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洋知识小百科-军事篇
7417500000021

第21章 海洋征战篇(6)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海战呈现出什么特点?

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海战,呈现了以往海战从来没有过的新特点。首先,开创海上导弹对抗的先例,无论是叙利亚海军与以色列海军之间,还是埃及海军与以色列海军之间,都发生了多次导弹对攻战。其次,确立了导弹艇战术在海战中的地位。人们认识到舰对舰导弹和导弹艇在现代海战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小国家,不失为增强海上防御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第三,突出了电子对抗的关键作用。如前面所述,“冥河”导弹的性能优于“迦伯列”,可是由于以色列装备了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就出现了你打不着我,我可以打你的战争结果,“50∶0”并不奇怪,有其必然。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出现更高更多这样的比数。第四,加速了海上的综合技术竞争。在现代海战中只有取得综合技术的优势,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从而稳操胜券。

“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遭到了怎样的厄运?

1982年5月2日晚,阿海军惟一的一艘1.36万吨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正在英特遣舰队宣布的200千米“海上禁区”外缘30海里处巡航,被英国的核潜艇“征服者”号发现。“征服者”号在距“贝尔格拉诺将军”号7链的距离上发起攻击,2枚线导鱼雷先后命中。“贝尔格拉诺将军”号立即沉没,舰上官兵,大都葬身海底。这艘原属美国的万吨巨舰,虽然在珍珠港事件中劫后余生,但在41年后却抵挡不住英军现代化潜艇的攻击。这艘军舰的沉没,对阿海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海上控制权完全被英国人夺走了。英国的水面舰艇、水下潜艇、水上飞机,已牢牢地控制了阿根廷的海域。

英军怎样进行圣·卡罗斯潜登陆战的?

马岛战争中当英军偷袭贝卜岛后,阿军派出了一支40余人的小分队进驻圣·卡罗斯港。这就影响了英军指挥部的决心,是否仍在该港登陆?经过再次研究,英军指挥部根据阿军派出的人数判断,阿方未发现英军计划在圣·卡罗斯港登陆的意图。因为40令人不可能防守该港。21日凌晨,英军满载海军陆战队员的登陆艇和伞兵的直升机从2艘攻击舰出发,在黑夜中悄悄登陆圣·卡罗斯港。海军陆战队员和伞兵的脸上都涂上黑油,以干扰有可能的阿军红外线夜视设备的侦察,每个人都背了55千克的武器弹药。登陆部队未遇任何抵抗就顺利登陆。紧接着是轻型坦克、地对空导弹、大炮、装甲车登陆。英军立即建立了滩头阵地。从登陆的第一人到结束,约1000人只用了4个小时。随后,地面部队在舰炮的掩护下开始进攻,阿军作了轻微的抵抗后,9人做了俘虏,其余人员在黑夜中逃走。

马岛战争结果如何?

英阿决战最后集中在争夺斯坦利港上。英军从南、北两路进一步逼近斯港,阿军步步后撤,收缩外围,以集中保卫斯坦利港。经过激战,阿军防线被攻破,已无险可守,阿军到处丢下大批武器逃往斯港。而该港已完全在英军的炮火控制之下。英军开动了全部陆上和海上的火炮连续轰击12小时,发射炮弹1.2万发。阿军守不住,又后退无路,只得决定与英军谈判投降。于是在6月14日当地时间晚9时签字,在东西马岛的全部阿军1.4万人向英军缴械投降。这场战争的结果以阿军的惨败而告终。在这场战争中,阿军不是采取积极防御战略,机动灵活地在陆上去大量消灭英军有生力量,而是采取了消极防御,与精锐的英军打阵地战,所以损失惨重,死伤达3000人。而英军总共只损失了250人,就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沙漠风暴”中多国部队是怎样发挥海空优势的?

伊拉克拒不接受联合国的最后警告,海湾战争终于爆发了。

1991年1月17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开始,代号为“沙漠风暴”,历时38天。多国部队充分发挥海空高技术优势,采用“空地一体战”的战法,使用巡航导弹和各种航空兵器,集中轰击了伊拉克的重要军事目标,为地面部队突击创造了良好条件。主要的战斗行动有:1月17日凌晨,美国海军700多架飞机和2个战列舰战斗群对伊拉克进行空袭和炮轰。1月18日,攻击机从2艘航空母舰上起飞,袭击了伊拉克的导弹艇和船只,并攻击了石油平台。夜间,在武装直升机攻击后,驱逐舰又轰击了11座武装钻井平台中的9座。同时,美国海军还派出部分舰只寻找机会,歼击伊拉克海军兵力,截止2月13日,美海军共击沉伊拉克舰船57艘,重创16艘,基本上消灭了伊海军。

伊拉克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

面对多国部队的猛烈进攻,伊拉克采用以防为主,攻防并举,避其锐气,保存实力的消极防御战略。在有限的反击和进攻方面,主要侧重于:一是继续使用“飞毛腿”导弹袭击沙特和以色列,以还击驻沙美军,并企图逼以色列参战。二是空军飞机零星出击,重点偷袭多国部队的大中型水面舰艇。三是利用石油作武器,炸毁燃烧油田,迟滞和破坏多国部队的地面进攻、海上登陆和空中袭击等军事行动。在防御战方面主要采取了4项措施:一是将飞机和导弹转移至第三国以保存实力;二是利用300多个钢筋水泥造的坚固掩体和数百个洞库将飞机、导弹、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等武器隐藏起来,以躲避轰炸;三是利用大量伪装网、模拟假目标、角反射体、无线电信号发生器等以假乱真;四是利用50万枚各类先进的地雷和上千枚水雷大摆地雷和水雷阵,使多国部队望而却步,以阻止其海陆进攻。

“飞鱼”怎样“吃掉”英国最新式驱逐舰的?

