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元帅叶剑英
7428400000090

第90章 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2)

在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叶剑英强调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有利条件。一次,他与邓小平、王震谈话,三人不约而同地认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各种人才的作用,是改革开放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们谈到了荣毅仁等过去的实业界人士,有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海外联系又十分广泛,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随后,邓小平找荣毅仁征询意见,荣表示愿意兴办国际信托投资事业。在筹办过程中,荣毅仁几次到叶剑英住地,听取叶剑英的意见。叶剑英对荣毅仁是了解的,曾提议荣毅仁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非常关心和支持荣毅仁筹办国际信托投资事业。在荣毅仁及其伙伴创办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后举行第一次董事会时,叶剑英亲自到会表示祝贺。其后,在公司的国际大厦奠基时,他又应荣毅仁之请,欣然题写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0个大字。

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搞社会主义,不能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必须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叶剑英主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他多次为各条战线上的先进模范人物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他认为雷锋这个共户主义战士典型,应当持久不懈地宣传,以激励人们的革命精神。他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题词。他称赞在华山救游人时牺牲的大学生张华的事迹是“新一代的理想之歌”,称赞身残志坚、顽强奋斗的女青年张海迪是“青年先锋,时代楷模”,称赞学雷锋的光荣标兵朱伯儒是“人民公仆,模范党员”。他衷心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能像这些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先进模范人物那样生活、学习和工作,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叶剑英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是人所共知的。他一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是在军事教育的岗位上渡过的,因而深深懂得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饥者思食,渴者思饮”,现代化建设者们之有求于科学文化更是如饥似渴。在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不断为祖国输送人才方面,教育战线任重而道远。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多次接见教育战线的代表,对辛勤的教育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要求教育战线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叶剑英还经常接见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的一些著名人士,勉励他们为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不断作出贡献。他曾亲切地与华罗庚交谈,向他学习0618法,感谢他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去。华罗庚:《念叶帅忆一事》,载1986年11月4日《人民日报》。1979年4月,他到陕西省西安视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博物馆,并应博物馆负责人的要求题写了馆名。同年7月,他在颐和园休息垂钓时,得知全国七省市部分著名国画家正在这里开会,便高兴地与大家会见,并欣然命笔,写下了“藻鉴堂赠画家”诗一首:

画家渔叟喜相逢,

明媚湖山写意浓。

清代兴亡昨日事,

匠心勾出万山松。

不久,他获悉中国画研究院即将成立,便在住所专门接见了研究院负责人蔡若虹、李可染、黄胄,向他们表示祝贺。他说:“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是很重要的,祝你们的事业繁荣昌盛。”他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十分广泛,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爱听昆曲,曾专门接见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赞扬他技艺精湛,希望昆曲艺术有更大的发展和提高。他喜爱广东客家山歌,许多流传在民间的歌词,他在86岁高龄时仍能整段整首地背诵下来。他与文化界的一些著名人士,如郭沫若、田汉、钱俊瑞、刘白羽、赵浩生、夏梦、邝健廉(红线女)等,都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交往,同他们切磋文学艺术,因而许多文化界人士都把他看作是良师益友。

四加速军队和国防现代化

叶剑英作为蜚声中外的共和国元帅、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时时关注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他强调加强军队的质量建设,要求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定要跟上新的形势,奋发图强,把人民解放军的军政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70年代后期,叶剑英指示总参谋部加强对防卫作战问题的研究,在军事思想、战略方针、战争准备等问题上统一全军高级干部的认识,更好地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1980年,总参在北京举办了全军高级干部防卫作战问题研究班。叶剑英对如何办好研究班,作了重要指示。后期,叶剑英专门到研究班讲话。他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战争将有很大的变化。它将是规模空前的立体战、合同战、总体战。我们的军事思想,一定要随着战争的变化而发展。军事思想落后,是要打败仗的。在战争史上,有不少军事家往往用上一次的战争经验,去指导下一次的战争实践,结果带来很大的损失。这方面教训值得我们吸取。要加强战备,必须做好战争动员工作,搞好部队的训练,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叶剑英的讲话,使军队的高级干部受到很大启发和教益。这次研究班,历时一个多月,对于人民解放军后来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叶剑英一向重视中国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叶剑英一直关注着整个发射过程的情况。当为完成这次试验驶向南太平洋的中国舰船混合编队胜利归来时,正在上海的叶剑英特意赶到吴淞口欢迎。他高兴地同编队的人员合影,并对大家说:同志们战胜酷热、台风、巨浪,胜利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祝贺你们!之后,他又邀请编队负责人到他住地详细汇报情况。他说:这是第一次出去,很成功。海军有很大的发展,要好好总结经验,把它作为今后海军建设的宝贵财富。

