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波正在出神,爱思在一边笑道:“你想什么?”吴碧波道:“想做她的哥哥。”爱思对杨杏园挤挤眼,杨杏园也笑了。他想,这是非之地,走了的好,因对着爱思的耳朵,说了两句话。爱思笑道:“你大一点声音,我一点听不见。”阎五奶奶道:“你们要说知心话吗?走!我们让你。”便和余秀英同到外边屋里去。余秀英走到房门口,又拉吴碧波的衣服道:“你也走呀。”吴碧波当真笑着跟她出去了。杨杏园见没有人,正好,便道:“我今天是抽空来的,改日再来罢。”说到这里脸又一红,说道:“恕我冒昧,我一点不懂规矩。”便拿了一张十元钞票,塞在爱思手里。谁想爱思拿钱在手里,看也没有一看,笑道:“呆子!”依旧把钱塞在杨杏园手里。杨杏园越发难以为情了,不知道怎样才好。爱思道:“我老实告诉你……”说到这里,也红了脸,又笑了一笑,说道:“你还不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的交情,哪在这上头,至于说到这个地方,她们的目的,只是在抽头。”又把手上的小指头一伸,说道:“你若要想什么人,和她去办交涉,那或者她要和你开一个账目。你随便来坐一坐,那是不要紧的。你高兴可以赏老妈子一点儿小费,下次可不必了。我本要你一个人来的,你怎样又和这位吴先生来?”杨杏园不愿往下再说,便问:“你听,他们外面,也在唧唧哝哝呢!”便借此走到外面屋来,和吴碧波使一个眼色。吴碧波道:“要走了吧?人家还等着我们啦。”杨杏园道:“是的,免得他们等。”爱思也追了出来道:“再坐一会儿,忙什么?”但是杨杏园要走,哪里留得住,爱思也只得由他。恰好那老妈子进来了,杨杏园就赏了她们两块钱,仍由老妈子引了出来。阎五奶奶、余秀英、爱思她们送到院子门边就不送了。杨杏园记得进来的时候,不是走的这个地方,等到出了门才知道,还是后门啦。这里是个横胡同,一直可以上大街的,杨杏园对吴碧波道:“别忙,她们不让我从大门口出来,我偏要到大门口去看看,究竟怎么一回事?”吴碧波更是一个好事的人,连忙转身,就和杨杏园绕到大门口来,刚刚走到大门口,有一辆汽车,恰好开了走。杨杏园看了笑起来,对吴碧波道:“这也就是胡同里的规矩,怕客碰头呢。”
二人出得胡同口,各自回家,杨杏园却顺道到报馆里去看看。一进门,碰见了排字房的小徒弟,他就嚷道:“好了,杨先生来了,付印稿子,还差二十多行啦。”杨杏园道:“等一等,我到编辑部里看看,还有现成的稿子没有。”他到了编辑部里,将自己位子抽屉一看,倒是有一卷信。一面拆一面看,稿子不是不好,就是长了,都不能用。后来拆开一封信,是三首诗,勉强可用,加上题目,就有上十行了。便按了一按排字房的铃,叫了一个小徒弟来,将稿子交给他。徒弟道:“您啦,这还不够,您自己来两首诗罢。”杨杏园笑道:“你也知道这是诗。”徒弟道:“好,我们也小学毕业啦。诗我们怎不知道,不多长一点儿,七个字一句,对不对?”杨杏园听他一说也笑了。说道:“你先拿去,我这就做一点儿补上。”自己便在位子边坐下去,一面打开墨盒盖蘸笔,一面就构思起来。手边现成报纸头儿,拿了一小张,信笔就写了一个《乍见》的题目,以后便是诗,那诗道:
薄纱衫子藕丝裙,玉臂亲援挹麝芬。
故让偷看银约指,小名篆作蟹行文。
记得回廊玉屟迟,银灯灿烂照花枝。
香风忽起钗光动,爱煞惊鸿一瞥时。
道是含情尚带羞,无端抚鬓更低头。
蛮靴轻蹴檀郎履,微语风流莫下流。
