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地产战争
74100000041

第41章 地产战争(41)

因为唐娜的缘故,亚斯曾经和天府房产有过合作。当然,合作并不愉快,这全是因为亚斯当时因愚昧而导致的偏执所致。亚斯的偏执甚至使他在一次给天府的员工们开营销讲座的时候,因为房价问题当堂发了火,最后挨了唐娜一记耳光。这些事情后来都写在了《地产泡泡》里面。事后回想,其实亚斯根本没有资格那样偏执,但当时年轻气盛,没有办法。

好在现在一切都过去了。老邹并没有记恨他,他甚至也不在乎唐娜在北京时曾经和他有过一段。是他经历的事和女人太多了,这种事无所谓,还是另有阴谋在?不得而知。

老邹的企业是当代社会中最典型的企业,老邹是这时代最典型的企业家。亚斯一直认为,只要了解了老邹和他的企业,也就基本上知道了这时代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还是改制中的国有企业,甚至是上市企业-的本质。

当时,亚斯一直以为天府房产是邹祥辉创办的民营企业,后来才知它是由市政府某局下面的一个国营房地产企业改制而来的,前身是天胜房地产开发总公司,邹祥辉当时以该局副局长身份担任总经理。事实上邹祥辉至今还保留着该副局长的职务和公务员的身份,工资、福利也一直以局级待遇享受着。天府公司的土地全部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取得,即使在中央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依然如此。

和现在的海杭一样,当时的杭州,掀起了一轮圈地高潮。就在那股高潮中,邹祥辉这个部门搞了个房地产开发公司。无一例外,他都是和许多部门进行联合,用象征性的价格圈占土地,然后转手获取暴利。就那样,天胜房产发展迅速,短短几年便成为业内颇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那年年底,邹祥辉提出改制。结果,一番交易之后,邹祥辉和他的大老婆及弟弟成了新成立的天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成为董事会核心成员。一些中层干部和部分员工加起来的股份总和只有17%的股份。而当时轰动一时的"两幢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竟被评估为330元人民币"的新闻,就出自天胜房产公司的改制过程中。曾经有职工怨声载道,说要上告,却很快被邹祥辉摆平了。而有关部门及媒体对此改制也三缄其口,终于不再提起。

这就是邹祥辉的发迹。原始积累的过程就这样过去了。现在,作为著名的企业家,他也经常搞些慈善活动,把钱捐给希望工程和残疾人协会。企业继续发展,目标无边无际,海杭的机会,他当然不会放弃,再加上胡保义在负责招商引资,他也就挥师而来,与胡保义暂时会合,以举大旗。

和他们一起举"天行"大旗还有程继承。程继承原来是政府的一个小办事员,在一次办公事的时候,与国土局一个副局长发生了某些关系,结果,竟然以每亩3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弄了一块地,而他实际付的,只是每亩地的价格10%,其他全部来自于银行。然后,他立即辞职注册公司。公司刚刚注册,那一带的土地价格已上涨了一倍,房价则直追城市近郊。后来,他以类似的方法搞到两个小地块,再后来,他又以类似的方法搞到一个大地块,就这样,慢慢地也发起来了。

如果说邹祥辉的起家,对于年轻人来说难度太大,因而不具备榜样作用;程继承的发迹又太平淡,缺乏戏曲性和可读性,那么,王光明的发迹就很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了。

那年,王光明以东借西挪的12万人民币,在其担任某银行支行信贷员的舅舅的帮助下,贷款100万元开办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他的目标首先瞄向了工业用地。他看中的市郊的一块土地,当时是工业用地,七通一平后每亩只需要8万元,而同一地块的商业用地是每亩40万元。于是,他又通过政府里面的熟人,用行政审批的方式,把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他以这种方式拿到了50亩工业用地,共用去400万,其中土地成本200万,关系成本和手续成本200万。

接着,他用这50亩住宅和商业用地,向银行贷款2000万,开始搞开发。当时基建成本价约为350元一平方米,他开发了一部分,共1万平方米,78户,结果以每平方米2800元的价格销售一空。这样,公司的资金就有了2800万。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接着,他又用这2800万,用同样的方法,搞到了300亩工业用地,又是一番运作,把它转为住宅用地,又借此抵押贷款,又开发,一轮下来,公司资金变成了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