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球消失记——快要灭绝的植物
7415700000004

第4章 无声的哭泣(1)

人类已经从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生物品种那里受益匪浅。问问农民伯伯就会知道,许多农作物由于长期单一栽培发生了退化,需要从野生植物中吸取新的改良基因。然而,我们正在遭受植物物种流失带来的痛苦。野生植物资源已经越来越难以寻觅了。许多人大概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们身边的田野、山边、水沟,一些不起眼的野生植物正在悄悄灭绝。他们也许不会想到,这是一场绿色生命的劫难。

植被犹如地球的一件神奇外衣,它不但美化、保护着地球,还如一个巨大的“绿色工厂”,能利用太阳能、制造有机物,为地球上所有的人类和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着食物,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植被还在调节地球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过滤尘埃、杀灭细菌、消除噪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总之,破坏植被势必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故保护植被应是每位地球居民应尽的职责。然而,人们往往为了眼前的点滴利益,而做杀鸡取卵之事。让我们来翻翻历史,看看今朝,数数人类因此受到的惩罚。

可怕的不速之客

它们或许是一群不请自来的客人,悄悄溜进了我们的家园;它们又或许是我们请来的“贵宾”,大摇大摆跨进了国门。今天,有害外来生物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我国繁衍扩散,由此造成的灾害日益频繁。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约有200多种,造成的农林业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已达574亿元。有人惊呼:某种情况下,偷偷带进一粒种子,比走私一架飞机还要可怕!

假如中国过去没有从中亚引进小麦、胡萝卜、大蒜,没有从印度引进黄瓜、丝瓜、生姜,更没有从南美洲引进花生、玉米、马铃薯、辣椒、西红柿等等,相信我们今天的餐桌不会那么丰富;还有许多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者”,给我们的公园和动物园增添了许多情趣。

然而,说到凤眼莲、薇甘菊、豚草、腺叶凤仙花、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美洲斑潜蝇……这些来自五大洲的“外籍人员”,让人联想到的却是“恐怖”!它们或暗杀本地生物,或破坏地区环境,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后果。

提起外来有害生物,如今遍布大小河流的“水葫芦”大概可以称得上是“恐怖大王”。据《信息时报》报道,由于珠江三角洲普降暴雨,导致珠江上游河流中的水葫芦漂流到了珠江,将珠江东、南两条航道江面全部覆盖,对航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为只要船只行驶,水葫芦们就会把螺旋桨缠死,其危害不亚于一只水雷。最后出动了100多条清洁船和300名环卫工人,清理出2000多吨水葫芦。但是,它们生长能力极快,只要10多天不清除,水葫芦又将遍布水面!

2007年入秋后,太湖水系告急,上海军民设了五道网拦阻水葫芦,出动了无数船只不停打捞,然而,河道里水葫芦的数量仍在增加!因为一亩水面的水葫芦约有13万株,合18吨至25吨,并且它们始终在生长着!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又称水荷花、水浮莲,开紫色花朵。1901年,水葫芦作为一种花卉从南美引入我国,上世纪30年代被作为畜禽饲料大力推广。它可以进行速度极快的无性繁殖,又能够开花结果进行有性繁殖,因此繁殖极为快速,成了农业环保的头号敌人,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亦被列入100种最危险入侵物种的名单中。

超强快速的繁殖能力是许多外来有害生物猖獗的秘诀,类似的还有腺叶凤仙花,一种生长在喜马拉雅山的紫花灌木。腺叶凤仙花是在一个世纪前“偷渡”到欧洲的,如今它正在悄悄取代当地植物,并逐步占领中欧部分地区半米以上的河岸,因为它可以分泌出相当于当地其他河岸灌木5倍的花蜜!

除了植物,有害动物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在美国和加拿大,七鳃鳗的入侵就造成大潮地区渔业和鲑鱼资源的崩溃,两国政府每年用于控制七鳃鳗的费用达1300万美元。

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已有16种外来物种在我国形成严重危害,仅这些外来物种每年入侵的林地面积达150万公顷,农田面积超过140万公顷,由此造成的农林业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已达574亿元。

零星砍伐严重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

美国和巴西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零星砍伐木材的所谓“选择性砍伐”活动,给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造成巨大破坏,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被破坏的速度比早先估计高一倍。

所谓“选择性砍伐”是指零星、有选择地砍伐森林中有经济价值的木材,而不是将整片森林砍掉。这种偷偷进行的砍伐活动不容易引起官方注意,即使用卫星照片也难以发现,在当地已进行了数十年。

早先,科学家们用卫星照片研究亚马孙雨林的破坏速度,只能看出整片森林被砍伐的后果。美国卡内基研究所格雷戈里·阿斯纳尔等人用一种新的卫星成像分析技术,发现热带雨林被“选择性砍伐”后正在变稀疏。

在传统的卫星照片上,一个像素代表一块土地,研究人员只能从整体上判断这片土地之上的森林是否存在。而阿斯纳尔等人用三颗不同卫星拍摄的照片研究同一块土地,并参照实地考察的结果建立计算机模型,这样他们不仅可以看到照片像素代表的土地上是否覆盖森林,还可以判断森林的疏密程度。

科学家们运用这种模型,研究了巴西亚马孙河流域五个州的森林状况。他们发现,从1999年到2002年,“选择性砍伐”给森林造成的破坏,相当于同一时期上述地区部分森林被整片砍伐的60%至128%,覆盖的面积约为每年1.2万至2.0万平方公里。如果将“选择性砍伐”带来的破坏也计算进去,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实际程度,要比只计算整片砍伐高一倍。