带草带作,一刻儿就成了三首诗。这种诗,自己一看也太艳了,不过是补白主义,因此上题目下并不肯署名,让它空着。他估量够了,将诗交付小徒弟,就回来了。
到了次日,他翻报一看,只见诗的题目下面,已经署了杏园两个字。他想道:“这一定是校对先生加上的,他虽然是力求无过,可是绝非我的本意了。”又过了两天,忽然接到一封李缄的信,字迹秀媚,他猜着一定是李冬青寄来的。连忙拆开来一看,上面写:
杏园先生:报端得读大著《乍见》三绝,窃以为文情并茂,置之《疑雨集》中,几不可辨矣。午间小暇,诗意勃然不可遏,因杂凑三首小诗,一弄班门之斧,惟先生哂而教之。
无奈柔肠著絮泥,新诗几首仿无题。
怪他绝代屠龙手,一瓣心香属玉溪。
才子佳人信有之,洛妃颜色次回诗。
低吟光动惊鸿句,我亦倾心乍见时。
画出如花尚带羞,谓渠抚鬓更低头。
游仙应有诗千首,新得佳人号莫愁。
杨杏园将诗念了几遍,脸上不由得发起热来。一个人自言自语的道:“这是哪里说起?引起她的这种误会,这不比骂我还厉害十倍吗?”自己便拿了信纸,文不加点写起复信来。这话越写越多,足足写了六张八行。写完之后,自己拿起来,从头至尾一念,觉得重三倒四,有许多话是不必说的。想了一会儿,于是又重念一遍。谁知重念一遍之后,越发不妥,便揉作一团,扔在纸篓里。但是人家既然来信,决无置之不理的道理,沉吟了一会儿,便简单的写了一封回信。那信道:
冬青女士:顷得诗,如陈琳之檄,头风立愈,感激奚似?然仆心如槁木,乌有所谓莫愁者。此事之起,殊为可笑。前因稿缺,戏为小诗三首以补之。明知游戏文章,无关大雅,故录诗而不署名。乃校对者以素无此例,乃补署焉。而杏遂公开为轻薄儿矣。女士文以教之,犹不失诗人敦厚之旨,诚畏友也。道义之交,固应如是耳。
杏园 拜复
杨杏园将信写好,又写了一个封套,马上就吩咐长班送到邮政局去。
信是早上发的,一点钟,就寄到李冬青家。她的小弟弟小麟儿正在门口买糖葫芦,接了信就往里跑,口里一面嚷道:“姐姐,来了信,来了信。”这天本是礼拜六,余瑞香因为没有上学,和史科莲一路到李冬青家里来,要她一路去听孔少春吴芝芬合演的《四郎探母》,说是珠联璧合,非常的好。李冬青笑道:“我听见人说,坤伶戏,是没有什么可听的,男子汉捧角,别有用意,我不知道你们当小姐的,也老要捧角,这是什么意思?”说到这里,小麟儿正拿着一封信进来,李冬青一伸手便抢了过去,说道:“我还没看呢,回头你又弄坏了。”说着将信封的面儿朝里,撕开封口,抽出信来看了一看,便和信封一卷,一起插在插兜里。余瑞香以为是李冬青同学写来的信,便道:“常常见面的朋友,见了面什么话不能说,文绉绉的写信,那不是多此一举?国文好的人,总有这个毛病,喜欢掉文袋。”李冬青脸一红,笑道:“北京城里这样大,为了不什么要紧的事由北城到南城来,那是多讨厌?写一封信不省事了吗?哪个像你呢,放着书不念,腾出工夫捧角,那就有的是时间。”史科莲道:“当真的,我也懒听戏。什么《四郎探母》《武家坡》,我跟着姐姐总听了一二十回,什么意思?今天平安换新片子,是李丽吉舒的《空门遗恨》。白天价钱便宜些,我们不如看电影去。”余瑞香道:“你总是谈电影,将来要成电影迷,跟着那班女流氓去做电影明星。”李冬青道:“你别说她,我就爱看李丽吉舒的电影。此外还有玛丽绯宾演的电影,我也爱看。”史科莲拉着余瑞香的衫袖,皱着眉歪着头,又带点儿微笑,说道:“姐姐,我们看电影去,人家都答应了。”余瑞香在衣襟上抽出她身上的绸巾,在史科莲脸上一拂,说道:“这么大人,这样涎皮涎脸。”这一说,大家都笑了。余瑞香因为她两个人都要看电影,拗不过来,只得牺牲自己的主张,陪她们去看电影。说道:“要看电影,这时候去,也早了一点呀。”李冬青道:“顺路在中央公园绕一个弯儿也好。”大家主意拿定,也不再计较了,雇了三辆车子,便到中央公园来。