1982年11月,叶剑英听取了总后勤部领导人关于军队后勤工作的汇报,指示说,人民解放军的后勤工作,从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起到了重大作用,这是后勤工作的光荣。后勤业务是一门科学。现代战争对后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后勤工作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决定战争的胜负。因此,必须加强后勤工作,特别要抓好后勤的组织体制改革,使之精干、合理、效率高。全军各级指挥员都要关心和重视后勤工作。后勤战线的干部要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更加奋发起来,不失时机地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为国防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科学论证后勤工作的地位作用,他交待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设立专门课题,进行研究。后来,课题的成果受到后勤部门的欢迎和赞扬。为了更好地发挥后勤部门的作用,他还提出了两条明确的意见,一是各级后勤部门的主官,要参加同级党委常委会;二是各级后勤部门的编制等级应与司令部、政治部门平行。

1983年至1984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酝酿建立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叶剑英对此事十分关心,强调要抓好武警部队的建设,特别要搞好领导班子的建设。

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根据新宪法关于设立国家的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选举了国家军委的领导人,邓小平被选为军委主席,叶剑英当选为军委副主席。被选为副主席的还有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这时,叶剑英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他仍然是那样热爱军队,关心军队,他的心,始终同这支人民的军队紧紧地连在一起。

五发展国家对外友好关系

叶剑英在外交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杰出的才能。早在战争年代,他就曾代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进行了大量的外事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外交斗争经验,培养了许多外交干部,对建立和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的影响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他率军事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加强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同这些国家军队、人民之间的友谊。他随刘少奇主席访问了朝鲜,随周恩来总理访问了越南,为发展中朝、中越两党两国的友谊作出了努力。他还随彭德怀访问过苏联、波兰等国,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军队同这些国家人民和军队之间的了解。70年代,叶剑英作为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根据毛泽东、周恩来制定的外交路线,接待了一大批来访的外国党政领导人和军事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会谈。向他们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与现状,虚心听取对方的经验和意见,从而增进了中国同这些国家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担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以后,参与制定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外交方针和政策,继续进行了大量的外事活动。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要“继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发展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争取对我国建设事业的合作。……我们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持同全世界人民的团结,坚持同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为反对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争取人类进步而共同奋斗。”他先后接待了大量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知名人士,对于发展中国同其他‘各国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自己也赢得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和人民的尊敬与信赖。

六告台湾同胞书与“九条方针”

叶剑英一直把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大业,放在人大常委会工作的突出位置上。

1978年12月26日,叶剑英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讨沦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在通过这一文件之前,叶剑英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为了适应当前形势,多做工作,以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央考虑,在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的时候,由我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一个告台湾同胞书,是很必要的。告台湾同胞书的稿子,曾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过,并且征求过一些人大常务会委员和政协常务委员的意见,作了必要的修改。”当会议要对这个文件进行表决时,叶剑英再次询问各位常委还有什么意见。结果,大家热烈鼓掌,一致通过了这个文件。

《告台湾同胞书》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发表,明确提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祖国这样一个关系全民族前途的重大任务,现在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谁也不能回避。如果我们还不尽快结束目前这种分裂局面,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我们何以告慰于列祖列宗?何以自解于子孙后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我们早一天完成这一使命,就可以早一天共同创造我国空前未有的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与各先进强国并驾齐驱,共谋世界的和平、繁荣和进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一光荣目标共同奋斗!”

《告台湾同胞书》全文2000多字,言词恳切,感情真挚,含义深远。它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回归和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基本立场和态度,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愿,说出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心里话,也受到了海外侨胞、国际上友好国家、进步人士的热烈欢迎。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后,台湾当局尽管继续表示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强硬姿态,但是他们的心理上受到了强烈的震动。特别是台湾人民和海外侨胞要求互相来往,实现统一的潮流,是台湾当局想阻挡也阻挡不了的。台湾当局的某些高级人士和台湾各界的一些上层人物以各种方式对和谈统一表示出了赞成态度。台湾海峡逐步出现了和缓气氛。