,都可将手中的水尽量泼出去,被泼者不能发怒。泼水虽然是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并不是节日期间任何时候都可以泼水。在西双版纳,限定在元旦那一天早上10时至下午4时。在德宏,整个节日期间都可泼,但必须是中午12时至下午7时半,泼水节一般在夏历清明节后十天左右,大致相当于公历4月中旬举行。

为什么傣族要过泼水节?有一个傣族人家喻户晓的故事做了这样的说明。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一个凶残的魔王。他魔法高超,横行霸道,刀枪不入,水淹不死,火烧不化。他强抢了七个美女为妻。他的第七个妻子是善良、美丽、聪明、勇敢的人间公主楠粽布。有一年是傣历新年,楠粽布趁魔王酒醉,假意奉承,从魔王口中套得一个秘密:不可一世的魔王也有致命弱点,就是用自己的头发勒自己脖子。待魔王睡熟后,她机敏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把它勒在魔王脖颈上,魔王顿时身首分离。但他的头却变成一团烈火,滚到哪里烧到哪里。为了阻止魔头之火蔓延,楠粽布和另外六个姐妹轮流把魔王之头抱在怀里,火就不再燃烧了。她们就这样轮流抱着魔头,直至它腐烂为止。为了洗掉七姐妹身上的污垢,人们向她们泼水。从此,傣族就有了泼水习俗。这个传说表达了傣族人民憎恶残暴、歌颂善良的美好心愿,当然不是真有其事。

实际上,傣族之所以要过泼水节,是和傣族地区的气候特点、爱水习俗及古代傣族人民祈雨活动有关。

傣族分布在我国西南边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中,2至5月为热季,6至10月为雨季,11至来年1月为凉季。在热季和凉季里,气候炎热,雨水不丰。另一方面,傣族心目中洁净的水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他们用水给亲人祝福,用水给朋友洗尘,用水来传送自己纯洁的爱情,用水来表达真诚的友谊,是一个喜爱水的民族。因此,当气候炎热、干旱少雨之际,他们就要举行泼水活动,用吉祥、幸福的水向老天爷祝福、祷告、祈求雨水丰足,以保人畜生存,庄稼丰收。互相泼水就成为求得甘露的象征。星移斗转,这样的习俗一代代相传,古老的祈雨活动变成了一种群众性的祝福仪式。

此外,泼水节的来历,也跟佛教在傣族地区的传播密切联系在一起。泼水节又称佛诞节、浴佛节或花节,是纪念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6月15日(汉地佛教传为夏历四月八日)诞生的节日。据佛经记载,自从释迦牟尼29岁(一说19岁)剃发更服出家后,为得成佛之道,他饱经一切艰难困苦之后,终于在6月15日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的觉悟而成了佛陀。释迦牟尼成佛后,他和他的追随者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佛教传遍了亚洲许多国家,小乘佛教很早就传人傣族地区。相传,佛生时,有九条龙口喷香雨浴佛身。因而每年一到这个节日,傣族人一般要举行法会,以香水泼洗佛像,施舍僧侣。不少地方还要举行拜佛祭祖、赛龙舟以及互相泼水等活动。届时,傣族人依据浴佛的传说,为佛洗尘。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以求消灾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