买票进了门,余瑞香就要到今雨轩去。李冬青说:“我们上公园,是来走走,不是专门来喝茶的。要说喝茶,我们家里,不有的是茶?”余瑞香笑道:“我今天专犯小人,什么事也闹别扭。”一边说笑,一边走着,在柏树林子里,就绕了一个圆圈。她们三人,惟有余瑞香穿的一双高跟鞋,走得前仰后合,老追史科莲李冬青不上,便笑着说道:“你们再要跑,我就不走了。”说时,她摸着路旁边的露椅,就坐下了。史科莲李冬青走过去很远,回头一看,又走回来,笑道:“你倒好,索性坐下。”余瑞香道:“你们不知道,人家这双鞋子夹脚。”李冬青道:“这是要好看的结果呀。”余瑞香道:“我的高跟鞋,向来是在苏州胡同做的,偏是我三姨娘要我到香厂一家什么‘加利小吃店’里去定做。那天定鞋,我光着丝袜子,伙计拿了一根带子,在脚上左一量,右一量,闹了半天。偏偏有两个短命鬼男人在那里,目不转睛的看,我急了,不要他再比,所以就弄小了。”李冬青道:“你瞧瞧,这么大一个人,连招牌都认不清。‘佳丽’是人家的招牌,‘小吃素人’是人家掌柜的混号。谁到鞋子店里小吃去,吃鞋帮子呢?吃鞋底呢?”她们正在这柏树林子里说笑,只见一个蓬头穿西服的女子,和这面笑着点头。余瑞香道:“啊哟!原来是密斯胡,你大喜的日子以后,就好久不见了。”那密斯胡提到她结婚,好像很不欢喜的样子,便走过来,握着余瑞香的手,问道:“上回欧美同学会开跳舞会,你怎样没有去?”余瑞香道:“我不会跳舞,去做什么呢?”她说话时,见那边路上,站着一个男子汉,约莫三十多岁,帽子拿在手上,头发梳得像女人的打扮一样,一起梳着往后披下去,又光又滑。光光儿的白净脸皮,架着一副圆框阔边眼镜。身上穿着豆绿带花的绸夹袍,套着红扣漏纱的单马褂,下面又是丝袜光头鞋。他静静儿的在那里站着,好像在等密斯胡。余瑞香向来胸无城府的,便问她道:“路上那个人,是你熟人吗?”密斯胡道:“这人你怎样不认得?这是大诗家时文彦先生。”余瑞香看她那种神情,心里明白了一半,自己是个未出阁的女孩子,不便往下再问,说了几句话,各自就散开了。
她们说话的时候,李冬青和史科莲站在一边。这时李冬青道:“好漂亮的女人,是谁?”余瑞香道:“这是有名的社会之花胡晓梅。”李冬青道:“那个大诗家时文彦,就是她的未婚夫吗?古人说:‘嫁得诗人福不悭’,她这个花枝般的美女,嫁个大诗家,倒很相称呢。”余瑞香道:“她嫁了半年多了,嫁了哪里来的未婚夫?”李冬青道:“那末,她为什么对时文彦很客气,还加上‘先生’两个字呢?”余瑞香把她的高底鞋在地下一顿道:“咳!你这人真麻烦,她自有她的丈夫,这时文彦是她的朋友,怎样不应该称先生呢?”三人一边说话,一面绕着柏树林走,不觉已到今雨轩。依着李冬青散散步就算了,余瑞香一定要到茶座里去歇一歇,李冬青史科莲只好依着她。三个人坐不了多大一会儿,胡晓梅和时文彦也来了。他们坐的桌子上,摆了玻璃杯子,玻璃瓶子,大概是先前已经在这里坐了一会儿的了。胡晓梅看见她们在这里,只笑着点了一个头,那时文彦一双眼睛,在那大框眼镜里面,甩流星一般的乱转,低着头往这边看来。余瑞香她们三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只得都避过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