1982年5月4日10点整,阿根廷“超级军旗”飞机从“五月二十五日”号航空母舰上腾空而起,向正以30节速度朝马岛北部水域行驶的英国最新式驱逐舰“谢菲尔德”号扑来。在距“谢菲尔德”号46千米处,“超级军旗”机腹下红光一闪,一枚“飞鱼”导弹呼啸而出,攻击机迅速转向并急剧降低高度,退出了英舰防空导弹系统杀伤区。“飞鱼”在距海平面2米—3米的高度飞行,其主动雷达自导弹头在距“谢菲尔德”12千米—15千米处,捕捉到了目标。刹那间,火光冲天,爆炸声如雷,导弹击穿水线以下1.8米处的舰舷,并在舰体内爆炸。5个小时后,索尔特舰长只得沉痛地下达了弃舰的命令。这艘造价达1.6亿美元、1971年才下水的现代化战舰,顷刻间,被一枚价值仅2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海战的观念。

海湾战争是怎么引发的?

1990年8月2日凌晨,拥有100万大军。经过8年实战锤炼的中东军事强国伊拉克,悍然出动10万军队和大量飞机、坦克、装甲车对其邻国科威特进行军事入侵,几小时之内便占领科威特首都和王宫,当天科威特全国沦陷。科威特沦陷后几小时,联合国安理会就召开紧急会议,并以14票对零票通过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660号决议,敦促伊拉克立即停火,并无条件撤军。1990年8月7日凌晨2时,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美、英、法等西方军事大国和一些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纷纷向海湾派遣舰船,在海湾的海洋、天空、地面挤满了28个国家的数千架飞机、数千辆坦克、数百艘舰艇和数十万大军。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动武的截止日期之后48小时,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高技术战争——海湾战争全面爆发。

多国部队海军采取了哪些作战形式?

海湾战争爆发后不到20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海军舰艇和舰载飞机便彻底摧毁了伊拉克海军的岸舰导弹发射装置、海军基地和100余艘舰船,并收复了古兰岛等外缘岛屿,取得了海上战役的胜利。战斗中,美国和多国部队海军主要采取了3种作战形式:一是使用航空母舰载机和陆战队飞机轰炸伊海军基地、岸防设施和岸舰导弹阵地,使之丧失对海作战和攻击能力;二是使用舰载直升机挂“海上大鸥”、“鱼叉”反舰导弹和“石眼”集束炸弹对伊舰艇进行攻击,不到3周已全部将其摧毁;三是使用战列舰406毫米巨炮(每舰9门)对伊坚固的防御上事、岸防设施等进行轰击,扩大战果。

海湾战争海上封锁的情况和效果怎样?

在海湾危机的7个月中,总共有19个国家海军的165艘舰只对7500余艘次商船进行了盘查;对964次船只进行了登船检查,查看了货单和货舱;命令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决定、共装载100多万吨禁运物资的51艘船只改变航向;海上封锁行动基本上切断了通向伊拉克与科威特港口间的商业来往,阻止了船只前往伊拉克装载石油。同时,土耳其和沙特又关闭了通过伊拉克国土的输油管道,这样,伊拉克的石油收益所剩无几,国际信贷来源也大都被卡断,伊拉克丧失了入侵科威特之前国家总收入的95%,石油外汇将每日减少6000万美元—8000万美元,这给伊拉克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困难。但是,多国部队以压促变、“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萨达姆妥协的目的并未达到。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损失了多少舰艇?

海湾战争中美国和多国部队无论在海军、陆军、空军诸方面兵力在绝对压倒优势。海军方面伊拉克海军更是无还手之力,在战争过程中美国和多国部队始终牢牢控制着制海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共击沉、击毁伊拉克海军艇船46艘,击伤31艘,使其97%的舰艇丧失了战斗力。伊拉克海军基本被消灭,至今仍一蹶不振。

未来的高技术海战是“硬”对抗还是“软”较量?

未来的高技术海上战争的必然结果是“知识”、“智能”含量大为增加。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勒夫在《第三次浪潮的战争》一书中分析了海湾战争,指出:“这场战争不仅使用数量较多的高技术,而且是一场真正的大变革,使知识灌输到暴力中去,使组织、训练、战术、战场管理、情报等发生了变化,并且从根本上使火力、机动性、后勤、时间、空间和通信等相关作用重新概念化。”因此,高技术战争不仅是高技术的“硬”对抗,而且也是知识、智能之间的“软”较量,科学技术越发展,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