科学家警告说,这种“选择性砍伐”会给亚马孙河流域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首先是使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近四分之一。特定树种的消失还破坏了生态平衡,依附于被砍伐树种的攀爬植物、灌木和草皮也一起消失,土地变得更干燥,也更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科学家们呼吁,各国应更有力地制止“选择性砍伐”活动。

毁林给各国带来的灾难

据科学家的考证,森林的出现约在3.5亿年前。在2.8亿年到2亿年前的中生代,地球上的森林已发展到极盛时期。后来由于冰川降临,动物和植物受到严重的冲击而消失。约在50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初期,气候适宜,森林又普遍发展起来。虽然第三纪中期以后,地球再度经历了一连串的冰川时期,森林又因遭到极大的冲击而大量消失,但经过漫长的年代,森林又恢复出现了。只是到了人类的出现,开始用火和农业兴起以后,人们连续开辟农田,烧山驱兽,获取燃料,兴建城镇。特别是近几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木材和薪材,使得森林遭到更大的破坏。追溯公元前7000年到近代这个期间,由于人类的破坏,至少使地球上的森林减少了三分之一或一半以上。森林的大量减少,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直接影响了人类生产的物质条件和生存环境。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水、土、光、热、气等非生物因素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在一定的地域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依存的。这些因素在自然界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运动,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动态系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态系统。森林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破坏了一个地区的森林,也就破坏了这个地区的生态平衡,造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人们已经认识到,树木的光合作用大大高于草本植物。每公顷森林面积上的生物总量约为农田作物的20倍至100倍。森林生物总量占地球生物总量的19%以上。所以,森林在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影响极大。

20世纪初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和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加,乱砍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毁林放牧现象日益严重,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每年至少消失1100万公顷森林。在东南亚,每分钟就有3公顷的热带森林被砍伐。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农业减产

哥伦比亚由于毁掉了1500万公顷森林,使200万公顷土地变成了荒漠,水土流失面积达2000万公顷,每年约有21万公顷的耕地绝收。印度北部山区的森林受到严重破坏后,广大山区失去了保持水土的能力,造成了1978年的特大水灾。仅西孟加拉邦就有4200多万人无家可归,4900万英亩土地被吞没。印度每年表土流失量达60亿吨,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据联合国调查,由于毁林导致非洲各地干旱少雨的气候,从而造成非洲粮食减产或颗粒不收,几乎整个非洲大陆都在闹粮荒。

烧柴短缺

西非和中美的一些地方,城市家庭要花掉他们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购买烧柴。烧柴紧张,石油昂贵,许多居民只好烧牛粪。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亚洲、近东和非洲,每年大约烧掉牛粪4亿吨(烧掉1吨牛粪,等于失去大约50千克粮食),其代价约为每年减少2000万吨粮食。1980年全世界有1亿多人深受烧柴严重短缺之苦,有10亿人感到烧柴困难。仅在非洲,每年大约有200万公顷森林被当作烧柴砍掉。

环境恶化,疾病蔓延

由于大片森林被砍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不能被森林吸收,严重污染大气,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研究资料表明,近些年来大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灰尘,比20世纪30年代增加了10倍。这些有毒气体和灰尘被人吸收,使许多人患呼吸道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并造成死亡。

环境破坏.动物减少

目前,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有一种动物灭绝。

今后几年内,可能每小时都有一种动物灭绝。只有15%的非洲大象生活在受到保护的森林里。现在,整个亚洲的大象比20世纪初的数量减少了2/3。

50年前,全世界约有10万只老虎,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印度、伊朗、中国、前苏联及东南亚地区,现在只剩下5000只左右。珍贵动物如犀牛、海南坡鹿、大熊猫等,也面临着绝种的危险。

木材严重缺乏

森林被破坏后,工业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供应紧张,其他林产品也严重不足,这在全世界几乎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七叶一枝花被偷光

七片叶子衬托着一朵红色的小花,这种奇特的植物,被古人命名为“七叶一枝花”,有着广泛的医药用途。“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我,一似手拈拿。”种种民谚表明,这种有诗意名字的植物是个“多面手”,可以治疗无名肿毒和毒蛇咬伤。

七叶一枝花盛产于江浙等地,南京的紫釜山就有着广泛分布。但由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等原因,野生存量急剧减少,一度进入江苏野生植物保护“红皮书”。20世纪80年代后,中山植物园将其引入园中进行保种栽培,取得了一定效果。

然而,最近来中山植物园观赏“七叶一枝花”的人却要失望了,因为中山植物园里人工保护的“七叶一枝花”一株都不见了。该园的一位技术人员愤愤地说:“(七叶一枝花)都被人家偷光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山植物园作为珍稀和濒危植物保护基地的药用植物园,园中的植物被人随意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都不敢给植物挂牌子。遇到节假日人手不够时,不仅出现植物被偷的现象,有人竟连牌子也一起拿走。

市民在旅游中破坏野生植物资源,有的是有意,也有的是无意。比如,有的中老年市民爬紫金山锻炼身体,很少空着手回来,或多或少都要带上一两包东西。这种无意识的破坏,也让紫金山的野生药材“吃不消”,野生资源存量大大减少。半夏、明党参、夏枯草、菌类药材等,以前山上随处可见,而今只能在保种的植物园中才能看到。为此,专家呼吁市民,要文明旅游,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共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拯救“植物大熊猫”

在位于海南琼海市中原镇乌皮村委会突塘沼泽地的野生稻保护区,原来这里长满了野生稻,但由于鸡鸭牛的任意啃食和莲花的蚕食,野生稻已经很少见。该野生稻保护区面积100多亩,是2003年海南大学一位教授做田野调查时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